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大秦因何而强?

作品:《历史模拟:朱元璋都不选,还想通关?

    韩非子也没想过,他竟然意外的参与到了未来秦国的规划之中。


    虽然并非他最擅长的法家学说,可只是在旁边听到几句只言片语,就足以让人心驰神往!


    李冰父子已经如同入魔一般。


    两人一会丈量计算着地图间的长度,一会又争论着该以何种方式开山劈石,引流蓄水。


    听着听着,韩非子的注意力也落在那副地图上。


    地图很简单,甚至已经没了七国之边界,唯有各种各样的水文地理,上面还密密麻麻的标注着一串串的数字。


    “太子!”


    韩非子忍不住低声问道:“这种厚重的纸张……为何我从未见过?”


    “此乃新品!”


    陈沐点头笑道:“里边掺杂了不少蚕丝、渔网,虽然颜色不好看,但胜在坚韧结实,不易损坏!”


    “那这些地图上的数字……”


    韩非子越发好奇。


    陈沐则低笑一声:“此为海拔!”


    “大概就是以海为准,计算出各地的高度……你看这里是我大秦国,这边是你赵魏韩三国!”


    韩非子顿时一阵失神。


    这地图上标注的名山大川皆有详细数据。


    不难想象在未来秦国发动战争时,这些详细的地图能发挥出何等重要的作用!


    恍然间。


    韩非子才忽然明白。


    当年那个和他辩论时说着要吞灭六国的少年,如今已经坚定不移的走在这条路上,且很有可能真的会把这一切都化作现实。


    这份地图上除了陈沐刚刚标注出的运河之外,还有数十个个大大小小的标记。


    其中有山区,有平原,有南方,也有北境。


    “太子!”


    一旁,李冰父子终于结束争论,齐齐拱手道:“挖渠通河之事还需弄清地质情况,要不然……您跟大王进言几句,让我们去这些国家看看?”


    “不用!”


    陈沐摇头:“如今我大秦最缺的其实是人才!”


    “李郡守有天纵之才,若是一直留在外边风吹日晒,反倒是可惜了!”


    “今日邀请两位来书院,你们应该也猜出来此意为何了吧?”


    “愿为太子驱使!”


    李冰父子对视一眼,皆是面带笑意。


    他们倒是不怕自己的本事被别人学去……


    相反,虽然当年修建都江堰时李冰得到大秦的鼎力支持,但人才的匮乏还是让他们颇为头疼。


    很明显。


    太子这是想让他们培养一批人才,将治水的火种一直保留下去!


    “那就这么定了!”


    陈沐点头笑道:“今日起,你李郡守就来做大秦书院水利学院的祭酒!”


    “至于你的职位……可以暂时保留,也可以调回咸阳,你自己看看喜欢哪种方式,届时我会跟父王解释!”


    “我只有一点要求,水利乃千秋万代之功,传承不可断,治理不可停,研究更不可荒废!”


    “唯有如此,才能在旱时救灾,在涝时排水,更有船运渔猎之便利……”


    “一句话,只要好好治理各地水患规划运河,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但如果你们做不到……那就休怪我换其他人上来了!”


    “正该如此!”


    李冰父子重重点头。


    他们算是明白什么叫做伯乐了!


    虽说以前大秦也支持他们,但终究还是有不少掣肘。


    可现在不一样了!


    有大秦书院在,他们能源源不断的培养水利方面的人才,到时候不管多么浩大的工程,只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终归都要有实现的那一天!


    闲聊许久。


    陈沐送走李家父子,又马不停蹄的迎来了李信将军。


    如今的李信尚且年轻,也就二十多岁……其父、祖父都曾经担任过大秦郡守,可谓是根正苗红。


    原本陈沐早就想接触对方,奈何当时对方被调往别处,陈沐又诸事缠身,直到向秦庄襄王举荐人才之前才匆匆见了一次。


    而这一次,算是两人的第二次见面。


    相比较成熟稳重的王翦,李信更像是意气风发的少年。


    “太子!”


    李信大马金刀的走进房间,二话不说单膝下跪行礼:“末将多谢太子提携!”


    “不用谢啦!”


    陈沐招了招手,便有侍从送来装订成册的书籍,开口道:“李将军最近不忙吧?”


    “不忙!”


    李信开口道:“自上次与五国联军交手后,末将数次请战,都被驳了下来!”


    “太子,您能不能给大王美言几句,让末将出去试一试?”


    “急什么?”


    陈沐摇头笑道:“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先看看这些,然后再想想……”


    看着陈沐递过来的几本书,李信心里也直犯嘀咕。


    不过……


    当他看到里边各种各样的机关、武器时,李信的眼睛顿时亮了!


    这连弩,竟然无需频繁更换箭矢,只要更换箭匣就行?


    这些鱼鳞甲,重量更轻防御更高了?


    还有这投石机,竟有两倍射程?


    大秦因何而强?


    一是军法严苛,军功丰厚,将士敢效死力!


    其二,则是大秦的弓弩、武器制作严格,一旦触犯轻则受罚,重则九族消消乐!


    有这两者,大秦其实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哪怕无法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但至少可以凭借城池、地形防守。


    而一旦遇到白起、王翦这样的良将,那么大秦军队的战斗力将直线飙升……


    而眼下。


    陈沐不仅仅找到王翦等人,还请来了深谙兵法的尉缭先生。


    这二人就连李信也不得不佩服……


    尤其是王翦,说话又好听,做事又周全,脑子还特别好使!


    如果不是担心秦王和太子猜疑,李信都有点想跟对方结拜为异性兄弟了!


    “太子!”


    李信忽然有些感动:“如此利器,您为何不交给王翦将军,反而给我……”


    “那不一样!”


    陈沐开口笑道:“你和王将军各有所长,他更适合指挥统帅,而你更适合冲锋陷阵……怎么样,有此利器,你可有信心荡平六国?”


    “有!”


    李信连忙起身,一身甲胄哗啦啦作响:“太子,只要这里边记载的武器装备能够实现,只要这些东西能经得起战争考验,别说是六国,便是百国、千国,末将也能帮您一一踏平!”


    “……”


    陈沐怎么想的不重要,但一旁的韩非子已经彻底服了。


    为何大秦的人才都是这般雄心壮志?


    仅仅是因为眼前的太子嬴政吗?


    不!


    国之强弱,在于方方面面!


    大秦的强,是强在各种制度法律上,也强在民心可以凝为一体上,更是强在历代君王励精图治上!


    反观韩国……


    摇了摇头,韩非子无声叹息。


    他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可韩王非但不予理会,反而已经开始厌烦他……否则大秦提出让他做质子时,韩王又怎么会这般轻易的答应?


    “太子!”


    又是一名老将登门拜访。


    无需介绍,韩非子就已经知晓对方来历。


    秦国大将,蒙骜!


    在其身后,还跟着上次在大战中大放异彩的蒙毅、蒙恬两兄弟。


    一番谈论之后,蒙老将军当即俯首,愿意在未来给更年轻、更有能力的后辈让出位置……


    待到几人离去,韩非子已经忍不住感慨道:“今日方知大秦因何而强,吾国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