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曹丕下旨伐蜀
作品:《三国:穿成糜芳之子,救下关羽》 孙权虽和刘备是同盟,也不想放过削弱蜀汉的机会。
诸葛亮和糜武也担心孙权会再次背弃盟约,所以第一时间派遣邓芝出使东吴。
孙权得知邓芝出使东吴,亲自相迎数里,以最高规格接待。
邓芝出使东吴,主要是巩固联盟关系,稳住孙权。
孙权本就无意此时和刘备翻脸,自然满口答应,同时为刘备去世表示哀痛,当即派人前往成都吊唁。
孙权表面功夫做的不错,暗地里却在南郡和襄阳各县散播糜武不忠的谣言,一时间荆州各地流传,糜武有自立的心思。
虽然孙权散播谣言,但军事上却没有异动。
而魏国自然不会放过这次绝佳反扑的机会。
洛阳宫内,曹丕也是第一时间得知刘备病逝的消息,不禁大喜。
曹丕急命司马懿和曹真回洛阳商议大事。
几日后,司马懿和曹真一同回朝,于洛阳宫面见曹丕。
其中还有陈群,吴质,华歆等大臣。
曹丕本来一直是病态,得知刘备病逝,神色欢喜:“众卿应该都已知晓,刘备于三月初一病逝于成都吧?先帝在世之时,就常言刘备此人,乃当世英雄。其又以汉室正统自居,视大魏于仇敌,屡屡北上,犯我疆土。尤其是近几年,糜武小儿,甚为猖狂。几个月前,更是夺孤襄樊,北出宛洛,致使国中大乱。”
“朕自即位以来,无一日不想结束这纷争乱世。几次南征皆失利而还,不但未得一城一地,反而损兵折将,丢城失地。朕每每想起,都觉得无颜面见先帝,更觉愧对天下百姓信任。”
曹丕说罢,满脸正色:“诸卿皆是大魏肱股之臣,朕所倚仗之臣。吴蜀两国偏安一隅,却久不能克之。我大魏占据中原之地,却被如此小国欺辱,实乃奇耻大辱。今刘备病逝,蜀中政权必然不稳。何况糜武小儿与关羽等人皆已奉召返回成都,樊城空虚,可趁此时夺回襄樊,攻取南郡。”
话音刚落,曹真当即下拜:“陛下,臣愿领军夺回襄樊。如不能夺回襄樊,臣愿提头来见陛下。”
“好。”
曹丕说罢看向司马懿:“仲达,你意下如何啊?”
司马懿拜道:“陛下,以臣之见,蜀国之强,在于糜武。如有此人在南郡坐镇,想夺回襄樊,绝非易事。何况我军屡屡败于糜武,军中士气低落,如此时大举南下去攻打襄樊,未必就能攻克。”
曹丕闻言,刚刚还满脸喜色,脸色瞬间下沉。
“陛下,司马公所言不无道理。刘备虽然病逝,可南郡在糜武治下,军民齐心,取之不易。”
“话虽如此,如此机会,岂能错过?”
“刘备病逝,蜀中必然政局不稳,如此时不南下,更待何时?”
除陈群外,余下皆同意南下!
的确,在古代政权新老交替,政局或多或少会不稳。此时进犯,的确是大好时机。
陈群一味求稳,继续言道:“陛下,虽说此时南下的确是好机会。但我军接连失利,吴蜀两国虽已退兵,可此番吴蜀两国进犯,致使政局不稳,民心浮动。何况,合肥现还在吴国手中,如攻打襄樊不克,反而连累三军。当下应该稳中求胜,以待时机。”
曹丕脸色铁青,当即喝道:“够了,朕意已决!此番必要兴兵伐蜀,以雪前耻!”
“陛下……。”
“不要再劝朕了,朕没有时间等。何况刘备病逝,如此机会焉能错失?”
“陛下英明!”
曹真当即拜道!
曹真渴望戴罪立功,如此机会自然也不想错过。
曹丕更是如此,即位至今,一城未夺,反而丢城失地。在他看来,这是奇耻大辱!
曹丕拍案而起:“此事无需再议,朕既决定伐蜀,绝不更改。”
陈群等人见曹丕决意如此,不再多言!
司马懿本来也不怎么赞同攻打襄樊,主要是和糜武对过手后,深知攻打襄樊的难度很大。
不过见曹丕执意如此,自然得全力支持,不然很容易被再次弃用。
司马懿当即拜道:“陛下,如要伐蜀,臣有一策!”
曹丕满意的点了点头:“仲达有何策,速速说来。”
司马懿言道:“蜀国强,强在南郡。今刘备病逝,糜武关羽等皆被召回,必是刘备以国事相托。如此时大举南下攻打襄樊,糜武必会返回樊城坐镇。此人善于用兵,想从其手中夺回襄樊,绝非易事。臣觉得,与其大费周章而取襄樊,不如趁此机会,攻取汉中。”
“攻取汉中?”
曹丕微微一怔:“仲达,继续说下去。”
“臣觉得,如取南郡,反而让刘禅更依赖于糜武。今刘备已死,新君继位,必有所疑。加之关羽乃刘备之弟,岂甘心屈居于糜武之下?陛下可于成都散播谣言,就说糜武有不臣之心,让其君臣相疑,不敢重用。而后可分兵两路,以攻打襄樊为虚,实为牵制荆州之敌。如此,则刘禅可放心留糜武于成都,如我军全力攻打襄樊,刘禅必会急调糜武往返南郡坐镇。只要糜武不在南郡,久后君臣必会离心,其部也会因此而散。而我军,则可全力攻打汉中,如能一举夺下汉中,则可进而取成都。”
曹丕闻言,一喜:“仲达之策,甚合朕心。”
“曹真。”
曹真拜道:“臣在。”
“即刻引军三万南下,攻打襄樊。切记,此为虚也!只需牵制住荆州之敌即可,万不能擅自行动。”
“臣遵旨!”
曹真领旨退下。
曹丕目光落在司马懿身上:“仲达,攻打汉中重任,朕就交给你。”
司马懿当即下拜:“请陛下放心,臣必竭尽全力!”
“好,朕任命你为雍凉大都督,都领关中一切军政要务,即日前往长安,征调兵马攻取汉中。”
“臣遵旨!”
曹丕微微颔首:“此番尔等务必有所成,莫失朕望!”
“臣决不辱命!”
“去吧!”
司马懿和曹真各自领命!
曹丕心知自己撑不了多久了,心中更急于用一扬胜利来掩盖其丢城失地的耻辱,才会不顾一切伐蜀。
按理来说,魏国接连失利,此时不宜再起兵戈,可曹丕已经顾不上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