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朱标出世,北伐开启!
作品:《历史模拟:朱元璋都不选,还想通关?》 摄影小哥所说的事情,赵春山和郑百林自然知道。
据说这位皇太子英年早逝,最重要的是他的大儿子也死的很早。
可惜除了这些信息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消息。
所以史学界一致猜测,这应该是大明初期皇位争夺的悲剧,毕竟后边的清朝经常出现什么九子夺嫡……
当然了。
这个消息陈沐也看到过,但他只是嗤之以鼻,连吐槽都懒得吐槽。
因为历朝历代的皇帝和太子之间,恐怕再也没人能超越朱元璋和朱标的感情了!
别的皇帝都是生怕太子造反!
但如果是朱标造反,以朱元璋的脾气估计会竖个大拇指,然后说一声儿子好样子的!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陈沐才会对马皇后肚子有种别样的情愫。
有时候甚至他都分不清自己到底是朱元璋,还是陈沐!
亦或者……
是两者的融合?
“重八!”
刚刚建造出来的大明皇宫内,马皇后扛着大肚子走到御书房。
从他认识陈沐的第一天起,她就知道陈沐的原名叫朱重八……当时她开玩笑喊过几句,然后这个名字就变成了她的专属。
踏入御书房,马皇后一眼看到正在滔滔不绝的陈沐。
想了想。
她并未继续开口催促,反而在旁边找了个位置,耐心的等待着。
这里说是御书房,其实更像是会议室。
因为刘伯温、李善长、朱升、张中等人都在这里。
和历史不同的是,陈沐一开始就没打算继承前朝的制度……毕竟眼下的大明,其实已经具备后世的某些特征了。
比如说均田!
历朝历代的统治,都是皇帝借助儒家、儒家借助乡绅,然后一起统治劳苦大众。
故而各地都有类似‘天高皇帝远’、‘皇权不入村’之类的说法。
但大明现在已经不一样了!
均田之后,大明在基层的支持度直接爆表,这也直接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皇权下乡!
大明的每一个政令,都可以由上到下直接贯彻到乡村,且大多情况都会被百姓支持!
没有了乡绅和官僚这两大中间商,大明的税收也不断攀升!
但这还远远不够!
“奴籍必须废掉!”
陈沐看向在场几人,正色道:“眼下虽然无法统计我大明到底有多少人口,但早些年的那些灾难,已经死了不少人了!”
“人,才是一切!”
“我知道你们想要一个安稳无事的大明,但这不是咱想要的大明!”
“咱的大明子民不应该唯唯诺诺,而是要顶天立地!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受欺负……也只有这样,那些贪官污吏才知道害怕!”
“……”
李善长叹了口气,只能看向刘伯温等人。
他倒是想跟对方勾心斗角,可问题是……他们现在都是大明内阁的成员!
没错!
陈沐压根就懒得辩论什么丞相制度该不该废止,而是一步跨过丞相制度,搞出了内阁和五军都督府!
现任5个内阁大学士,分别为首辅李善长,次辅刘伯温,还有朱升、张中,以及刚刚加入大明的大儒宋濂。
原本陈沐想着人多好办事,却没想到第一个议题就卡住了!
“陛下!”
环顾四周,宋濂只能起身行礼,恭敬道:“陛下爱民之心人人皆知,可奴籍事关尊卑,不可轻易废止!”
“若是让那些戴罪之人失去敬畏之心,保不齐就要出大事啊!”
“没错!”
李善长同样开口:“陛下三思!先前均田之时,有不少贪官污吏皆被充入奴籍,当时还有无数百姓拍手称赞!”
“若是朝令夕改,恐怕会有民心动摇之危啊!”
“……”
陈沐下意识的看了眼刘伯温,却发现对方也在微微摇头。
叹了口气,他也知道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
不过……
这件事本就是陈沐拿来试探的!
因为接下来的事情,才是重中之重!
“奴籍一事可以暂时搁置,但北伐之事是不是应该提上日程了?”
陈沐看向李善长:“李首辅,李大先生……这次你该不会又要说无粮可用了吧?”
“有!”
李善长抹了把汗:“陛下只管放心,自去年改号‘洪武’以来,我大明各地喜讯连连,粮食产量也节节拔高,大家都说这是天降异象,连老天也帮着我大明呢!”
“这就行!”
陈沐看向张中:“张国师,那些义军改编的情况怎么样了?”
“已经完成!”
张中抚须笑道:“陛下!非是老道邀功,自襄阳之战后,各地义军已经不再抵触咱们的说书人……”
“至于现在……他们已经与我大明将士无异,只等您一声令下,便要去光复河山,重造汉唐!”
“好!”
陈沐顿时大喜,看向刘伯温,笑道:“刘先生,那就由你去一趟五军都督府,让徐大将军他们尽快拿出一个计划!”
“将士们都已经憋了半年了,也该把元廷赶到北边了!”
“遵命!”
刘伯温当即起身传令。
结束了这一场的内阁会议,陈沐才看向门口耐心等待的马皇后。
“菜都凉了!”
马皇后叹了口气:“接下来又要打仗了吗?”
“肯定要打!”
陈沐点头笑道:“咱可是等这一天等了好久了!”
“你放心,我会让徐达和常遇春他们抓点紧,争取在咱孩子出生前赶回来……”
“就知道胡闹!”
马皇后扛着大肚子,有些发愁道:“太医都说他胎动很有力气,怕不是个男孩子!”
“你说要真的是男孩,那应该起什么名字?”
“就叫朱标!”
陈沐毫不犹豫:“只要是儿子,就必须叫朱标!”
“???”
马皇后顿时一脸发懵。
同样发懵的,还有高三2班的众人。
【洪武六年一月,你并没有像其他帝王那样重新计算年份,而是直接将‘洪武’年号套用在大明立国之后的时间中。】
【虽然百官对此颇有微词,但他们不敢拿这种事上胡来!】
【因为登基这半年以来,您已经展现出足够的铁腕手段,且只看官员的能力和品行……】
【那些擅长歌功颂德的儒生遭到冷眼相待,反倒是技术官员和有真本事的官员升迁迅速。】
【洪武六年二月,你的要求在内阁获得一致通过,并被五军都督府迅速执行,无数的粮草辎重开始运往北方……】
【三月,朱文正被派往南方,带领十万大军收复国土。】
【四月,汤和、刘福通等人剑指川蜀。】
【五月,皇太子朱标出世。】
【同一天,你开启了北伐之战,与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和蓝玉等人一起,率50万大军挥师北上!】
【统一之战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