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建军校,兴工匠,重传承!
作品:《历史模拟:朱元璋都不选,还想通关?》 “哇~~~”
当嘹亮的啼哭声响起时,陈沐出奇的平静下来。
有什么可选的?
他已经知道了历史的走向,如今还为大明打下了一个坚固无比的基本盘……
那接下来只要尽心培养着两人,不管是谁继承皇位,大明都会按照发展趋势继续走下去!
“标儿!”
离开产房时,陈沐回头丢下一句:“从今天开始,你们几个的课业全部翻倍……尤其是老四,你得替咱好好管住他!”
“爹爹放心!”
朱标像个小大人一样恭敬行礼,心里却有点迷茫。
为啥他感觉自家老爹是故意针对四弟呢?
他才刚出生而已……难道真的像其他人说的那样,他这个皇帝老爹是明王转世,能知晓未来?
陈沐当然知道!
比如此刻,在迎接了未来的‘永乐大帝’的出世之后,他便马不停蹄的赶往皇宫之外,去迎接另一位未来的‘大明一代目战神’的降生。
别误会……
眼下大明刚刚开国,距离那位瓦剌留学生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呢!
现在出生的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如今南路军副元帅李文忠的儿子……未来的大明曹国公李景隆!
这孩子咋说呢?
五行欠抽!
陈沐可不需要一个长袖善舞的大明战神,也不需要擅长开城门迎燕王的大将军……他更希望李文忠能有个可靠的后代,为大明贡献更多的力量!
所以……
“文忠!”
李家宅院中,陈沐坐在首位,看着李文忠、朱文正和蓝玉几人,开口道:“刘先生搞的那个伯温书院你们都知道吧?”
“现在朝廷有不少官员都把自家孩子送过去读书,一方面可以接受咱们华夏的神话故事和先贤事迹的熏陶,另一方面也是盼着这些孩子能成大器!”
“咱思来想去,不能只有读书人教育孩子,咱大明将领和士兵们的孩子,也得有个专门的军校!”
“有天赋的,以后就留在军中当军师、参谋,或者下放到军中做军官!”
“没天赋的,那就让他们学会军纪,也省的到处惹是生非!”
“你们觉得怎么样?”
“陛下高见啊!”
李文忠眼前一亮:“前几天文正大哥还跟我说军中无人可用……要是咱们这些将领的后代都能上军校,那可就太好了!”
“陛下,你看看我家这个大胖小子,以后必然能成为一员虎将……到时候我们爷俩就是上阵父子兵,一起给咱大明开疆拓土!”
“好!”
陈沐顿时大笑:“既然这样,那咱就让五军都督府那边准备一下!”
“以后不光你们的孩子要去,所有将士的子弟,只要有天赋,都可以进来深造!”
“对了,还有军中将领……”
“谁要是犯了军法,以后不光得受罚,还得进军校回炉重造!”
“……”
不知为何,旁边的蓝玉总感觉陛下在针对他!
可他现在已经很老实了啊!
殊不知……
现在的陈沐已经对大明的现状极为满意了!
军事方面,如今大明可谓将星云集,不仅有徐达、常遇春这样的超强将领,还有淮西二十四将和其他义军中的人才,更有朱文正、李文忠、蓝玉这样的第二代杀神!
文化方面,由张中、刘伯温负责,不仅仅可以对周边民族输出,还可以凝聚军心、士气。
而商贸方面,近年来组建的海贸局已经初显峥嵘……这帮子商人的路子极野,甚至有人敢偷偷控制海外小国作威作福。
对于这种事,陈沐也权当没看见!
毕竟……
资本的贪婪虽然惹人厌弃,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种贪婪反而会推动社会的变革。
就比如这一次大明的扩张。
其本质就是以沈家为首的海贸局对奴隶的巨大需求,从而促使大明转变战略……否则在宋濂等人的观念中,他们巴不得大明能停下脚步进行修生养息!
停肯定是不能停的!
毕竟陈沐还有着太多太多没做完的事情!
比如大明虽然已经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甚至在航海上进行了数次改革,但至今还没能抵达北美洲和澳洲!
也许已经有先遣队进入,但无法返航交流,就注定无法开展大规模的移民。
这种事急不来……
毕竟眼下大明连收复的汉唐故土都没开发完,倒也不用急于一时。
【洪武十四年,你的第四个孩子朱棣出生了!】
【为了防止未来的大明子孙出现无知之辈,你大力推动教育的改革!】
【你在燕京、长安、金陵、天府、广州等地兴建军事学院,培养优秀的将领弟子以及基层军官!】
【这一举措引发了朝廷文官和商人们的效仿,在你的默许下,各地也开始兴建各种学说的书院,以及培养水手和传授殖民知识的学校。】
【你注意到工匠们的地位很尴尬,一方面各地急需大量工匠,一方面他们还要忍受商人们的盘剥和朝廷的税赋。】
【你责令内阁改革税法,并提高了工匠们的地位,还因此催生出不少新的科技!】
【有工匠根据蒙元时期的外国技术制造出灵活的软帆船,你对此极为高兴,并奖励了对方!】
【那位工匠拒绝了奖励,但希望拥有一所属于工匠们的学校。你深知技术的重要性,并为此专门拨下钱款,要求各地注重工匠的培养和教育……】
“……”
新一轮的模拟信息浮现,赵春山等人已经不再感叹连连了。
因为最难的部分早已经度过,眼下已经属于收获的季节!
唯一的区别就在于……
陈沐到底想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大明?又是否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彻底实现?
“东瀛已经灭了,西征也开启了!”
赵春山自信满满道:“校长,你觉得陈沐这一波教育改革,会不会催化出工业革命什么的?”
“难!”
郑百林摇了摇头:“工业革命需要绝对的技术革新……陈沐现在虽然已经开采了煤矿什么的,但距离工业革命还远!”
“我倒是觉得他搞出这么多学校,是为了接下来的大航海做准备!”
“尤其是最后一个……”
“西方的软帆船虽然技术上不如咱们龙夏历史上的硬帆船,但胜在成本低廉……一旦这玩意进行了普及,海贸的成本就可以进一步降低!”
“到那时候,人们对殖民的兴趣也许会更大!”
“徐老,您觉得呢?”
“……”
瞥了眼郑百林,徐老不情不愿的点了点头,皮笑肉不笑道:“咱们还是继续看模拟吧!反正接下来就看陈沐创造的这个大明能走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