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方证与相朴的对口相声

作品:《穿越岳不群带领华山开启修仙时代

    原本我们大家都好好的练着武,其乐融融,你听听你说的是什么疯话?


    什么叫我成仙时?什么叫人人可成仙?什么叫天下无佛?


    我们是一个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修炼变强的武侠世界好不好?!


    你说的这些,是不是太脱离我们武林同道的大家庭了?


    不过岳不群并不在意他们的想法,对风清扬说道:“师叔,我们继续看好戏吧。”


    风清扬点点头,并且在心里下定决心,接下来无论多么好笑,一定不能笑。


    此时,擂台上的各位少林首座高僧,听到谷中群雄此起彼伏的笑声,羞愧的简直想要找个地缝钻进去。


    在过去,他们每个人无论在江湖还是庙堂,都是受人尊崇的存在。


    但是现在,他们却像戏台上的戏子,连一点身体的掌控权都没有,只能在台上任人摆布,被台下的人肆意评说。


    这种感觉,简直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


    更可怕的是,他们就算是现在想要自杀,也做不到,真正的生死不由己。


    相朴与方证大师在台上挥挥手,方证大师道:“贫僧已经感受到各位江湖同道的热情了,那我们就继续讲述这一段‘少林巧计坑华山’的历史!”


    什么?你管这叫“热情”?不是嘲笑吗?


    谷中群雄突然都有些不自信了,怕自己真的是“热情”,笑声逐渐止息。


    其实除了“方”字辈的僧人以外,“广”字辈的僧人,里面绝大多数都是不知道当年少林寺做的这些阴险勾当的,辈分更低的僧人,那更是一无所知了。


    毕竟这种事情,少林寺肯定也不会大张旗鼓宣传,所以每一代基本上只有几个和尚干这种黑手套的事情,其他和尚保持白莲花的形象。


    所以此时,台上的一些广字辈的首座,以及台下的少林寺弟子,心里其实也想听听,少林寺以前到底是干了什么错事,才会招致今日这无缘无故的魔障。


    方证大师道:“刚才贫僧讲到,华山派蔡、岳两位高手,一人各看了一半《葵花宝典》之后,就被躲在暗处的红叶禅师惊走……”


    这时,相朴在一旁问道:“师侄,你可知红叶禅师为何要让蔡、岳两位施主每人各看一半秘籍?”


    方证大师摇头道:“其中的细节,师侄也不知。”


    谷中群雄其实心里也有这个疑问,不知为何让他们各看一半,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玄机不成?


    此时,桃谷六仙中的桃花仙叫嚷道:“老和尚,到底是为何,快点讲出来,你都快把我六弟给急死了!”


    桃实仙道:“五哥,我一点都不急,明明是你自己着急。”


    桃花仙道:“我着什么急?我是替你着急!”


    相朴道:“两位施主无需争吵,老衲这就给各位解惑。实则是因为那《葵花宝典》秘籍的特殊性,虽然此宝典当真是江湖中一等一的神功秘籍,但它上半部分注重练气,下半部分注重练剑,是两个极端,只有两者合练,才是修炼的正确之道。”


    “红叶禅师便是故意让华山派蔡、岳两位施主各看一半,这样一人看到的就是练气,一人看到的就是练气,两者截然不同,必然会引发武学理念的冲突。”


    “事情的发展,果然也不出所料,蔡、岳两位施主回到华山之后,各自把自己看到的那一部分背出来,结果发现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跟另外一个人看到的一部分截然不同。一个练气、一个练剑,两人都不相信如此南辕北辙的经文会出现在同一本秘籍中。”


    “抱着这种怀疑,蔡、岳两位施主都怀疑是对方记错了,只坚信自己看到的秘籍是对的,甚至到了最后,两位施主甚至怀疑对方是故意说给自己假的秘籍,而真的秘籍内容都自己悄悄藏了起来。”


    “久而久之,蔡、岳两位施主便从过去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成为了势同水火的敌人,而华山派也因为两位施主的理念之争,分裂成了‘气宗’与‘剑宗’。”


    方证大师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道:“师叔,原来如此,师侄过去只是知道,华山派过去分为‘气宗’与‘剑宗’,却不知道为何会分为两宗。今日师叔的娓娓道来,帮师侄解了多年疑惑。我少林做事,当真是羚羊挂角,不着痕迹啊!”


    “哦~~”


    谷中群雄同样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一本秘籍竟然被少林寺给玩出花了,这群和尚是真缺德啊!


    不是,什么叫羚羊挂角,不着痕迹啊,这词是这么用的吗?听你这个语气,你还骄傲上了?


    相朴道:“师侄,这‘离间之计’,在我少林寺的手笔之中,只能算作是‘乙等’,我们少林寺接下来的手笔,那才叫一个厉害,评得上一个‘甲等’!”


    “哦?”


    方证大师露出疑惑的表情,问道:“师叔,又是何等妙计,您说出来听听。”


    谷中群雄也是支棱起耳朵,生怕错漏了半个字。


    其中有些具备商业头脑的江湖高手,更加是扼腕叹息,早知道有这么一出好戏,自己就应该提前备些货,在这里摆摊卖瓜子点心茶水酒水了。


    而从天津卫那边赶来的江湖高手,看着擂台上的两人,更是一阵恍惚。


    这两人一唱一和的,让自己有种回到了天津卫天桥底下看“隔壁戏”的感觉!


    自己这是回家了啊!


    明朝时期的隔壁戏,就是相声艺术的前身。


    在魔道群雄那边,有一个书生打扮、留着山羊胡子的中年人,正一手拿笔,一手拿纸,兴高采烈的将今日的见闻给写下来,甚至一些觉得不过瘾的地方,自己再给它添油加醋写几笔。


    此人正是在江湖中绰号“油浸泥鳅,滑不留手”的游讯,平生爱好孤闻野史、窥探他人隐私,所以又有一个绰号叫“小包打听”。


    今天的所见所闻,游讯才不管它真假,反正够野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