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关张奉旨退敌
作品:《三国:穿成糜芳之子,救下关羽》 翌日永安宫,刘禅升朝。
文武百官鱼贯而入,列于两旁参拜!
“拜见陛下!”
群臣山呼!
刘禅坐于宝座上,微微抬手:“众卿平身。”
“谢陛下!”
话音刚落,就有人出班而拜:“陛下,臣有事启奏。”
刘禅微微一怔:“请讲。”
“臣近日有所闻,大将军欲于南郡自立。今南郡,襄阳各地皆有传闻,言其部将皆不服陛下,欲举大将军自立为王,还请陛下明查此事,以还大将军之清白。”
话音一落,群臣哗然!
诸葛亮和糜武就在大殿内,闻言皆没有言语。
刘禅闻言,大怒:“住口,大将军乃国之柱石,先帝托孤重臣,其有此心?此乃敌国散播流言,尔不明是非,在此妄言此事,是何居心?”
“陛下息怒,臣也是担心有人恶意中伤大将军,故而望陛下明查此事。臣实乃为陛下着想,为大汉着想。”
“住口,朕看是汝在中伤大将军吧?昨夜朕就已告诫群臣,不可轻信谣言。今日汝还在大殿之上,以此奏事,是何居心?尔等身为朝廷大臣,却不能明辨是非,更以流言弹劾托孤重臣,朕岂能容你?”
刘禅怒不可遏,当即喊道:“来啊,将此人押入大牢,等候发落。”
“诺。”
糜威就在殿外,闻言二话不说带人进殿,将此人拖出殿去了。
刘禅大发雷霆,无人敢替此人求情。
处理完这个小插曲,刘禅告诫道:“众卿都听好了,往后奏事,且不可如此人一般,毫无依据之事,拿在大殿上议事。朕也在此告诫群臣,大将军乃先帝托孤之臣,朕相信先帝,更相信大将军绝不会有此心。尔等往后再敢以流言弹劾大将军,朕绝不轻饶。”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刘禅微微抬手,缓和道:“今日升朝,乃魏国两路大军犯边,特为商议退兵之事。”
这事已经不是秘密,大家闻言倒是没说啥,毕竟是四位托孤大臣在。
关羽出班拜道:“陛下,魏国来犯,当引兵击之。臣愿领兵前往汉中退敌,请陛下允许。”
张飞拜道:“臣附议!”
“二叔三叔勇气可嘉,朕甚是欣慰。”
刘禅微微颔首,目光看向诸葛亮和糜武:“丞相,大将军意下如何?”
“臣附议!”
诸葛亮和糜武当即表态。
刘禅再问群臣:“众卿意下如何?”
“臣等附议!”
“好,既如此,就依二叔所言,由二叔领兵退敌。”
“谢陛下!”
“宣旨。”
话音刚落,黄皓展开早就准备好的圣旨,用他鸭公嗓子高声宣读:
朕闻魏贼蠢动,窥我汉中,边境告警,百姓惶惶。值此国难之际,需赖忠勇之将,以固疆土,以安社稷。
特命:汉寿公大司马关羽,骁勇盖世,素有威名,着即率本部军马,星夜奔赴汉中,扼守要冲,拒敌于险关之外,不得有误。
西乡公太尉张飞,勇冠三军,所向披靡,着即统领步骑,兼程前往,与关羽协同作战,相机歼敌,务保汉中无虞。
又命丞相诸葛亮,总摄军国要务,调度内外。
今前方鏖战在即,粮草为三军命脉,着丞相速调巴蜀诸郡粮秣、军械,统筹转运,务必源源不断输往前线,勿使将士有断炊之虞。
凡涉及粮草调度之事,丞相可便宜行事,各州郡官属皆需竭力配合,不得推诿延误。
二位将军皆我大汉柱石,久随先帝征战,忠肝义胆,天下共知。丞相智计超群,总理庶政,向来周全。今各委重任,当同心协力,严守军纪,体恤军民,勿负朕望,勿负先帝创下之基业。
钦此!
“臣等领旨!”
关羽,张飞,诸葛亮叩拜领旨!
随着圣旨宣读完毕,此事也尘埃落定!
当日,关羽下朝之后向刘禅辞行,随即前往军营,引军三万出发汉军。
诸葛亮,糜武,赵云亲自送出成都城。
“云长,此去务必谨慎用兵。只需退敌即可,切不可轻敌冒进。”诸葛亮嘱咐道。
关羽微微颔首:“丞相且放宽心,我必会谨慎行事。”
“如此我就安心了!”
“嗯。”
关羽抱拳道:“丞相,正德,子龙,朝中之事,就拜托你们了。”
“云长放心,祝你早日凯旋!”
“嗯,告辞!”
“云长翼德保重!”
打完招呼,关羽翻身上马,和张飞引军离开!
一直到大军消失,诸葛亮和糜武赵云才返回城中。
丞相府内,诸葛亮问道:“正德,你觉得云长此去,胜负如何?”
糜武微微一怔,思虑片刻:“司马懿此人善于用兵,关将军久经沙场。如正面决战,司马懿绝非关将军之敌。如只是退敌,关将军必胜。如关将军轻进,欲取陇右各郡的话,胜负难说啊。”
诸葛亮点了点头:“你想的和我一样,凭云长之能,退敌绰绰有余。我担心的是,云长会贸然进军啊!”
“嗯,从汉中北上,粮草转运困难。如不能迅速击败魏军,一旦对峙,粮草难以为继,必败无疑。就算能攻下一城两城,无援军下,也难以坚守。想要北伐,就需一举攻下陇右各郡,以作根基,进而攻取长安。如不能,则皆徒劳无功,反受其累。”
“正德之言甚是,希望云长能明白此理。”
“嗯,但愿吧!”
糜武深知历史,诸葛亮几次北伐失败的原因摆在这里。
想从汉中进驻关中的难度太大,尤其是现在蜀汉不具备这个条件。
按照糜武的计划,北伐最好时机是再等几年,最好是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之时。
约上孙权,三路北上。一路由襄樊出宛洛,一路由合肥攻淮河,一路由汉中攻陇右,这样一来,胜算是非常之大的。
如果只一路,几乎没有胜算可言。
现在也只能祈祷关羽别那么冲动,以退敌为主就行。
糜武现在哪里也去不了,只能在成都待着,每日就是协助诸葛亮处理国家大事。
又过了一阵子,终于到了刘备出殡的日子。
蜀汉文武官员皆挂孝,护送着刘备的棺椁出城安葬。
这一日,成都百姓皆出城相送,队伍足有数十里长,可见刘备很得民心。
而一代雄主刘备,彻底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