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一只大花猫救了她!
作品:《二婚嫁首长,大院婆家宠上天》 大侠谷深处,这里有一个村子,住了几十户人。
这应该是一个异族,他们的服制跟外界不一样,像少数民族的苗族。
男人穿着单大褂长裤,女人穿着右衽上衣和长裤,头上梳着夸张的发式,女人身上还会戴着银饰品。
在这里,女人好像不能露出大腿,就算连小孩子,也是穿着长裤。
可见,这里的人思想是非常封建的。
村子有很多的田地,种满了稻谷,还有各种果蔬,家家户户都养了,牛,羊,鸡鸭猪,从这些看得出来,这里的人都是自给自足的。
这里的房屋,都是用木头搭建的,没有水泥瓦砖房。
人们穿的朴素,生活过的不富裕,但看得出来,大家习惯了这种生活。
村子口有一个大石碑,写着苗木村。
这天,大家像往常一样,干着自己的活儿。
一头大猫驮着一个人进村,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大猫?不,那是一头花豹,纯真的花豹。
但村里的人好像不怕它,还会跟它打招呼。
等大家发现它驮着一个人进村,都好奇的跟上去。
花豹驮着人走进一个篱笆院子,身后跟着一群人,也进了院子,有人就喊。
“ 唐知青,你家大花猫驮着东西回来了,你快出来看看呐。”
这人说的是方言,不是普遍的普通话,但要是用力听,还是能听懂一些的。
这时,木屋的门被拉开,走出来一个男人。
这个男人长的白白净净,穿的是中山装,戴着一副眼镜,脚上穿着一双黑色布鞋。
男人的头发有一点长,看得出来很久没有剪头发了。
他就是唐知青。
为什么叫他知青?
那是因为十年前,他突然出现在这个村子,说是下乡的知青,大家不知道什么是知青,但他留下来后,教孩子们认字读书。
村里那片稻谷就是他教村民们种出来的。
慢慢的,大家对他有了敬佩之心。
而这头大花猫,是唐知青捡回来养的,不知道为什么,就他养的猫最大只,你看,连一个人也能驮的了。
唐知青看到花豹驮着个人,赶紧上前查看。
花豹突然一甩,就把人甩到地上。
这下,所有人都看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是一个女人,还是露着大腿的女人。
众人惊慌都退出院子,特别是一些男人,赶紧捂住自己的眼睛,好像害怕看到那双细长的大白腿似的。
唐知青看到大白腿,脸也是红了一下。
他回屋,拿出来一条毯子盖在她身上,然后探了一下鼻息。
呼吸很微弱,但还活着。
唐知青思来想去,问外面探着脑袋看热闹的村民。
“你们谁过来帮一下,把她抬进屋里。”
几个男人直后退,一边摇手,就好像,那是什么烫手的东西似的,他们是连碰也不敢碰的。
唐知青一脸为难,这时一个老婶子走出来,她撸起袖子。
“唐知青,俺来帮你。”
唐知青,“谢谢麻婆。”
麻婆,“唐知青,你的花猫驮这么个人回来,你要怎么处理。”
麻婆力气很大,比唐知青的力气还要大,唐知青抬腿,走几步就扛不动,被麻婆半拉半拖着进屋里。
就这么几下,那双白嫩的大腿就磕的青一块,紫一块。
麻婆是一点也不懂怜香惜玉啊。
两人把人搬到床上, 麻婆用被子就把她的大白腿给盖住。
“唐知青,你这孤男寡女,传闲话,俺去叫夷婆来,你看中不中。”
唐知青点头,“中,那就麻烦你跑个腿,我一个男人是不方便。”
麻婆就跑出去,往夷婆家里跑,夷婆是村里的接生婆,也会点岐黄术,她捣鼓的挺吓人的,但也能救人。
很快,麻婆就把夷婆找来了。
夷婆年龄比麻婆还大,不过她很瘦小,脸上全是老人斑,皱纹。
但她的一双眼睛,特别的明亮。
夷婆在路上听说了什么事,看到人的时候,她很震惊。
感叹了一句,“原来,外面还有这么好看的人啊?!”
唐知青,“夷婆,你看她还有没有救。”
夷婆趴下来,在胸前听了听。
“听到了,还有声音,是活的。”
唐知青惊喜,“夷婆快救她。”
夷婆点点头,但又摇摇头,“这女人, 太好看,红颜窝水,救她,是个祸害。”
唐知青,“夷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夷婆犹豫,“那也不行,不能救她一个,害了全村。”
麻婆,“夷婆,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她会给俺们村带来霉运?要不,把人扔回山里头去,让她被野兽叼了去吃。”
夷婆,“就这么决定。”
旁边的唐知青嘴角抽了一下,这些老古董的婆子,还真不把人命当回事。
唐知青,“麻婆,夷婆,人是活的,你们不救,还要扔回去,就等于是杀人,你们就会有罪债。”
一听有罪债,两个老东西就怂了。
有罪不能入轮回,下辈子不能当人。
夷婆神神叨叨的,她很相信这个东西。
于是, 夷婆决定救人。
而这个被大花豹驮回来的人,正是傅南娇。
她尚有一口气在,没有死。
她身上的衣服破损,几乎全走光了。
原来,车子在掉下悬崖的时候,把她甩了出来,掉到一棵树上。
那树上正好有一只花豹在休息。
它好像是通人性,并没有把掉下来的大肥肉吃掉,而是驮着她,回到村子里。
而这就导致,容景丞他们找错了方向。
他们找了周围方园几十里,都没有找到人,就怀疑可能是掉到河里,被河水冲到了下游。
所以,他们找的方向,是沿着河去下游找。
而恰恰相反,花豹驮着她,是往上游走,而且走的路非常隐蔽性,如果没有人引路,是根本找不到这个村子的。
而这个村子,几乎是与外界没有任何的联系,他们在这里生活,已经很多年没有出去过了。
而这个苗木村,也不是以前就有的,而是在战乱的年代,一些人逃荒到这里,少量的人组成一个家庭,然后人就越来越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