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娇蛮郡主x假正经太子18
作品:《娇娇貌美又好孕,绝嗣帝王宠疯了!》 七月末,圣驾决定回京。
太子赵璲和柱国公府的舞阳郡主赐婚圣旨一下后,随驾的官员、命妇们不难看出来新太子和太子妃在宣帝跟前的得脸。
新太子就不用说了,毕竟是新得的儿子,看重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可是没想到就连从前的舞阳郡主,如今的太子妃也十分得脸。
从前的舞阳郡主在宣帝跟前就够得脸了,如今做了太子妃更是添上了一个更字。
不仅宣帝经常赏赐,就连传闻中那个温润如玉,克己复礼的太子殿下都十分看重这个太子妃。
以往羡慕嫉妒姜杳知的人更是羡慕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可偏偏出了宁国公府的事,哪怕是各方势力有再多的算计,这个时候也不敢轻易出手。
毕竟,抄家近乎‘灭族’的后果不是谁都承担的。
暗地里的波涛汹涌一直掩藏在了骊山禁苑平静的湖面下,直到回了京城才开始波动了起来。
各方势力各有各的顾虑,也各有各的小算盘和心思。
而最让京中人侧目和八卦的要数,定王府这半个月来闹出来的大戏可谓是让人叹为观止。
先是定王妃方氏所生的三公子赵瑧不知怎么的,竟是在逛青楼的时候被咬了一口,疼的捂着下腚在青楼裸奔了一圈,才将那咬人的东西给甩掉了。
可光着腚子跑了一圈,还是让京中众人都看了笑话。
京中勋贵、高门大户不少,风流纨绔自然也不少,可是似赵瑧这样逛青楼还差点断子绝孙溜了一圈的还真没有。
定王跟随着去了骊山秋狝,定王妃方氏恰好染了风寒,几个儿女便留了下来。
消息先是在京中传开,后又传到了骊山,可那会赵璲被立为太子,定王府也自然而然的水涨船高,自然不会有人明面上看笑话。
定王赵明蘅正春风得意的,没想到便被往日里一向疼爱的儿子给狠狠打了一巴掌。
一想到那一张张似笑非笑,又满含看不起的恶意眼神,赵明蘅恨不能回去暴揍一顿赵瑧。
好不容易,仗着日益在宣帝跟前得脸又挺直了腰板。
可是,没想到赵瑧这才仅仅只是开始。
定王妃的娘家诚信伯府父子共用一个小妾,气得诚信伯老夫人中风瘫痪在床,整个诚信伯府都沦为了京城的笑话。
定王妃方氏病才养好没多久,先是爱子丢脸,然后又是娘家沦为了笑柄,一张脸都抬不起来,直接便一口血吐出来,再次病倒在榻。
京中每日最不缺的便是新鲜事,可赵瑧、诚信伯府这两桩事却常热常新,久久不散。
就连定王府都受牵连,连门都不敢出了,方氏气得不行,更别提赵璲这个眼中钉真的成为了太子。
反而自己的儿子和娘家陷入了泥沼中,就跟过街老鼠一般,方氏怄得病更加深了。
等到赵明蘅回来,不等他责骂,便露出来一副楚楚可怜的病容,直把赵明蘅的心肠都给哭软了。
哪里还记得责怪生气的?
反过来,还要仔细的安慰起来方氏,生怕人真的病着给气出个好歹来,他岂不是要背上克妻的名声了?
方氏能够坐稳定王妃的位置,能勾得赵明蘅这么多年来还算爱重她,自然不是一个没手段的。
伏低做小又装惨卖可怜了两日后,便开始有意无意的将这两桩事往赵璲的身上引。
一开始赵明蘅还有些不太相信,可是随着赵璲这个翅膀长硬的便宜儿子,居然在成为了太子,连他这个亲生父亲都不认后,他便开始动摇了。
要不是还有几分脑子,恐怕就要真的不管不顾像以往那般怪罪赵璲了。
可到底还知道赵璲如今今非昔比,哪怕是心中再不满,也压了下来。
至于太子‘赵璲’——也就是姜杳知在回京后,还是不可避免的迎来了她最不想面对的时刻。
好在的是,宣帝并不是直接下旨让姜杳知参政。
而是,十分‘善解人意’的先询问了一番姜杳知的意见,两人进行了一场友好的探讨后。
宣帝决定先不让姜杳知临朝参政,反而是将人带在身边亲自教导,还特意请了太傅。
故此,哪怕是姜杳知没能被迫揠苗助长的履行太子义务,可对于一向不学无术的她来说,这安排其实也苦不堪言。
最重要的是,每日困在深宫中,不仅见不到赵璲,就连父母都见不到了,还要囫囵吞枣般的吸收那些如同天书般的东西。
姜杳知就跟蔫了的小白菜一般,可怜又惨兮兮的。
宣帝看在眼中,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是真的将赵璲当成了自己的儿子。
这其中有先定王妃徐书意三分的面子在,宣帝看赵璲难免有所偏爱,可更多的则是,赵璲那全心全意真的将自己当成父亲亲近。
宣帝做了二十多年皇帝,早就练出来了一双识别人心的利眼,谁真心,谁假意自然是一目了然。
眼见着好不容易认来的儿子,居然因着思慕心仪之人,连他这个老父亲安排的事务都不放在心上了。
那叫一个又气又怒,可又剥削了他两日后,总算是慈父心肠觉醒了,大手一挥让太子出宫去见心上人了。
姜杳知听见的时候,还有些不敢相信的怔愣在了原地。
大周象征着最尊贵的太极宫的御书房内静默了一瞬后,姜杳知才发出了如同猴叫般的感激。
“多谢父皇,父皇您真是全天下最最最好的父亲!”
而姜霆则是世上最最最最最最好的父亲。
姜杳知面上满是喜意的感激,可心中却还不忘她自己的老父亲。
“朕要是不让你去,就不是太子心中的好父亲了?”
宣帝眉眼漫开一抹笑意,语气却故意的沉了下来。
“哪能啊?就算父皇不同意,那也是儿臣心中最好的父亲,儿臣还从未有过父亲关爱的滋味,不管父皇同不同意,都是儿臣最敬重的父亲。”
姜杳知那张嘴,哪怕是闭着眼睛都能将人给哄得开怀。
宣帝哪怕是听惯了吹捧之语,可还真的没有人能比姜杳知说的更合他的心意。
“罢罢罢,朕看啊,还是让礼部和钦天监尽快准备大婚典仪,早日成家也好。”
姜杳知眼睛顿时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