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消息传至成都
作品:《三国:穿成糜芳之子,救下关羽》 关羽击退魏军的军情,是早于北伐的。
随着消息抵达成都,刘禅,诸葛亮,糜武都为关羽击退司马懿而高兴。
永安宫中,刘禅高兴不已:“大司马果不负朕望,此番汉中大败魏军,彰显国威,功不可没啊!”
诸葛亮微微笑道:“陛下,云长和翼德皆当世虎将,有他们在汉中,司马懿焉能不败!”
“哈哈哈,相父所言极是。今大司马立下大功,朕当派人前往汉中,亲自嘉奖才是。”
“理应如此!”
刘禅和诸葛亮对关羽此番大胜魏军,一番称赞!
诸葛亮总算是放下心来,告别刘禅后,众人一同来到丞相府叙话。
诸葛亮微微笑道:“云长翼德在汉中大败张郃部,司马懿撤兵,汉中之危已解,可喜可贺啊!”
“大司马本就久经沙场,其军事能力不亚于司马懿,此战结果也在意料之中。”
“正德所言甚是,今司马懿受挫退兵。过些日子,我再让陛下召回云长翼德。待云长翼德返回,陛下也就没有留你的必要。荆州乃用武之力,唯有你亲自坐镇,我才能安心。”
“丞相觉得大司马肯回成都吗?”
“噢?正德何意?”
“大司马临行之前,本就主张主动出击。只是因司马懿四路大军入蜀,不得已而拒守。今大败张郃部,司马懿又引兵而还,大司马又怎会轻易返回?”
诸葛亮闻言微微一怔:“正德之意,是觉得云长回引兵北伐?”
“我只是觉得以大司马的秉性,只怕不肯轻易返回。”
“如正德所说,云长还真有可能引军北上。真要这样,那就险了。”
“是啊,丞相应该劝说陛下,即刻降旨,让大司马和太尉引军还朝。”
“嗯,明日我就去请旨。”
“嗯。”
糜武这么一提醒,让诸葛亮甚为担忧!
虽然关羽在汉中击退司马懿,但真要是北伐,胜负又要未尝可知。
翌日一大早,诸葛亮独自一人进宫面圣。陈说利害,劝刘禅下旨让关羽和张飞引军还朝。
刘禅本就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他对所谓北伐,其实兴趣不大。
只要魏国不来打他,他就很心满意足。
今见诸葛亮这么一说,自是第一时间下旨,让关羽和张飞引军还朝。
成都前往汉中少则十余日,关羽和张飞早已引军北上。
又过两日,关羽北上的军情终于抵达成都。
消息还是诸葛亮派去的人带回来的,关羽的奏表还在路上。
丞相府中,来人进来拜道:“禀丞相,汉中紧急军情。”
诸葛亮微微一怔,暗道不好,急忙询问:“快说。”
“禀丞相,大将军于十日前在汉中整军五万,兵分三路北上击魏。”
“什么?”
诸葛亮闻言大惊:“果然如此啊!云长啊云长,你为何总是让人不省心。”
“快说,大司马如何用兵?”
“大司马兵分三路,一路由大司马亲自领军,行军在陈仓道。一路由太尉领军,行军在褒斜道。一路则由魏将军领军,行军于子午道。”
“子午道?”
“正是。”
“云长这是想干什么?难不成还想从子午道奇袭长安?岂不知子午道道路崎岖,难以行军,且粮路不通?云长怎敢行此险招?哎。”
诸葛亮真是担心什么来什么。
“速派人去请大将军。”
“诺!”
诸葛亮得此消息,真是坐立不安。
就在等糜武的同时,关羽的上表奏章也抵达成都,先于诸葛亮手中。
诸葛亮当即阅读奏章,果不其然!
“云长啊云长,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就算要北伐,也不可如此仓促。总要陛下降旨,我等商议决定吧。怎能一意孤行,无视朝廷?”
诸葛亮越想越气,但也无可奈何!
不多时,糜武,赵云来见诸葛亮。
见诸葛亮脸色深沉,面无喜色,二人就知是出事了。
“丞相。”
赵云问道:“丞相,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诸葛亮微微颔首:“正德,子龙你们来的正好。正如正德所虑啊,云长果然发兵北上击魏。”
“什么?”
糜武和赵云皆是一惊!
虽然已经猜到关羽有着心思,但完全没想到关羽和张飞会这么快,而且这么大的事情,居然连奏表都不上就发兵。
关羽一不经过刘禅同意,二不和诸葛亮糜武这两位托孤大臣商议,完全就是独断专行。
诸葛亮拿着关羽的奏书拍在桌案,气愤道:“北伐如此大事,云长不与我等商议也就罢了!就连陛下,也未请旨就引军北上,着实令人气愤。”
糜武没说什么,而是来到桌案前拿起关羽奏表,上面是他请奏刘禅,以及北伐的战略内容,这份奏表就是先斩后奏。
其中子午谷奇谋让糜武微微一惊,没想到魏延还是将子午谷奇谋献出,也没想到关羽会同意。
不过想想也对,关羽急于求成,魏延子大胆,二人凑到一块,什么事做不出来?
糜武言道:“大司马这是想从子午谷奇袭长安?”
诸葛亮微微颔首:“正德所想和我一样,子午谷奇袭长安看似奇谋,实则风险过大。子午谷人烟稀少,且道路难以行军,粮草难以跟上。魏延引军五千行军子午谷,千余里路程,少则半月,多则月余。粮草只怕只能维持一月余,一旦长安攻不下来,五千大军,不战自溃。而云长不但不阻止,反而同意魏延之策。云长和翼德更欲直接引军与魏延长安汇合,司马懿又岂会错过机会。如其放任云长翼德去长安,而后截断粮路,五万大军焉能活命啊?”
糜武也不由满脸担忧:“镇守长安乃郝昭,有此人在,别说魏延五千军,只怕大司马五万大军,也未必能攻破长安城。”
“谁说不是,真是担心什么来什么。一旦大军溃败,司马懿必去而复还,届时还有何力抵抗魏军来犯?”
“丞相所虑甚是,大司马虽然击退司马懿,全是依靠魏延奇谋,以及司马懿一时未察。同样错误,司马懿绝不会再犯。我料此番,大司马必败无疑!”
“正德,眼下当如何是好?”
“丞相应当立即请旨,急命大司马撤军。同时需要,随时准备引军前往接应大司马。迟则,晚矣!”
“嗯。孟获鲍云还有几日能到,待二人一到,劳烦正德即刻引军前往接应大司马。我留于成都,确保大军粮草补给。你也早做打算,以备随时启程。”
“只要陛下允许,我愿前往。”
“正德放心,此等危急时刻,陛下自会允许。”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