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魏延献子午奇谋

作品:《三国:穿成糜芳之子,救下关羽

    随着张郃败退,司马懿下令撤出汉中,四路伐蜀计划算是失败。


    司马懿也没指望能此番灭蜀,全是因为迎合曹丕。可现在伐蜀失败,司马懿愁着如何向曹丕交代。


    自己这个雍凉大都督,都督关中诸军事,这个官职可是来之不易。


    真要是这么回去交代,曹丕一定得把他给撸到底。


    所以司马懿并未撤军长安,而是先退至陈仓,让张郃退往眉县,让郭淮退至天水,而后再寻机会。


    至少保持和蜀军对峙,如此一来,就能以敌养权。


    这也是司马懿一贯作风,当年对阵诸葛亮,就是靠着诸葛亮北伐,一步步走到权力巅峰。


    所以,司马懿内心是不希望蜀国灭亡。最好是,和蜀国一直保持战争状态,这样他就能一直都督关中诸军事。


    而关羽这次能退司马懿,完全是依靠魏延之策。加上司马懿一时失算,后知后觉让关羽侥幸获胜。


    汉中郡治所内,关羽本来引军前来和魏延汇合,而后截杀张郃部。


    不过张郃并未给关羽机会,贾逵一败,立即撤军,关羽还是来晚一步。


    虽然未能尽灭张郃部,但也取得胜利!


    治所内,宴席摆开,诸将喜笑颜开。


    张飞一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席间言道:“司马懿用兵也不过如此,此番还不是大败而归?”


    关羽微微笑道:“三弟所言极是,司马懿不过如此!当初在南郡,糜武总言,司马懿如何了得。可我与他两次交战,其皆大败而归,今观其用兵,还不如曹真。”


    “哼,糜武这么说,我看就是想彰显自己的才能。尤其是在荆州赢了几仗,好像朝廷就只有他能领兵似的。还有子龙孔明,天天吹嘘他,说的好像没有他,北伐大业就不能成似的。”


    “糜武还是有点才能,不过的确有点夸大。当年要不是其父背叛,吕蒙偷袭,由我坐镇南郡,襄樊早已夺下。”关羽一场胜利,就已让其飘飘然,也觉得张飞所说有理。


    说到底,还是关羽心中还是不服糜武。


    张飞接话道:“二哥此番大败魏军,也算扬眉吐气。让孔明和子龙等人瞧瞧,咱哥俩只是老了,不是死了。没有糜武,咱们照样能打魏国。他糜武是有功劳,可咱们追随先帝南征北战三十余年,才有大汉今日基业。凭什么糜武后来居上,我心中第一个不服。”


    “太尉说的没错,我魏延也不服。”


    魏延接话道:“想我追随先帝十余载,历经大小战役数十次,每次都历经生死。后承蒙先帝信任,让臣镇守汉中。这么多年,未丢一城一地。可糜武呢,不过在南郡打了几场仗,就被升任大将军之职。其地位,之前甚至还在大司马之上。我等做臣子的,自然要遵从先帝的任命。但这心中,实为大司马不服。”


    “说的没错,糜武凭什么担任大将军?我是不服。”


    “对,不服。”


    魏延等汉中众将,和糜武连面都没见过,自然对他不服。


    “文长说的好,俺敬你一杯!”


    张飞抱着酒坛子来到魏延面前,给他满上一杯酒:“要我说,文长都比糜武功劳大。此番献策,更是大功一件。”


    魏延端起酒杯道:“多谢太尉。”


    关羽点了点头:“文长此番立下大功,我自会表奏天子予以嘉奖。”


    “多谢大司马!”


    张飞又抱着坛子来到关羽面前:“二哥,自从糜武接任大将军,我等兄弟二人完全无用武之力。致使朝中官员觉得咱们兄弟二人,毫无作用一般。今司马懿大败,正是我等破敌之时。如能一路北上,占据关中,不但能让孔明等人知道咱哥俩厉害,还能杀杀糜武威风,更能早日完成先帝遗志。”


    关羽微微颔首:“三弟与我想到一块,此番退敌并非我真正要想的。今司马懿大败,其军士气低落。何况魏军接连失利,如再能歼灭司马懿所部,关中则可尽得。那时候,魏国气数也尽。根本不用糜武从荆州北伐,我们兄弟二人就可灭魏,匡扶汉室!”


    “哈哈哈……二哥说的是,我敬你一杯。”


    张飞抱着酒坛给关羽满上一杯,这哥俩早就想好,趁此此次领兵在外,正好西出秦岭,北定关中。


    关羽端起酒杯,言道:“诸位将军,我意趁着司马懿大败之际,引兵北伐,攻取陇西五郡,而后取长安。不知诸位将军意下如何?”


    话音刚落,众将皆讨论起来!


    魏延闻言,激动不已,当即起身赞同道:“大司马,末将赞同。如能此时引军北上,必可一战定关中。”


    “文长也觉得可行?”


    “嗯。”


    “诸位将军呢?”


    “全凭大司马决策。”


    马岱等将纷纷起身拜道。


    为将者,谁不想建功立业,何况还是在大胜后。


    关羽见诸将皆同意,当即拍板:“那好,传我军令,大军休整三日,随即起兵北上,克定中原。”


    “诺。”


    诸将皆拜!


    魏延言道:“大司马如要北伐,末将有一策愿献上。”


    关羽随即问道:“文长有何妙策,速速说来。”


    “禀大司马,末将镇守汉中以来,一直谋划北伐。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心中有策未能实现。想要从汉中北伐,只有五条路可走。其中岐山道,陈仓道,褒斜道是东出秦岭主要通道。此三条道,可利于大军行军。另外就是傥骆道和子午道,傥骆道有八百余地,多谷地,坡道,难以行军,故而很少用于行军。另外就是子午道,此路全程千余地,沿途皆荒山野岭,道路崎岖,荆棘丛生,人烟稀少,故而从未有大军行军。但子午道是距离长安最近的,而且因道路难以行军,无论是我军,还是魏军鲜少在此路设防。由东进入子午道,出了子午道就是子午镇,此地距离长安不过半个时辰。如大司马北伐,末将可引军五千,从子午道行军,奇袭长安。司马懿绝对想不到,长安纵然有守军,也不会想到末将会突然出现攻打长安。就算不能立刻攻取长安,关中魏军见我军攻打长安,必会大乱。大司马也可趁司马懿慌乱之际,一举破敌,而后一路北上,与我军汇合,共取长安。只要能拿下长安,关中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