第290章 咱皇爷自从有了好圣孙后,哪还对他有过期望?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经过秦牧不断的催促,玄武卫第一天行军六十里。


    其实按照秦牧的估计,他们还能再走二十里地。


    然而,此行的主将傅友德,立马就叫停了队伍,命令所有人临时扎营,埋锅造饭。


    秦牧对此颇为不服,他玄武卫的伙食充足,每天肉蛋奶敞开量的供着,比之大秦其他卫所士兵的兵员素质强出不是一星半点。


    一天才走了六十里,这得猴年马月才能赶到大同啊?


    傅友德将秦牧叫到大帐,语重心长的对他说。


    “秦小子,我知道你心急蓝将军,但你也不能如此苛待士卒啊!”


    “正常来说,我大明士兵一天行进三十里已然合格,四十里都算优良,五十里那已经是精锐之师了。”


    “你玄武卫一天走了六十里,你还有啥不满意?”


    秦牧也知道大明军队的现状,也知道他玄武卫士兵已经很努力,可他依然很着急。


    “可还是太慢了呀!”


    “疫情不等人,多耽误一天,前线指不定要死多少人呢!”


    傅友德闻言也是一脸的惆怅,但山高路远,他也没有别的办法。


    “秦小子,尽人事,听天命吧。”


    “你能有此心,已经强出别人无数倍,就算路上耽搁点时间,致使前方病死的士卒多一些,也没人敢指摘你半句!”


    秦牧闻言焦急的摇了摇头。


    “颖国公,我是那种在乎别人议论的人吗?”


    “我真的只是心急!”


    “我大明的人口本就不多,军队更是只有一百万,死上一个我都心疼,更何况每天死伤上百!”


    颖国公还是第一次听人说大明的军队少,之前不管是朝堂上,还是跟其他藩国使臣闲聊,谁不说大明军队太多?


    朝中那帮官员,更是有事没事上书,让朝廷裁汰军队,削减开支。


    就是皇帝陛下,也多次抱怨大明的军队太多,老百姓的负担太重,应该适当的裁掉一些。


    要不是他们这群老将坚持,大明现在能有一半军队都算不错了。


    因此,傅友德听到秦牧抱怨大明的军队少的时候,那当真是欣慰之极。


    最起码这小子将来当皇帝,他不用担心大明朝廷会压制军方了。


    “秦小子,你能有这个心,傅爷爷很是欣慰。”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路也要一步一步的走。”


    “大同随远,但只要我们每天都走五十里,不出二十天必然能到!”


    “二十天?”


    秦牧听到这个时间直接无语了,要是真拖二十天,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不过这事也没法跟傅友德商量,他现在还记得之前在傅家,被傅友德给摆了一道呢。


    因此,秦牧从傅友德的军帐中出来,直接就回到了自己的军帐。


    他拿出笔,铺开纸,接连给老黄头写了二十封信,随后交给一个亲兵,让其每天给随军的锦衣卫一封信,向老黄头报平安。


    至于他自己,则直接牵了两匹马,带上一应的文书印信直接出了军营。


    当傅友德得知秦牧跑掉之时,直接吓得傻掉了,心里更是痛呼,这臭小子是想害死我呀!


    傅友德立马将秦牧的亲兵给抓起来,从其身上搜出写好的二十封报平安的信。


    傅友德看到这东西,当即猜到秦牧的打算。


    这臭小子是想通过军方驿站,用八百里加急的方式赶到前线啊!


    傅友德在弄明白这件事后,立马派军中的几个斥候追上去。


    就算不能将秦牧给劝回,也要一路上跟紧他,千万保护好他的安全。


    同时赶忙给皇帝陛下写请罪的奏疏,将秦牧所做之事跟皇帝陛下汇报一番。


    朱元璋收到傅友德的请罪奏疏,已经是大半夜了。


    他本来已经要躺下睡觉了,可听到是玄武卫军中传来的消息,立马命人呈上来。


    小太监将傅友德的文书呈上,朱元璋看罢大发雷霆。


    不仅将奏疏给撕碎,更是跳着脚在寝宫里大骂。


    “咱就不该信了那鳖孙的邪!”


    “咱怎么就脑子一热,派了这鳖孙出征!”


    “还有那傅友德也是个废物!”


    “连个人都看不住,咱养他何用!”


    老朱一生气就喜欢砸东西,然而在砸过几次古董瓷器后,他也学聪明了,让人在寝宫外边摆了一溜的大缸。


    虽然这些大缸也二两银子一个呢,但比起寝宫里的古董字画那可便宜多了。


    于是乎,大半夜的时候,乾清宫的院子里出现一个趿拉着鞋的老头,拿着个铁榔头铛铛的敲着大缸。


    乾清宫前的二十口大缸,很快就被老朱给敲了个粉碎。


    然而,老朱犹自不解气,对着一旁的小太监问道。


    “宫里还哪儿有大缸?”


    “回禀皇爷,文华殿那边因为要防火,因此备下十口大缸……”


    老朱闻言拎着个铁榔头,就杀到了文华殿,一阵铛铛声过后,文华殿的十口大缸也悉数被他给砸碎。


    经过这一通发泄,老朱的心中的愤怒总算是平复下来,重新回到寝宫去睡觉。


    在他走后,宫里的小太监连夜收拾地上的瓦缸碎片,然后重新从宫外拉来新的大缸换上。


    因此,第二天朱允炆来文华殿上课的时候,看到满院子簇新的大缸,当真是欲哭无泪啊。


    文华殿周围根本就没有水井,他的水都是从东华门外的护城河里挑的!


    为了挑上两桶水,他光是走路就得走将近一百丈!


    因此,他每天满打满算也就能挑小半缸的水。


    好不容易挑了二十多天,眼看着要将院子里的十口大缸给挑满了,不知道哪个王八蛋把缸给砸了,还换成了新的!


    朱允炆本就不是个有毅力的人,要不黄子澄师父偷偷告诉他,皇帝陛下一直关注着文华殿的事情,也一直关注着他。


    如果他不能完成赌约,会让皇帝陛下很失望之类的话,他才不会傻乎乎的挑这么久的水。


    然而,他眼看着就要成功了,可以向皇爷爷证明自己是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却被人给毁了,这让他情何以堪!


    “谁干的!”


    “哪个王八蛋把缸给换了,这不是要把我坑死吗!”


    文华殿里的锦衣卫听到这话,立马就将皇长孙的言行报告给了二虎,二虎听到这个消息立马添油加醋的报告给皇爷。


    老朱在得知自己坏了孙儿的好事,也是非常的不好意思。可听到朱允炆竟然敢骂自己是王八蛋,他心里顿时就升起一阵不快。


    咱大孙都没这么骂过咱,你算个什么东西?


    “二虎,你去文华殿看看,还能不能再摆几口大缸了。”


    二虎闻言立马秒懂,知道皇爷要惩罚朱允炆的口无遮拦。


    “回皇爷,文华殿那儿我熟,再摆十口大缸也绰绰有余。”


    老朱听到这话直接说道。


    “那就命人在抬进来十口大缸!”


    “然后在派人给皇孙允炆传旨,说他跟秦牧的赌约,咱已经知道了,让他一定做个重信守诺的好孩子!”


    二虎听到这话立马颠颠的跑到文华殿,命人又抬了十口大缸进来。


    朱允炆看着院子里两排大水缸,差点没气死,这是要生生的累死我吗?


    就在朱允炆暗自腹诽之时,二虎淡淡的开口了。


    “皇孙朱允炆接旨!”


    朱允炆听到有圣旨,心里当即一喜。


    自从秦牧进宫,他已经好久没有接到皇爷爷的旨意了。


    现在听到圣旨,当真是喜不自胜啊。


    “口谕!”


    “皇帝陛下说了,你跟秦牧的赌约咱已经知道了,你要做个重信守诺的好孩子!”


    朱允炆接到这份口谕,当真是又惊又喜。


    黄先生果然没有骗我,皇爷爷竟然真的一直在关注我!


    皇祖父之所以增加了水缸,一定是在考验我!


    是了,一定是这样!


    想要当皇太孙,就要能肩负起皇太孙的责任和重担!


    这是皇爷爷再给我加“担子”呀!


    而且,我挑的也不是水,乃是大明的江山啊!


    二虎传完旨后,就静静的站一旁看笑话。


    他猜想朱允炆听到这个旨意,就算不被气得半死,也会气得哭鼻子,这样一来他回去之后,又可以继续添油加醋了。


    然而,让他意外的是,朱允炆接到这份口谕后,脸上非但没有失望、生气之意,反而充满了无限欢喜,甚至有几分昂扬的斗志!


    “朱允炆叩谢皇恩!”


    “二虎叔,劳烦您回去跟皇爷爷说,我一定会努力挑水,不辜负皇爷爷对我的期望!”


    二虎听到这话整个人都木了。


    谁给这孙子的自信?


    咱皇爷自从有了好圣孙后,哪还对他有过期望?


    咱整天跟在皇爷身边,咱都不知道的事,这小子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