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再上茶楼

作品:《大乾闲人

    全福客栈不远处的茶楼,这几日人流量明显增多。


    卖艺的老头带着孙女,常被人问起:“喂!老丈,上次拉胡琴的那位年轻人,今天还来吗?”


    老头不敢得罪客人,每次都强挤出笑脸,应付着这些询问。


    这几天,找老者点曲的人确实多了些,可大多人最后都露出失望的神情。毕竟,他只是弹唱的辅助,哪有鲁修那般精湛的琴艺。


    “爷爷,你看,那位公子又来茶楼了。”


    顺着孙女手指的方向,老者又瞧见了鲁修,他身边还是上次一同前来的人。


    “走,咱们过去给公子请安。”


    上次多亏鲁修,祖孙俩收获的银钱,抵得过他一年的收入,可到最后都不知鲁修名讳。今日偶然遇见,定要前去道谢。


    崔布禄小心翼翼地引着鲁修上楼,走向早已预定好的包厢。


    此刻茶楼里人数比上次更多,说话声、嬉笑声交织在一起,不绝于耳。


    进入包厢,关好房门,那些嘈杂声顿时小了许多。


    房间里已有一名女子,年约十六七岁,像是专门在此等候他们。


    见鲁修进来,女子急忙起身,盈盈下拜,娇声道:“小女子见过校尉大人。”


    鲁修一脸诧异,原以为她是专门负责茶艺的,没想到这女子竟认识自己,可他对这女子毫无印象。


    崔布禄赶忙介绍道:“这是我四叔家的小妹,一直吵着要来,我就把她带来了。之前我跟她提起过都尉大人。”


    鲁修这才明白女子知晓自己的缘由,但对崔布禄这番话,他心里并不相信,总觉得这是对方有意为之。


    “崔家小姐有礼了,我与令兄在此饮茶,不会扰了小妹的雅兴吧。”


    女子闻言,伸手轻掩嘴角,嫣然一笑道:“都尉大人这是哪里的话,小女子名唤紫薇,大人唤我名字便是。”


    在古代,大家族的女孩在家时都有自己的名字,可出嫁后便不再使用。


    不过,直接呼唤女子闺名是很不礼貌的行为,除非是长辈或至亲平辈。


    显然,鲁修不属于这类人。


    他微笑着说道:“既然不会打扰崔小姐,那大家一同吧。若有什么照顾不周之处,还请崔小姐海涵。”


    崔布禄见鲁修并未入局,赶忙上前打圆场:“对对对,先坐下,不过是闲聊,大家不必拘谨。”


    紫薇转身走到桌边,却没有坐下,而是先用水清洗茶具,接着往壶中注入温水,放入茶叶,再用木勺轻轻搅拌。


    做完这些,她又将茶壶置于炭火炉上。这是常见的温水煮茶流程。


    先把水煮沸,有人会在期间放盐煮,也有人放蜂蜜,煮开的水放在一旁静置。


    此时才开始清洗茶具。


    茶具中有个专门放置茶叶的器物,下面有几个小孔。温水会将置茶器中的茶叶清洗几遍,残渣顺着小孔流出,又不会破坏茶叶的香气。


    接着取出一个小茶壶,将置茶器中颗粒饱满的茶叶倒入,碎茶则弃之不用。


    此时水温多半在八十度以下,茶叶在温水里浸泡,加上炉中的文火,壶中的茶叶渐渐析出香味。


    不等茶壶里的水完全煮开,便可以给客人斟茶。


    大乾的茶叶分为茶饼和茶干。


    所谓茶干,就是把茶叶揉搓后,在锅里烘焙,期间还要不断揉搓,直至茶叶水分烘干,形状如颗粒,便于保存。


    像铁观音、火青等茶叶都采用这种制作方法。


    茶水入杯,只斟七分。


    鲁修端起茶杯,轻抿一口,茶水初入口腔,微带苦涩,却又透出茶叶的芳香,仿佛带着大自然赋予茶的独特味道。


    “初尝此茶,青涩中自有怡人之感,仿佛能嗅到春天空气中的气息。”


    放下茶杯,鲁修由衷赞叹。这并非新茶,却能品出春茶的韵味,可见这茶叶品质上乘,制作考究,保存也十分得当。


    听到鲁修的夸赞,崔布禄与紫薇对视一眼,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崔布禄趁着这“和谐”氛围,顺势展开话题:“这茶是小妹的最爱,她也精于烹茶之道。”


    “的确,女子懂得此道,日后在家中或是交友,都能成为一门技艺。”


    鲁修顺着崔布禄的话,又随口夸赞了几句。


    “不知都尉大人平时是否喜爱饮茶?”紫薇见状,赶忙趁机问道。


    “偶尔也会喝茶,只是不像崔小姐这般有着精致的泡茶功夫。”


    鲁修这话既表明了自己的习惯,再次称赞了紫薇,可说恰到好处。


    紫薇听了,心中自然欢喜,她就喜欢被人这般捧着。


    崔布禄虽带着崔紫薇前来,多少存了用美人计的心思,但也不想一味充当牵线搭桥之人。


    “咳咳……”


    他轻咳两声,示意紫薇收起那花痴般的神情,开口道:“我崔氏在官途上人才不少,但培养起来也需要大量钱财。


    古城崔氏这一脉,世代以农耕为生,对于经商之道……”


    说到这儿,崔布禄有些难以启齿。


    毕竟鲁修是个外人,自己身为官员,当着外人谈论经商之事,实在有失颜面。


    读书人还是很看重脸面的。


    “崔县令是想经商?”鲁修问道。


    “啊?不不不!”崔布禄急忙否认,实际上他是想让鲁修带着族中之人经商。


    “那?……”鲁修顿时觉得崔布禄有些心口不一,一时间不知该如何继续深入话题。


    “我是想问您那酒的事儿。”


    崔布禄这话一出,鲁修立刻想起今日在牛角村崔仁义说的话,崔自强想打听酿酒的方子。


    难道这崔布禄也是受了崔自强的指使?


    “你代表谁来问这个问题?”鲁修脸色一冷,直视着崔布禄问道。


    “我古城一脉,经商范围从未出过本地,最多也就经营些粮食、茶叶、布匹之类。上次有幸品尝到都尉的美酒,所以就想着能否在古城经营这酒水生意。”


    原来他是这么打算的,可真的就只是如此吗?


    鲁修在心里暗自思忖着。


    包厢内沉入了一片宁静,唯有炭火烹茶之时,偶尔响起的那抹咕嘟轻吟,悠悠地填充着每一寸空间。


    恰在这份静谧达到极致之际,房门轻轻地,仿佛被一阵不经意的风推开,随后,一颗脑袋探了进来,带着几分谨慎,打破了室内的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