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一户口本,全去大西北

作品:《断亲?资本家大小姐搬空祖产随军

    小说里,苏宝珍是去西南那边,好像是川省吧,在山里找到了一批土匪没有运走的金银财宝,还捡到了好几块狗头金。


    她全收进空间了,八十年代黄金涨价,才拿出来的。


    其他的古董也是卖出了天价。


    她记得,原主未婚夫老家也在那,这不凑巧了吗!


    她也要下乡,她要把苏宝珍的机遇截胡了,至于顾淮安,先打听一下。


    要是各方面符合她择偶标准,她可以接触了解一下。


    她不会一竿子把人打死,也不会把人想的太好的。


    结婚嘛,怎么可能和谁都一样?


    跟喜欢的,日子那叫一个蜜里调油,不喜欢,给她退!退!退!


    她朝街道走了过去,上山下乡运动,五几年就开始了,鼓励城里读书的人下乡建设农村。


    实际是城里没有这么多的工作岗位安置,人多了,怕闹出麻烦,还不如把烫手山芋甩给大队。


    分开管理,人少,闹不出多大的事儿。


    南方那边,一年要种两季粮食,猫冬都没个清闲的时候,多数人都选择东北,粮食够吃不说,冬天没活做,可以躺炕上捂着。


    苏明月拿出户口本,递给街道工作人员,“同志,你好,报名下乡!”


    工作人员看到有人主动报名,高兴的不行,“同志,你要去哪里,我给你登记!”


    他态度热情,没办法,现在的人,都不乐意下乡。


    三催四请的,不去,只能强制执行了。


    “一家三口,去大西北!”


    工作人员一听,脑袋卡壳了,“啊,去大西北?”


    人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工作人员也不能把人坑了,他不确定道:“同志,大西北漫天黄沙,住的土房子,去哪都是开荒种树,那边条件很艰苦的,你确定要去吗!”


    这知青下乡,去了就没回来的,除非家里有关系。


    谁不想选个轻松富裕的大队,少干点不说,还能吃穿不愁。


    最好是附近的大队,还能回呢!


    但那几乎不可能,附近大队,那是紧俏货,去的都是关系户。


    虽然明面上下乡由街道统一调配,这其中可操作的多着呢!


    苏明月毫不犹豫的,“同志,就去大西北,我妹说了,不在城里虚度光阴,那是堕落的,农村就是她的家,励志终身滚泥巴,要磨一手老茧,练一颗红心,当一辈子的社会主义新农民,去国家需要她的地方,我爸妈虽说一把年纪了,也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建设农村出一份力。”


    工作人员听到她一本正经的话,激动的握着她的手:“同志,感谢你全家对国家的付出,国家不会忘记你们的,要是谁都有你家这种觉悟,我们工作也不至于难开展了。”


    苏明月心里都快笑翻了,正色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你先给我办吧!”


    “好嘞好嘞,马上!”


    说着,工作人员拿着钢印,几下就给她办好了。


    下乡补助,一个人两百块,三个人就是六百块,苏明月揣进挎包里。


    趁着别人不注意,塞了两个大白兔奶糖给工作人员。


    “同志,你们辛苦了,我的下乡地址,能不能去川省啊,我未婚夫在那边,他当兵的。”


    哦,军属啊,那可以优待。


    他绝对不是看在两颗大白兔奶糖的面子上。


    “当然可以。”


    他拿着钢印,马上就给办了。


    川省的下乡补助,没有大西北高,只有一百五,苏明月拿着钱,转头走了。


    这一户口本,算是送下去了。


    来都来了,她打算去黑市打卡!不说七十年代黑市物资是外面的十多二十倍吗!


    她空间里这么多,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还是出一点,钱嘛,不嫌多的。


    她要为四合院添砖加瓦!


    说干就干,当下就找个没人的巷子,进入空间。


    她换了一身灰色的工装,带上假发,拿着化妆盘,熟练的上妆。


    现在的人普遍皮肤蜡黄,枯瘦,大概是时代赋予的特色,但精神气很好。


    人的骨骼随着年纪增大,才会有所改变,苏明月也没想着装作老太太或者弯腰驼背的妇人。


    低头弯腰去卖货,糟的哪门子洋罪呢!


    她很快画好了,就是很平常的一张脸,人群里,能看到好几个这样的。


    就连脸上的雀斑黄褐斑,都画的很逼真。


    苏明月拿着背篓,七七已经准备好物资了,她没拿太多,要去探市场的底,只拿了十块梅花牌手表,五块海鸥牌手表,十斤富强粉、八斤猪板油、十尺小碎花布拉吉。


    把这些装在背篓里,用破布盖着,在拿了把小锤子放在挎包里防身。


    万一遇到黑吃黑呢!骨头都给他敲碎。


    她出了空间,径直去了黑市,黑市并不难找,原主也去过,在东北角废品收购站的后面。


    黑市入口处,有两个小伙子守门,这也是方便里面的人交易。


    不然被红小兵冲进来,一锅端了,谁还敢来黑市!负责人不得喝西北风了?


    现在混黑市的,那都是有货源有手段的。


    苏明月也不敢小瞧了他们,低调的交了一毛钱,背着篓子进去了。


    里面摆摊设点的,卖什么的都有,最畅销的是猪肉和鸡蛋。


    猪肉摊前面一堆人疯抢,毕竟不要肉票,家里孩子要吃肉,贵就贵点。


    苏明月打听了一下市场价,虽然没有二三十倍那么夸张,但都是翻倍溢价的。


    在供销社,猪肉0.7元一斤,在黑市翻了三四倍,根据猪肉的质量,大概两元左右一斤。


    这也太贵了,难怪都说普通人家,不逢年过节的,压根吃不上肉。


    不是工人,你就没有票据,想吃肉,就得去黑市,价格高的吓人。


    当然,苏明月是商人,在商言商,不能圣母到去把猪肉价格打下来吧。


    她读者要骂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