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李严弹劾糜武

作品:《三国:穿成糜芳之子,救下关羽

    这四人,几乎日夜如此!


    正因为日夜守在此处,对于成都和南郡的流言,他们四人还不知情。


    不是他们不知,是暂时被诸葛亮给压了下来。


    李严等东洲官员和本土官员当夜前来见刘禅,众人来到灵前,先对刘备灵位叩首!


    “拜见陛下!”


    刘禅闻言,起身问道:“卿等来此,所为何事啊?”


    李严拜道:“陛下,臣等来此,是有事禀奏。”


    “何事?”


    “是关于大将军的事,臣等不敢不禀告陛下!”


    “大将军?”


    刘禅微微一怔:“大将军有何事?还需尔等深夜来见?”


    关羽闻言,随即起身,面色沉重:“李严,是不是大将军出什么事了?”


    “陛下,大司马。此事非同小可,臣等不敢隐瞒。自先帝驾崩,南郡,襄阳,甚至成都皆在传言,说大将军欲在南郡自立。不只大将军如此,其部下各将士,皆言大汉如不是大将军,早已覆灭。今先帝驾崩,天子年幼,焉能继先帝之志。虽说臣等不信这些流言,但臣等觉得不可不察啊!”


    “是啊陛下,大将军坐镇南郡,虽有功劳。但南郡诸将皆以大将军马首是瞻,只怕大将军令,胜过陛下旨意。”


    刘禅眉头一皱:“大将军乃陛下托孤之臣,朕所倚仗的重臣。先帝临终与朕言,让朕务必事事遵从大将军。尔等却以流言来弹劾大将军,此为何意?”


    赵云当即起身言道:“陛下所言极是,必是别有用心之人故意散播流言,以此来中伤大将军。我随大将军多年,绝不相信大将军会有二心。”


    李严再拜:“陛下,非臣有意如此,实乃传言所致。臣等也是为大汉着想,臣也不信大将军会有此心,但也不能不察啊!”


    “是啊陛下,此事当慎重处置!”


    赵云怒斥道:“李严,先帝尸骨未寒,尔等就弹劾先帝托孤重臣,是何道理?”


    “赵将军,我等只是如实禀告,并无弹劾之意。现在成都百姓皆在议论此事,皆言大将军有反心。何况,大将军之父,昔日不也背主求荣吗?”


    “你?”


    赵云当即跪拜:“陛下,微臣可以性命担保,大将军绝无此心。必是有人故意而为,还请陛下明察。”


    刘禅微微颔首:“赵将军请起,朕自然相信大将军。”


    关羽一直没有说话,他一脸深沉的看向李严:“李严,你所说之事,可都是真的?”


    “大司马如不信,可派人去调查。”


    “嗯,此事我自会调查,尔等都退下吧。”


    “臣等告退!”


    李严等也没指望刘禅处理糜武,只是觉得流言可以利用一下,才会来禀告刘禅。


    这些人这么做的原因,无非就是觉得刘备利益分配不公。


    刘禅问道:“叔父,你如何看待此事?”


    关羽满脸凝重:“陛下,臣也不好说。不过臣相信,正德绝无异心。只是……。”


    关羽话说一半,没有继续说下去。


    张飞接话道:“哼,知人知面不知心。糜武现在手握军政大权,又是先帝托孤之臣。倘若其有异心,何人能制?”


    赵云言道:“我相信大将军绝不是这样的人。”


    “子龙,你什么时候向着他了?”张飞满脸不悦道。


    “我不是向着大将军,而是就事论事。大将军这些年在南郡呕心沥血,皆是为完成先帝之志。我等又岂可因因几句人言,就怀疑大将军忠心?”


    “那是因为先帝在,他不敢。现在未必就没此心,何况其父当初还背叛先帝。”


    关羽言道:“三弟不要再说了,我也相信正德不会做出背主之事来。”


    “二哥你?”


    “好了,子龙你先回去休息吧。”


    赵云微微颔首:“臣告退!”


    赵云知道关羽让他回去,肯定是有些话不想让他听到。


    赵云刚离开,刘禅就急着问道:“二叔,何不让丞相前来商议此事?”


    张飞言道:“孔明与糜武交情甚深,只怕孔明早已知道消息,没有告知我等。”


    “噢?”


    关羽言道:“陛下,臣虽不相信正德有异心,但也不能不防啊。先帝在世之时,就与臣和三弟有所交代,让我等务必和大将军同进退,以全先帝之志。但陛下也担心大将军将来功高盖主,怀有二心。臣所担心,是将来大将军功劳越大,恐身不由己。真要是到了那时,只怕无人可制衡。现在臣与三弟尚在,尚可制衡。如臣和三弟皆不在人世,那时就不好说了。”


    “二叔,那朕该怎么办啊?”


    “陛下不必担忧,臣也只是假设而已!何况大将军将来未必就有此心,至于现在,臣绝不相信大将军有二心。臣断定是别有用心之人,故意挑拨君臣关系。”


    “二叔这么一说,朕就放心了。朕也不相信大将军会有不臣之心,何况大将军还是先帝指定的托孤之臣。”


    关羽接话道:“话虽如此,但也不可不预防。臣随大将军于荆州数月,其确为当世奇才。更让臣所忌惮,是其在荆州军中声望,无人可比。李严有句话说的没错,糜武在荆州一言,胜过圣旨。此正是我最为担心之处。如让其在南郡继续扩大势力,必会威胁陛下权威。”


    张飞接话道:“二哥,既然如此,何不就此机会,罢免糜武?”


    “不可,先帝尸骨未寒,我等就互相猜忌打压,如此先帝之志,如何能成?”


    “那你说咋办?”


    “可让正德常驻于成都,再让平儿和苞儿在南郡慢慢掌控军政。期间,也可让正德亲信部将调防。总之,重用的同时也需削弱其在南郡的权力。”


    “哈哈哈,二哥这个办法好。遵从了先帝嘱咐,又防了糜武。”


    “三弟需谨记,如想汉室复兴,还于旧都,就需我等自己不乱。虽说我们要提防正德权力过大,但也需尊重和相信他。”


    “明白大哥。”


    关羽言道:“陛下,如大将军前来澄清,切勿对大将军有一丝疑虑。同时,大将军如向陛下请求返回南郡,则以需其辅政为由,暂时拒绝其返回。”


    刘禅微微颔首:“知道了二叔。”


    关羽微微颔首,转而看向刘备的灵柩,缓缓跪下。


    “大哥你放心,二弟必会拼尽全力辅佐陛下,也会拼尽全力保住大汉基业,更会竭尽全力,完成大哥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