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合成孔径雷达的震撼

作品:《四合院:悟性逆天,云爆弹洗地

    林舟转过头,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专家:


    "合成孔径雷达,简称SAR,是一种利用雷达天线相对运动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超高分辨率成像的系统。


    传统雷达靠单次发射和接收来定位目标,而SAR利用多次扫描的相位差,通过复杂算法合成出等效于巨大天线口径的效果。"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专家们困惑的表情,补充道:"简单理解,就是把小天线变成巨型天线,把模糊的点变成清晰的图像。"


    "这种计算量...现有的计算机能处理吗?"计算机研究所的一位专家质疑道。


    林舟微微一笑:"''银星''的改进版完全可以胜任。


    更重要的是,SAR技术的核心在于算法,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这套算法。"


    "苍鹰"验证机继续在高空飞行,"天眼"系统源源不断地传回惊人的图像。


    每一幅图像都无比清晰,无比详尽,仿佛将整个大地置于显微镜下,任何秘密都无所遁形。


    指挥所内的气氛变得异常微妙。


    最初的震惊过后,一种奇特的沉默蔓延开来。


    专家们不再交头接耳,只是死死盯着屏幕,眼神复杂。


    刘上校终于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林舟身边,声音低沉:


    "林工,这种技术...如果装备到我们的侦察机上..."


    他没有说完,但在场的每个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在这个战略侦察几乎全靠高空摄影的年代,"天眼"系统的出现,无异于一场革命。


    它不仅能全天候工作,不受云层和夜间影响,还能穿透伪装和轻度掩体,识别静止和运动目标,甚至进行初步的物质成分分析。


    这意味着,龙国将一跃成为战场感知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无论是军事部署、战略规划还是武器发展,都将因此获得压倒性的信息优势。


    林舟静静地看着屏幕,没有回应刘上校的暗示,但他知道,这一刻已经足够了。


    "天眼"的震撼展示,将彻底改变在场所有人对"苍鹰"计划的认知。


    屏幕上,"天眼"系统继续运行,不断传回令人窒息的清晰图像。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演示,而是一场认知革命。


    在这个信息匮乏的年代,突然拥有如此强大的"天眼",就像一个盲人突然获得了超凡的视力,那种冲击力,那种颠覆感,无法用语言形容。


    陈院士终于从最初的震惊中回过神来,他缓缓走到林舟身边,声音微微发颤:


    "林工,我必须承认,我错了。


    我曾经以为你太过冒进,太不尊重传统研发流程,但现在我明白了,有时候,打破常规才能获得真正的突破。"


    王院士仍站在屏幕前,手指轻轻触摸着那些令人窒息的清晰图像,他的手指在微微发抖。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雷达专家,他太清楚这种技术意味着什么。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进步,而是一次质的飞跃,一次从量变到质变的革命性突破。


    "不可能...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声音几不可闻,


    "即使是最先进的星条国技术,也做不到这种程度,这至少需要二十年...不,三十年的发展...这小子到底是..."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完全消失在震撼的沉默中。


    指挥所内,一种奇特的气氛弥漫开来。


    震惊、敬畏、困惑、狂喜,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近乎癫狂的寂静。


    只剩下机器运行的嗡鸣和专家们粗重的喘息声。


    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能说话。


    他们的大脑正在经历一场风暴,所有的常识、所有的认知框架都在瞬间崩塌,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他们从未想象过的技术新世界。


    刘上校站在角落,双手插在口袋里,极力掩饰着自己的激动。


    作为情报部门的代表,他比其他人更能理解"天眼"系统的战略价值。


    在这个国际紧张的年代,掌握如此强大的侦察手段,意味着龙国将在军事情报领域实现质的飞跃,再也不必仰人鼻息。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长期被蒙着眼睛的人,突然获得了超越常人的视力,不仅能看清远方,还能透视迷雾。


    那种力量感,那种安全感,令人沉醉,也令人战栗。


    "林工,"刘上校终于开口,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这种技术,如果大规模部署..."


    他没能说完这句话,因为他自己都被这个设想震撼得语无伦次。


    如果龙国的每架侦察机、每艘舰船、甚至每个前线雷达站都装备这种"天眼"系统,那么整个战场态势将彻底改变。


    敌人的任何动向,无论多么隐蔽,都将无所遁形。


    林舟只是微微一笑,没有回应这个敏感话题。


    他转向张宇:"张少校,准备进行第二阶段测试。"


    张宇点点头,手指在控制面板上灵活操作:


    "收到,切换到常规飞行模式,准备进行机动性测试。"


    屏幕上的图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常规飞行数据和飞机姿态显示。


    "天眼"的震撼演示暂告一段落,但它在所有人心中激起的波澜却久久不能平息。


    指挥所内的专家们仍站在原地,有的面色潮红,有的双眼放光,有的喃喃自语,有的则完全沉默。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身体在不自觉地微微发抖,那是巨大震撼和情绪波动的生理反应。


    陈院士摘下眼镜,用手帕擦拭着镜片,手指却怎么也无法保持平稳。


    这种感觉,既狂喜又恐惧,既骄傲又忐忑,仿佛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见证着一个国家命运的改变。


    王院士靠在墙边,手中的烟不知何时已经熄灭,但他浑然不觉。


    作为一名老雷达专家,他太清楚刚才看到的技术意味着什么。


    那不是简单的技术进步,而是一次范式的转变,一次认知的革命。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从未见过如此震撼的技术飞跃。


    "这小子..."他轻声自语,眼神复杂,"这小子到底是什么来头..."


    林舟站在操作台前,背影挺拔如松,仿佛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峰。


    在这个信息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他就像一道穿越时空的光,照亮了龙国科技发展的前路。


    所有人都在颤抖,唯有他,平静如常,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