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关于易中海的传闻

作品:《四合院:开局1942

    闫阜贵惊讶的说:“不会吧?这不是耍无赖么?


    我记得娄兴业以前名声挺好的啊?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


    何大清喝口酒说:“老闫你说的都是老黄历了,老娄老板去年冬天就不在了。


    现在娄家是他大儿子,娄振华当家。”


    闫阜贵恍然说:“难怪了,那个娄振华,看着可不像什么好东西。


    小聂那个宝参,当初他不就是想白抢。听说当初老易给他报信儿,他答应老易的事也没兑现。”


    聂鹏飞不屑的说:“他就活该。”


    聂鹏飞虽然没说名字,但是大家都是亲历者,都知道怎么回事。


    平日里虽然碍于邻居情面,没有再提这事,但是心里的疙瘩,可不是这么容易解开的。


    闫阜贵忽然神秘的说:“你们听说了没?最近胡同里,好多人都在传老易的事。”


    三人面面相觑,都是一副莫名其妙。


    刘海中问:“这都快一年了,怎么才有人说这事?”


    闫富贵摇摇头说:“你可想错了,我说的不是那件事。是最近几个月新传出来的。


    这一段时间不知怎么的,越传越广,整个南锣鼓巷附近都知道了。”


    聂鹏飞笑着给闫阜贵倒上酒:“老闫你就别卖关子了,我们都等着听呢。”


    闫阜贵喝口酒说:“我听我媳妇儿说,不知道谁在传。


    都说张秀芳不能生孩子,老易还对他不离不弃的,是个有情有义的好男人。”


    聂鹏飞听的有些奇怪。按照电视剧里的说法,1965年的时候,易中海确实是没有孩子。


    也没有抛妻弃子另娶,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但是现在两口子才三十出头,好像还没到不能生的地步。怎么就开始出现这种传言?


    何大清奇怪的说:“不会吧?老易也就比我大一岁,他媳妇儿跟我媳妇儿一边大。


    怎么着也没到,不能生的地步啊。”


    刘海中说:“也不见得,不是说张秀芳身体不好,一直在吃药么?”


    闫阜贵忽然看向聂鹏飞:“小聂你说说,老易媳妇儿能生不能?”


    刘海中吃惊的问:“这也能看出来?不用把脉么?”


    聂鹏飞笑着说:“我早看过了,张秀芳能生。而且她之前应该是,生过一个孩子的。


    就是不知道是夭折了,还是走丢了。


    不过张秀芳身体确实不好,以她的身体来说,最多五六年时间。


    如果还没怀上,估计这辈子都不会有孩子了。”


    何大清问:“什么意思?张秀芳身体很不好?”


    聂鹏飞说:“嗯,她心脏有点问题。现在如果怀孕,还能安全生下来。


    但是如果等几年后,年龄大了再怀上,只能是一尸两命。”


    闫阜贵吓了一跳:“这么严重?我听说有的四十多了都还能生。”


    聂鹏飞笑着说:“人和人的体质不一样。就像你特别瘦,老刘特别胖,但是你们俩身体都很健康。”


    刘海中关注的却跟他俩不一样:“你会不会看错了?没听说老易有过孩子啊?”


    聂鹏飞说:“这我哪儿知道,我还没你们来得早呢。”


    刘海中和闫阜贵一起看向何大清。


    要说这院里,除了谭老太和贾家,也就何大清住进来的最早。


    何大清摇摇头说:“老易比我晚两年住进来,当时院里还有好几家住户。


    他们两口子也是逃难来的,也没见到他们有孩子,也从来没有提起过。”


    聂鹏飞想想说:“估计是路上丢了,要么就是走散了。甚至是。。。。。”


    “总之逃难一路上太乱,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聂鹏飞虽然中间几句话,说的不清不楚。


    但是经历这么多年乱世的三人,都明白他话里的意思。


    几人都有些唏嘘,桌上气氛一时有些沉闷。


    闫阜贵转移话题说:“小聂来了也一年多了,还没有你家人消息么?”


    聂鹏飞无奈摇摇头:“我只要有时间就会去东直门看看。


    可惜打听这么长时间,一直都没有消息。”


    刘海中安慰说:“没消息说不定是好事,只要人还在,总能见着面。”


    闫阜贵问:“小聂你家里人都识字么?”


    聂鹏飞奇怪的说:“认识啊!我家毕竟有家传医书,不识字怎么学习?”


    闫阜贵说:“既然识字就好办了。你抽空去报社,登个寻人启事。


    有的大报社,不止在一个地方发行。你登报找人,你家人如果看到了,不就知道你的消息了!”


    聂鹏飞忽然惊讶说:“嘿!要不是你今天提醒,我还真把这事儿忘了。”


    也不是聂鹏飞笨,而是他前世今生,加起来的时间里,也就小学时期接触过报纸杂志。


    等他上初中高中,没时间也没兴趣看报纸。


    上了大学之后,网络已经全面普及,也没几个人会去看报纸。


    自然而然的,也就忽略了报纸的作用。


    却忘了在这个年代,报纸其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


    刚才闫阜贵一提醒,他才想起来,以前谍战剧里。


    经常有通过报纸,发布寻人、租赁、买卖等信息,进行暗中联络的桥段。


    想到这里忽然有一种,知见障的感觉。


    明明天天都能见到,有人在街上卖报,自己却从来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于是聂鹏飞举起酒杯:“老闫我得敬你一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我这经常见卖报的,却从来没想过登报寻人。


    也从没有买过一份报纸,好好看看有没有家人找我的信息。”


    闫阜贵笑着说:“咱们这,还有必要这么客气么。”


    说着酒杯碰了一下,也是一饮而尽。


    聂鹏飞说:“你这么一说,我还真得找找之前的报纸。


    说不定哪一张上面,就有我家里人找我的消息。”


    闫阜贵说:“明天去我家里拿,我之前的报纸都留着呢。


    不过我只有学校拿回来的《晨报》,不知道有没有你需要的信息。


    你回头还是得去双井看看,那里有一家造纸厂。


    一般旧报纸回收之后,都送到他们那里去了。”


    聂鹏飞问:“就是广渠门外的那个双井?挨着火车站那里?”


    闫阜贵说:“对,就是那儿,北平人民造纸厂就建在那儿。”


    聂鹏飞笑着说:“成,明儿我去报社登完寻人启事,就去造纸厂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