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是个小财迷
作品:《重生八零:换我女儿?我手撕恶婆婆全家》 隔天是大年初一,沈若在睡梦中被邻居家的鞭炮声吵醒,睁开眼见小满已经穿上了新衣服,正在好奇的翻看着手里的红包。
“咦?小满,你咋穿上的衣服,我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听见?”
沈若从被窝里面不情不愿的坐起来,披了件棉袄,将小满抱到怀里。见女儿肉嘟嘟的小手死死攥住红包,无奈的摇头偷笑。
这小鬼,居然还是个小财迷。她不觉得这是件不好的事情,脸凑近女儿,温柔询问,“小满,妈妈帮你拆开好不好?”
小满点点头,将手里的红包递过去,嘴里咿咿呀呀说着一堆听不懂的话。
“妈妈,起床吃饭了。爸爸让我把你喊起来才可以放鞭炮,大伯和宥成哥都在门口等着呢。”
老家习俗,过年要等家里人全都起床后才可以放鞭炮吃水饺。昨夜小满迟迟不肯睡,沈若哄了好些时候。
所以今天一早特意叮嘱,让她多睡一会儿。就连小满的衣服,都是姜辞偷偷给她穿上的。
“马上了。”沈若不想扫大家的兴。点头应下,三下五除二将衣服套上后,又胡乱地拢了拢头发,拿头绳扎上。
外屋,见小满头上扎了两个朝天辫,梁淑琴乐了。她接过孩子,又往她的怀里塞了个红包。
小满笑的眼睛都要眯成了一条缝,‘吧唧’对着梁淑琴亲了一口。
反观旁边的贱女,这会儿依旧穿的乱糟糟在地上爬。梁淑琴给的红包也被姜丽丽抢走了,她给出的理由很简单,
“小孩子花钱花的明白吗?我是她妈,给她攒着怎么了?”
大年初一,梁淑琴也懒得跟她计较。她偷偷告诉沈若,
“这个姜丽丽,说贱女不配穿新衣服,把你送的衣服放一边,大过年也穿的破破烂烂。”
沈若摇摇头,没再说话。屋外,随着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响起,每个人的脸上热情洋溢。
吃过饭,姜辞姜淮兄弟俩带着孩子们每家每户去拜年,趁着天没亮走一圈,图个热闹。
临走前,姜辞带上了小满。旁边描眉画眼的姜丽丽见状,一脸狐疑。“二哥,村里拜年都带男娃娃,你带她去干嘛?”
姜辞不这么觉得,“男娃女娃都是我的孩子,为什么要厚此薄彼?再说了,你二嫂昨夜没休息好,我带着小满出去,也好让她歇一歇。”
姜丽丽虽然嘴上什么都没说,但心里的嫉妒快要到顶了。心想凭啥沈若就那么好命?不像她,一个人带俩娃,没一个让人省心的。
即便心有不甘,姜丽丽也是惧怕姜辞的。所以在听到姜辞的回答后,没敢再多嘴。
等沈若、梁淑琴两人跟王凤霞忙完家务,也打算出去走走。
两人不知不觉走到村头,看着三五一群的人往邻村方向兴致勃勃走去,以为村子里来了杂耍的马戏团。
有认识两人的村民,笑着跟她们打招呼,“姜辞姜淮家的,你们城里来的,应该见过世面,不知道会不会打麻将。
有兴趣的话一起去玩玩啊?”
两人当即明白过来他们是要去干嘛,忙摆手拒绝。“大爷,您少玩点儿,输赢情绪波动大,很影响身体。”
梁淑琴耐心劝解,对方不以为意。“打个麻将而已,输输赢赢很正常。你们这么小心,连生活中最基本的乐趣都抛弃了,累不累?”
大爷刚说完,就被同伴叫走了。他乐呵呵的摆摆手,紧跟上步伐。留下两人面面相觑的看着彼此。
大爷活的挺明白,就是不听劝。
“弟妹,你看那边。”梁淑琴转头指向身后不远处方向提醒。
沈若顺着看过去,发现姜时愿和梁宥成正被一群小孩儿围住,手里拿着一串红薯。
这会儿正耐心的教他们怎么烤更美味,也不管已经被蹭了一身土的新衣服,沈若皱眉,刚要开口,梁淑琴率先炸了,
“梁宥成,你在干嘛?早上刚换的新衣服,不到半天就给弄脏了。是不是又皮痒痒了?”
梁淑琴一喊完,四周的小孩吓得一哄而散。梁宥成撇撇嘴,带着姜时愿和谢振华凑了过来。
面对梁淑琴的质问,他扒拉着姜时愿的手,求助。“大伯母,妈妈,我们在地里发现了一堆红薯,想着烤来吃。”
姜时愿是外人口中的别人家孩子,同样的话,只要从他嘴里说出来,不仅不会挨打,反而会受到表扬。
“嗯,这个主意确实不错。不过你们太小,不能碰火。这样吧,带回去后,我负责给你们烤,熟了再分给大家吃。”
梁淑琴的建议很受用。就连梁宥成也没再反驳了。
梁淑琴执行力很强,她答应的事必须要尽快做完。”大嫂,你们先回去吧,我再待一会儿。”
“成。”梁淑琴没有多问,带着孩子回了家。临走前,还嘱咐她注意安全。这大过年的,喝酒的人多。
有那种酒品不好的,一定要远离。沈若应下后,看着她们离开的背影,当即朝着隔壁村走去。
谢家村和姜村离得不远,走路十来分钟也就到了。沈若进村后仔细观察,将目标落在了几位闲拉呱的婶子身上。
这群人里面,其中有一个见过她。听她要打听新开的麻将馆,很是热情。
“你是姜村的媳妇儿吧?我在城里见过你。你男人是军人,小姑子嫁来我们村年前被婆婆赶出了家门......”
女人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全都是姜丽丽婆家的事情。沈若“......”
“你来这里,难不成也是去麻将馆的?”女人说了半天,终于问到了重点。沈若没有直面回答问题,灵机一动,反问,
“婶子,这个麻将馆,真有那么赚钱吗?”
“可不。”那婶子信誓旦旦的将最近打听到的情报全都说了一遍。
“我们村有个低保户,家里穷的都揭不开锅了,硬是靠着打麻将置办了年货。
刚刚还看到他了,穿的光鲜亮丽,媒人都准备去他家说媒了。”
话匣子一打开,其他几位婶子紧跟着附和。“可不是吗,隔壁镇的来玩了两天,自行车都买上了。”
“这都不算啥,村头的老李家你们知道吧?他家里穷的屋子漏风,媳妇儿都跟人跑了。硬是靠着玩麻将,找了个小他二十岁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