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就算咱让秦牧认祖归宗,也不会让他忘了你这个干爹的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凤阳县城西南,约七千米处是为明皇陵,乃朱元璋为其父母所营建的墓地。


    秦牧前世曾经来过这里,只是那时候的明皇陵早已毁坏,只剩下陵道两旁的石像,以及孤零零的一座御制皇道碑。


    即使如此,当他看到御制皇道碑上的碑文时,依然被大明皇帝朱元璋给圈粉。


    这一千多字的碑文,感人至深,最难得的是文字质朴,毫无华丽之辞藻,就连他这个学渣都能看得懂。


    此时故地重游,他一边感慨于明皇陵的雄壮,又感慨自身际遇之离奇。


    他当年参观明皇陵遗址的时候,怎么也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大明的一份子,甚至亲临明皇陵祭奠。


    秦牧再次来到御制皇道碑前,哪怕再次瞻仰上边的碑文,依然被朱元璋的淳朴所感动。


    朱元璋为了不让后世忘记老朱家草根出身,直接就开篇明义,说后世的碑文多数为粉饰之词,不足以为子孙后世之戒。


    因此亲手写下本文,将自己创业的不易,祖先的艰辛全都写在上边,让子孙后世知道大明建立的多不容易。


    单单老朱的这份朴实,就值得秦牧给他点个赞。


    当前秦牧做了十年大明百姓后,重新在看老朱的这篇碑文,顿时有了新的体会。


    他终于知道老朱为何那么讨厌贪官,也终于知道他的一些国策,设置的那样随性。


    这跟他的幼年遭遇,有着极大的关系。


    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旁徨。


    俄尔天灾流行,眷属罹殃。


    皇考终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


    孟兄先死,合家守丧。


    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


    既不与地,邻里惆怅。


    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


    殡无棺椁,被体恶裳。


    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


    …


    在这段碑文中,老朱简要的介绍了下父母死时的凄惨,甚至连埋葬父母的坟茔地,都是邻居借给他的。


    其父母死之时,更是连具棺材都没有,穿着破衣烂衫就下葬了。


    此等凄惨,闻知让人落泪。


    秦牧看罢碑文,拿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祭文,拜祭了这两位苦命的老人。


    没有任何作秀的成分,只是出于一名普通大明百姓的感激。


    昔我明祖,至此为农。


    屋无片瓦,地无半垄。


    江淮大旱,飞蝗影从。


    元主昏聩,奸吏横行。


    明祖薨逝,埋没草莽。


    吾皇幼冲,委身皇觉。


    艰难至斯,亘古未闻。


    黄河石人,天下惊觉。


    ……


    …


    吾皇乘势而起,横扫宇内,一统九州。


    终蒙元之国运,立华夏之传承。


    ……


    …


    在秦牧慷慨陈词之时,远在南京的朱元璋,也正守在电报前,看着刘典破译的电文。


    当他看到秦牧为大明祖陵写就的祭文时,直接被感动的泪眼婆娑。


    这孩子当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否则断不会以一个外人的身份来撰写这片祭文。


    当老朱看到秦牧对他的称赞之情时,更是一边抹眼泪,一边嘿嘿傻笑。


    “这臭小子,还算有几分良心,知道咱打江山不易……”


    老朱看到下边这段话时,不禁心生感慨。


    【时天下之民四等,汉人于四等之外,等同牛马。’


    【幸有吾皇降世,逐北元以漠北,正华夏之衣冠……】


    “当时的汉人是真不容易呀,既要忍受元庭的剥削,又要忍受贪官污吏的欺压。”


    “要不是实在被逼的活不下去,咱哪敢造这个反啊!”


    老朱感慨完,继续看下去。当他看到秦牧将他比作三皇五帝,媲美秦皇汉武之时,美的他大鼻泡泡都快出来了,一个劲嘿嘿嘿的傻笑。


    二虎则在一旁伸长脖子,想看看上边都写了啥。


    当他看到秦牧对皇爷的吹捧之时,看得他脸红心跳。


    这秦少主也太不要脸了,这么肉麻的话也说得出口!


    咱皇爷打天下的时候,哪想过这么多!


    一开始打下应天府的时候,咱皇爷就想割据一方,当个逍遥王爷来着。


    是被陈友谅他们给逼的,这才硬着头皮跟人打。


    本来谁都以为必输的一战,没想到竟然打赢了!


    咱皇爷自打赢了陈友谅,这才生出夺天下的心思,哪有秦少主说的那般好,还自小就胸怀大志……


    “皇爷,秦少主吹的太过了吧,有很多不实之词呀!”


    “嗯……咦?”


    老朱本来附和的点点头,突然意识到不对劲,顿时冷冷的盯着二虎。


    “怎么,你觉得咱不配?”


    二虎听到这话,赶忙跪地请罪。


    “不不,卑职可没这个心思,卑职口误……卑职自己掌嘴……”


    朱元璋看到二虎跪在地上扇巴掌,这才冷哼一声,不再搭理这蠢货。


    老朱看完秦牧的祭文,当真有如喝了琼浆玉液一般,只感觉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清爽。


    就在他喜气洋洋,志得意满的想回皇宫之时,突然看到刘里正迎面走了过来。


    二虎见状赶忙快走两步,走在皇爷前边,站在两人中间。


    可当他刚刚站定之时,却被朱元璋一把就拉倒了一旁。


    二虎见状不在坚持,知道皇爷这是嫌他碍事了。


    老朱热情的走了上去,朝着刘里正拱了拱手。


    “刘里正,咱们可好久不见喽!”


    刘里正见到黄贵人,竟然给他行礼,慌得他差点当场跪下。


    “不敢!”


    “草民可不敢当黄贵人的礼。”


    “草民本来是来玄武卫置办年货,突然听人说黄贵人来了,这才厚着脸皮来拜访,若有打扰到贵人之处,还请贵人见谅。”


    老朱慈祥的笑了笑。


    “啥贵人不贵人的,咱以前跟你一样,也是土里刨食的庄稼汉。”


    “你要是不嫌弃,就叫咱一声老叔吧,咱听着亲切。”


    刘里正听到这话,心下当真是一万个欢喜。


    他最怕的就是秦牧认了当大官的爷爷,就看不起他这个穷苦人出身的干爹。


    虽然他一个劲的催着秦牧改姓,但本心里还是有点小情绪。


    现在见黄贵人如此好说话,他心里悬着的大石头,总算是落地了。


    既然跟秦牧那混球说不通,他只好找老黄唠唠改姓归宗的事了。


    “既然黄贵人这般说,那咱就腆这个脸,管您叫一声老叔啦。”


    “黄老叔,俺今儿找您,是想跟您商量点事,不知道您老现在方便不?”


    本来老朱是打算回宫处理国事的,可既然刘里正说找他有事,那这个面子不论如何都得给。


    毕竟,这人可是他大孙的干爹。


    若无刘里正扶持,他大孙八岁的时候可能就得饿死。


    “刘家侄子,这里左右离咱大孙的住处不远,咱们不妨去他的小院,边喝茶边唠唠?”


    刘里正一听这话,顿时喜的眉开眼笑。


    “那感情好!”


    “正好咱有些日子没喝干儿的好茶汤了,正好借着这机会去他那儿蹭点,嘿嘿嘿。”


    刘里正故意在“干儿”上咬了个重音,想通过这种方式,隐晦的提醒眼前的黄贵人,就算咱让秦牧跟了你的姓,你也不能让他忘了我这个干爹。


    老朱活了六十多年,连皇帝都当了二十多年,啥事没经历过?


    听到刘里正的口风,他就知道这厮的小心思。


    不过他也不着恼,哈哈一笑就领着刘里正进了秦牧的小院。


    两人落座后,自有二虎去忙前忙后,不多时一壶好茶就泡好端上来。


    刘里正吹了吹茶盏里的茶汤,故作炫耀的说道。


    “啧啧,这么好的龙井茶,给咱个苦哈哈喝都糟践了。”


    “实话说,咱还是更爱喝干儿送的茉莉花。”


    “那茶叶虽然品相不好,没龙井这么整装,但那味道是真好闻啊。”


    “黄贵人,不知您老尝过咱干儿的茉莉茶没?”


    老朱闻言笑着摇摇头,他知道这刘里正在炫耀,但他不嫉妒。


    刘里正见黄贵人摇头,立马露出懊恼之色。


    “哎呀呀,咱干儿怎地如此无礼,那般好茶也不说送您老两盒尝尝?”


    朱元璋笑呵呵的滋溜一口茶,故意装成酸溜溜的说道。


    “哎呀,可能是那小子看不上咱,不稀罕咱这个糟老头子呗?”


    刘里正听到这话尴尬的一笑,随即替秦牧说了几句话。


    “您老这话就见外了,秦牧那孩子是咱看着长大的,那孩子打小就重情重义。”


    “咱刘家村不过是给了他几碗饭吃,这小子发达后,对咱刘家村上下那是一万个好!”


    刘里正说到这儿的时候,故意压低了声音凑近黄贵人面前说道。


    “黄贵人,您可知我刘家村老少,现在一年能挣多少银钱?”


    朱元璋早就通过锦衣卫将刘家村调查个底掉,可以说,他现在比刘里正还知道刘家村的家底。


    可他知道刘里正有意显摆,就故意装作不知道。


    “这个咱真不知道,刘家侄子不妨说来听听,让咱也跟着开开眼?”


    刘里正嘿嘿一笑,随即说道。


    “咱跟你说,你可不兴跟外人讲哟!”


    “咱刘家村现在随便拎出来个人家,一年都能挣上百八十两银子!”


    “不是咱跟你吹,像咱刘家村这般富裕的村子,就是放眼全大明,你都找不出第二个来!”


    朱元璋听到这话,心下也暗暗吃了一惊。


    锦衣卫给他的奏报是一年三五十两没问题,可没有刘里正说的这般多。


    “你们村竟这般赚钱?”


    刘里正得意的笑笑道。


    “那当然啦!”


    “不过我们之所以这般赚钱,主要是沾了咱干儿的光!”


    “秦牧不是在南京城盖了个酒楼吗?”


    “那酒楼赚的钱,他一分不要,全给了我们刘家村。”


    “我们刘家村种地,打粮也不外卖,全都送到酒楼里卖高价!”


    “您老说说,这能不赚钱吗?”


    “再加上我们酒楼的生意好,平平常常都能进账个百八十两,嘿嘿嘿……”


    “不过咱跟黄老叔说这个,可不是跟您炫耀的,就是想跟您说道说道,秦牧这孩子有多重情义。”


    “您老要认他当干孙的事儿,咱都听村里的娃说了。”


    “这事你不用问秦牧的意见,咱这个当干爹的,就能替他做这个主!”


    “等他回来,您老要是不嫌弃的话,就来我们村,我找我们县的王书办,在加几个邻村的里正,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给您老当个见证,让秦牧那孩子直接跟了您老的姓,归您黄家的根,您看成不?”


    老朱听到这话当真是又好笑,又感动。


    刘里正能找来啥有头有脸的人?


    不是他朱元璋看不起他,就是他们上元县的县令,恐怕他都请不来。


    可刘里正的这份心,着实让他感动。


    他拍拍刘里正的肩膀,以一个长辈的身份说道。


    “刘里正,你是个有福的人啊!”


    刘里正听了这话哈哈一笑,心里没咋当回事,可二虎听了可是心里一震。


    皇爷很少对人说这般许诺的话,他说谁有福,那少不得要给人“赐福”了。


    看样子,这刘里正入了皇爷的眼了。


    搞不好,皇爷看在秦少主的面子上,赐他个富贵也说不准。


    “啥福不福的,咱就算有点福气,那也是托了咱干儿的福!”


    “不过咱都这把年纪了,已经不求啥福不福的了,咱只求干儿能跟着黄老爷飞黄腾达,封侯拜相。”


    刘里正说到这儿的时候,语气稍微有些伤感。


    “如果,咱是说如果啊……”


    “如果咱这个苦哈哈的身份,耽误了咱干儿的前程,黄老爷就对外隐去咱吧,就说秦牧是您打小养在外边的孩子……”


    朱元璋听了这话,当真是感动的不要不好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刘里正夫妇,对秦牧虽无生身之恩,却有养育之义。


    不管于情于理,都不能忘了两人的恩情。


    “大侄子,您就把心放肚子里吧!”


    “就算咱让秦牧认祖归宗,也不会让他忘了你这个干爹的。”


    “等你百年之后,咱让他亲自给你披麻戴孝!”


    刘里正闻言,感动的拿袖子擦擦眼泪。


    “那感情好,咱就记住黄老叔的话了。”


    “对了,黄老叔,您看看哪天合适,咱好找几个有头脸的人给当个见证,让秦牧那孩子跟您认祖归宗?”


    朱元璋听到这话神秘的一笑。


    “这事咱自有安排,届时会有人去刘家村请你和侄媳妇出席的。”


    刘里正听到这话,心里隐隐有点失望。


    本来他是想将认祖归宗的仪式放在刘家村的,这样他能占据个主场优势。


    可一听这黄贵人的话,人家是打算在他们“黄家村”的地头上办事了,自己是要被当成客人请去的……


    “就依黄老叔,到时候咱去你黄家村当个见证!”


    “只是哪天您老定没定?”


    老朱听到这话,脸上不由闪过一阵阴郁。


    “当然是等那鳖孙回来再定喽!”


    “不过咱估摸着,也就年前年后,最迟也不出正月!”  ..


    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