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苍天有眼啊,终于让我朱重八夺回传国玉玺啦!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朱允炆受此打击,哭的更加凄惨了。
朱元璋看到朱允炆坐在地上哭,浑身上下都是水,就不由埋怨的瞪了一眼二虎。
“又是怎么回事?”
“回禀皇爷,允炆殿下见您在太庙,就想挑水表现给您看。”
“刚刚卑职见您睡得正香,就好意告诉允炆殿下,说您睡着了,可能睡到很晚才回醒。”
“允炆殿下听到这话,不知怎地就气得哭了,还把扁担和水桶给扔了。”
“哼!”
老朱冷哼一声,随即冷冷的说道。
“派两个人把皇孙送回去,再告诉他一声,以后不用再挑水了。”
二虎听到这话,当即朝着邻近的两个锦衣卫摆了摆手,两人会意赶忙跑到朱允炆面前,将朱元璋的话复述了一遍。
朱允炆听到皇祖父竟然不用他继续挑水,脸上非但没有丝毫喜色,反而有着深深的恐惧。
他赶忙挣脱了两位锦衣卫的搀扶,跑到太庙前,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皇爷爷,孙儿知错了!”
“求皇爷爷再给孙儿一次机会吧,孙儿保证认真挑水,不会再让皇爷爷失望,呜呜呜……”
老朱看着朱允炆哭的稀里哗啦,当即动了恻隐之心。
不管咋说,这也是在自己身边长大,陪了自己十几年的孙儿啊。
可就在老朱刚刚动了恻隐之心,突然想起某个鳖孙给他的“遗书”。
老朱一想到遗书里的某些话,心里就跟堵了万金巨石一般难受。
就差那么一点点,这大明江山就交给眼前这个孙子了!
如果真如某鳖孙所言,大明江山交给朱允炆,不出四年就会天下大乱,那他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
老朱想到此处,蹲在台阶之上,看着朱允炆的脸问道。
“允炆,爷爷有几句话想问你,你要如实回答。”
“允炆,爷爷有几句话想问你。”
朱允炆听到这话,眼底当即闪过一丝喜色,心里更是在呐喊,皇爷爷终于注意到自己了!
“皇爷爷但问无妨,孙儿不敢有半句欺瞒!”
朱元璋见状满意的点点头道。
“若咱将大明的皇位传给你,你会如何对待各地的藩王?”
朱允炆一听是这个问题,眼睛当即一亮。
这题他做过!
半年前黄师傅就给他讲过这个题,说皇祖父最看重骨肉亲情,如果皇祖父询问他藩王的问题,一定要保证自己非但不会削藩,反而会增加藩王的权利,以及宗室的福利。
“皇爷爷,各地藩王都是我的长辈,是血脉至亲,我当然会像对待家人一般对他们。”
老朱闻言呵呵一笑,随即再次开口问道。
“若有藩王谋反,你该当如何?”
这个问题也有现成答案,就在皇明祖训里。
跟秦牧不同,朱允炆很小的时候就将皇明祖训给背熟了。
“回皇爷爷,当然是按照您在皇明祖训里的办。”
“首先要派宗室、大臣、锦衣卫去查访,看看是否真有其事,是不是别人诬陷,离间我天家骨肉。”
“就算确有其事,也应该让在京的宗室藩王共议,该如何惩处犯事之人。”
“不过,孙儿一定会法外开恩,就算首犯之人不可宽宥,但也保证不会绝其祭祀,会从其子孙中遴选德才兼备之人继承王位。”
朱元璋听到这话满意的点点头,随即直接坐在了台阶上,打算跟朱允炆好好聊聊。
“咱给你算一笔账。”
“咱大明现在有十几个藩王,还有十来个没有就藩的皇子,以及几十个皇孙。”
“等百年之后,亲王、郡王、和各种爵位的宗室,少说也有十万之数。”
“届时就算这十万宗室,全部按照最低的奉国中尉爵位来发放俸禄,你说咱大明一年要发放多少万石粮食?”
朱允炆一听到这话,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
他还以为皇爷爷要问他多难的问题呢,原来竟是这么简单的算术题。
“皇爷爷,奉国中尉的俸禄每年是两百石。”
“如果有十万奉国中尉,那一年的俸禄就是两千万石。”
朱元璋闻言呵呵一笑,笑容里说不出的苦涩和寂寞。
朱允炆见状心里一紧,试探性的问道。
“皇爷爷,孙儿有说错吗?”
朱元璋摇了摇头。
“允炆,你可知咱大明一年的税粮是多少?”
朱允炆乖巧的点点头道。
“之前黄师傅给我们讲课的时候说过,去年税粮总共是两千多万石。”
朱元璋闻言再次开口问道。
“若你是皇帝,当朝廷的税粮全部给宗室发放俸禄都不够了,你又该当如何?”
朱允炆听到这话心里陡然一惊。
这题超纲啦!
就在朱允炆绞尽脑汁的思索对策之时,宫门口急匆匆跑来一个骑着快马的锦衣卫。
宫门内骑马,乃是宫中大忌。
就算有天大的事情,也不该如此放肆!
然而,让朱允炆震惊的是,皇爷爷看到这个骑马的锦衣卫,非但没有半点不快,反而激动的站了起来,嘴里不住的催促着。
“快快快,快快将电报呈上来!”
“电报?”
朱允炆翻遍脑子,也没能找到半点关于“电报”的内容,更不知电报为何物。
二虎赶忙迎了上去,从骑马的锦衣卫手里抢下一个小纸条,恭恭敬敬的递给皇爷。
朱元璋看罢纸条上的内容,激动的热泪盈眶,反身就跑回太庙里哭去了。
朱元璋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恭恭敬敬的为自家先祖上了几炷香,然后将纸条小心的抻开铺平,端放于供桌之上。
纸条上只写了一行字。
冬月十五,秦牧大破蒙元于东胜城,俘恩克汗,获传国玉玺!
苍天有眼啊,终于让我朱重八夺回传国玉玺啦!
朱元璋虽然驱逐了蒙元,更是一手开创了大明皇朝。但他的心中一直不甘心,甚至有一个巨大的遗憾。
因为按照华夏皇朝的一贯传统,只有拿到传国玉玺者,才是华夏正统!
为此他不惜一次次发动北征,一方面是为了打击蒙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夺回华夏皇朝的传承至宝——传国玉玺。
然而,一次次的北征,带来的是一次次的失望。
传国玉玺就仿佛长在草原上一般,不管他如何努力,都不能将其收入囊中。
就在他以为有生之年都见不到传国玉玺归于大明之时,上苍终于弥补了他这个遗憾。
更让他高兴的是,替他弥补这个遗憾的不是别人,乃是他嫡亲的大孙!
或许,上苍通过这种方式向他证明,他大孙才是天命所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