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要是咱大姐和雄英外甥还活着,咱常家何至于要看他吕家的脸色!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在朱允熥感到心酸和委屈之时,开平王常遇春府邸也是愁云一片。
开国公常升,穿着一身宽大的国公服,坐在堂屋的太师椅上叹气。
他这身国公服,还是从大哥常茂手里继承过来的,因此显得不那么合身。
跟京城的一干勋贵相比,他们常家算是最穷的勋贵了。
常遇春死的早,没给他们留下多少财产。
虽说有个当太子妃的姐姐,可常英子顾惜名声,没贴补过娘家不说,还英年早逝了,让人不胜唏嘘。
这些年若不是有蓝玉那个舅舅接济,他这个开国公,估计都得穿带补丁的衣服了。
可自打太子爷死了后,蓝玉这个亲舅舅,也不咋跟他们家走动了。
常升明白舅舅的意思,这不是厌烦了他这个外甥,而是出于一种保护。
满京城的勋贵都知道一个道理,皇帝陛下为了保证皇太孙能顺利继位,必然会清洗一批老资历的勋贵。
蓝玉功劳又大,资历又老,必然在清洗之列。
只是什么时候清洗,这就看皇帝陛下的心情了。
因此对于蓝玉主动跟他们家划清界限,常升是非常能体会其良苦用心的。
在常升坐着叹气的时候,一旁陪坐的常家老三常森,却表现的有些不忿。
因为就在刚刚,他收到中军都督府都督的指示,让他这段时间不要去都督府当值了。
这让常森非常委屈和难受。
自打他大姐常英子去世,他们常家已经好多年不受人待见了。
他这个常家庶子,更是蹉跎到三十好几岁,连个差事都没混上。
整天游手好闲,被一干勋贵子弟嫌弃和看笑话。
前段时间好不容易蒙皇上恩典,想起他们常家对大明的贡献,给他派了个中军都督府指挥佥事的差事。
虽然这差事没多大权利,但好歹也是有品级的朝廷命官,他依然非常珍惜。
他为了干好这份差事,每天都是第一个去当差,等所有人下值后才最后一个走。
他之所以如此努力,不仅仅是为了报答皇帝陛下的再造之恩,更是因为他闲怕了,他已经在家闲了十多年,实在是不敢再闲下去!
他需要一份差事来证明自己,证明自己并没有堕了开平王的威名!
然而,为啥他如此努力,如此珍惜这份差事,却依然遭受如此不公!
“二哥,我不想失去这份差事。”
“要不然,咱们求求二虎兄弟,让他替咱们给皇爷递个话吧……”
常升听了这话,直接抄起茶盏砸了过去,重重的砸在了常森的脚边。
“闭嘴!”
“你是想拖着咱们常家一起死吗!”
“皇帝陛下马上就要册封皇太孙了,咱们作为前太子妃的娘家人,拿这点小事叨扰皇爷,不是给皇爷添堵吗!”
“而且,你的上官不让你去当值,那也是为了你好。”
“你想想,现在满朝文武都在筹办册封皇太孙大典。”
“你个前太子妃的弟弟出席册封皇太孙大典,你让人吕氏的面子往哪儿搁?”
常升说的这番话,常森当然知晓,可他心里还是有几分不甘。
要知道,他也一家子人要养啊。
他要是丢了中军都督府的差事,丢人暂且不提,他那一家子人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二哥,那我的差事……”
“唉!”
常升在叹了口气后,脸上浮现坚毅之色。
“你那差事是皇帝陛下亲赏的,谁也不能夺走!”
“不过,咱们常家今时不同往日,该走动还是要走动。”
“一会儿我就包上五百两银子去吕家,替你跟太子妃的兄弟说和说和,争取帮你保住这份差事!”
“五百两?”
常茂一听到要送出去“五百两”当即心疼的不得了。
五百两银子,快赶上他两年的俸禄了。
虽说他二哥常升顶着开国公的爵位,一年能有两千多两银子的俸禄。
但常家的人口也多啊,加上京里各个勋贵家的人情往来,这点俸禄本就捉襟见肘。
不说别的,就是他亲舅舅蓝玉寿辰,他们常家也不过随了一百两银子的礼份子。
现在为了给他跑官,一下子就要拿出五百两银子,怎能不让常茂心疼?
“二哥,送的太多了吧?”
常升有些懊恼的看了看不争气的弟弟一眼,这个弟弟为人也算老实本分,唯有一点不好,就是太小家子气。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
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就去世,常家失去最大的顶梁柱,家道一下子就中落了。
每年全靠朝廷给那点俸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就没富裕过。
“唉。”
“这点钱能入人家的眼,我都烧高香了!”
常森听到这话,当即“哇”的一声哭出来。
三十好几的人了,哭的跟个月子里的娃似的惹人心疼。
常升见状本想训斥三弟一番,可三弟接下来的一句话,直接把他也给整破防了。
“要是咱大姐和雄英外甥还活着,咱常家何至于要看他吕家的脸色!”
“呜呜呜……”
常升抬起袖子抹了把眼泪,随即一边走,一边哭的去了账房,提了五百两银子。
账房先生见国公爷,一下子就提走五百两银子,善意的提醒道。
“国公爷,您提走这些银子,咱们家账上可就只剩下不到三十两了!”
“距离年关末尾,可还有小半个月呢,京里的人情往来咱就不说了,家里少爷小姐们的新衣还没置办呢……”
常升听到这话,心里再次哀叹一声。
“去库房里找一些不犯忌讳的东西,找个脸生的人,拿出去偷偷当了吧。”
“尽量找新开的当铺,千万别让人认出是咱们常家在当东西,不能丢了家父开平王的脸面!”
“小的晓得了,一定找个新开的铺子,保全老太爷的脸面……”
账房说完这番话,心里不禁一声长叹。
说出去都没人信,谁能想到堂堂开平王府,竟然要靠典当度日。
这真是人死情灭,人走茶凉哟……* ..
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