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荔枝冻

作品:《白月光带娃随军:靠美食风靡大院

    荔枝冻的灵魂在于新鲜。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时,林氏果园的伙计就送来了两筐还带着晨露的荔枝。


    轻轻按压荔枝外壳,感受那饱满的弹性。


    凑近嗅闻,确认那清甜的香气没有被任何异味污染。


    最后用小剪刀剪下一小枝,观察断口处渗出的汁液是否清亮。


    荔枝选材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程月弯深知,只有外壳鲜红、果肉晶莹、汁水丰盈的荔枝,才能做出上乘的荔枝冻。


    她将选好的荔枝放入竹篮,用湿纱布轻轻覆盖,暂时放在阴凉处。


    接下来是准备琼脂。


    从储藏室取出一个锡罐,里面是她上个月托人淘回来的优质琼脂条。


    这些琼脂条呈现半透明的浅黄色,质地坚硬但易折断,断面光滑无杂质。


    取出一小撮放入碗中,加入冰水浸泡。


    水温不能高,时间不能短。


    琼脂需要在冷水中慢慢软化,约莫三十分钟后,用手指轻触,确认已经达到理想的柔软度。


    与此同时,程月弯开始处理荔枝。


    用弯刀在荔枝外壳上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然后轻轻一挑,外壳便如花瓣般绽开,露出里面晶莹剔透的果肉。


    将剥出的荔枝果肉一颗颗放入铺了冰块的琉璃碗中。


    每剥开十颗荔枝,用细纱布包裹果核轻轻挤压,收集那些未被污染的纯净荔枝汁液。


    这些汁液呈现出淡淡的琥珀色,在晨光中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当所有荔枝处理完毕,程月弯开始熬制荔枝糖水。


    取出一口小铜锅,倒入山泉水和冰糖,用文火慢慢熬煮。


    糖水的浓稠度是关键——太稀无法支撑果冻结构,太浓又会掩盖荔枝的本味。


    需要不时用木勺舀起糖水,观察其落下的速度和拉丝的长度。


    当糖水达到理想状态时,迅速将浸泡好的琼脂捞出沥干,加入锅中。


    火候转为中小,用长柄木勺以固定的节奏顺时针搅拌,确保琼脂完全溶解且不糊底。


    锅中液体逐渐变得清亮透明,散发出淡淡的甜香。


    接下来是最考验技巧的步骤——调配荔枝冻液。


    将刚才收集的纯荔枝汁缓缓倒入琼脂糖水中,比例精确到每一滴。


    左手持温度计,右手不停搅拌,眼睛紧盯着液体表面细微的变化。


    当温度达到时,立即离火,将锅子移至一旁的大理石板上快速降温。


    温度决定口感。


    再用铜勺舀起少许冻液,让其自然滴落。


    液滴在半空中形成完美的珠状,落下时能短暂保持形状才散开,这正是最佳理想状态。


    现在开始组装荔枝冻。


    取出特制的梅花形水晶模具,先用冰水冲洗一遍,然后薄薄刷上一层荔枝蜜。


    将完整的荔枝果肉小心摆放在模具底部,形成第一层。


    接着缓缓倒入一层冻液,刚好淹没果肉。


    再将模具放入特制的冷藏箱中,控制好温度。


    五分钟后,第一层冻液已经半凝固,此时程月弯取出模具,摆放第二层荔枝果肉,再倒入第二层冻液。


    如此反复三次,形成完美的三层结构。


    全部完成后,将模具放入主冷藏室,温度调低。


    真正的凝固需要至少两小时,这段时间她开始准备最后的装饰。


    用糖渍玫瑰花瓣和新鲜薄荷叶。


    当时钟指向正午,程月弯终于打开了冷藏室的门。


    小心翼翼地将模具取出。透过晶莹的水晶壁,可以看到里面层次分明的荔枝冻。


    最下层是完整的荔枝果肉,中层是切半的荔枝,最上层则是细碎的荔枝颗粒,全部被琥珀色的冻液完美包裹。


    脱模是最紧张的时刻。程月弯将模具底部浸入温水三秒钟,然后迅速翻转。


    随着轻微的“噗”声,荔枝冻完整地滑落到提前准备好的青瓷盘中。


    它在盘中微微颤动,表面光滑如镜,没有一丝气泡或裂痕。


    再在周围点缀上提前准备好的糖渍玫瑰和薄荷叶就可以了。


    在自然光下,荔枝冻呈现出梦幻的视觉效果。


    最底层如宝石般璀璨,中层似琥珀般温润,上层则像水晶般透明。


    冻体内部悬浮着大小不一的荔枝果肉,宛如被时光凝固的珍宝。


    俯身轻嗅,先是闻到荔枝特有的清甜香气,随后是琼脂带来的海洋般的清新,最后还有一丝玫瑰的幽香。


    三种气息层次分明却又和谐交融,令人食欲大开。


    用银刀轻轻切下一角,断面整齐光滑,果肉与冻体完美融合没有分离。


    送入口中,首先是冻体在舌尖温柔化开的触感,清凉但不冰冷。


    然后是荔枝果肉爆开的瞬间,汁水充盈整个口腔。


    最后是淡淡的回甘,让人忍不住想立刻再尝一口。


    年轻人将信将疑地叉了块晶莹的果冻,荔枝的清香立刻在舌尖炸开。


    他瞪圆眼睛,突然掏出三张十元大钞:“剩下的我全要了!”


    十点整的商扬广播响起时,程记这边装钱的饼干盒已经换了第三个。


    程母弯腰整理货架,忽然听见“咔嚓”一声。


    昨天新缝的围裙口袋撑裂了线,几枚五分硬币滚落在大理石地面上,叮叮当当滚出老远。


    “程老板娘,你们该换收银机啦!”熟客们笑着帮她捡钱,有人指着柜台边堆成小山的空竹筐。


    “这哪是卖甜品,简直是开矿呢!”


    确实,换了林氏供货后的这半个月,程记的营业额像坐了火箭。


    虽然水果成本涨了四成,但客单价反而提高了。


    原本买两角钱绿豆汤的老顾客,现在会加一份五角钱的鲜果切盘。


    穿皮鞋的干部模样的人,更是直接冲着“特供”系列来,眼都不眨地花掉半个月工资。


    午休时分,程父蹲在后门卸货区数着粮票,忽然发现个有趣的现象。


    用林氏水果后,看似成本上涨,实际利润反而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