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亲自造样机

作品:《四合院:悟性逆天,云爆弹洗地

    林舟没有废话,直接把批条递给王明,开门见山道:


    "王主任,我需要你们实验室最新研制的所有集成电路样品,每种型号至少五个,越多越好,全部要封装好的成品。"


    王明接过批条,迅速浏览了一遍,眼睛越瞪越大:


    "林工,这...这是要我们所有的研究成果?"


    "对,全部。"林舟语气平静但不容拒绝,


    "我需要做一些特殊测试和系统集成尝试。"


    王明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问:


    "林工,您这是...准备做什么呢?这些芯片都还是实验阶段,良品率不高,性能也不稳定..."


    林舟淡淡一笑:"王主任,批条上写得很清楚,这是最高权限,属于''银星工程''核心机密范畴。我不方便多说,但可以告诉你,这关系到我们下一代火控系统的突破性研究。"


    王明听到"最高权限"和"核心机密"这几个字,顿时不敢再多问,连忙点头:


    "明白了,林工。请您稍等,我这就去安排。"


    半小时后,林舟抱着一个特制的防震保密箱走出了半导体实验室。


    箱子不大,但里面装的,却是当前半导体技术的顶尖成果——各种初级集成电路芯片,包括基本逻辑门电路、触发器、计数器、简单的运算单元、小容量存储器等。


    "谢谢王主任,辛苦你们了。"临走前,林舟对王明说,"这批芯片我会好好利用,不会辜负你们的心血。"


    王明送林舟到门口,看着这位年轻人自信的背影,心中充满好奇:


    "他到底要用这些芯片做什么呢?"


    林舟抱着那个特制保密箱,快步穿过轧钢厂的主区域,向自己的专属实验室走去。


    这是一间位于轧钢厂东南角的独立小楼,表面上看是"银星工程"的资料存档室,实际上却是林舟进行最机密研究的地方。


    除了林舟本人,只有苏雅和李强等极少数人有权进入。


    走进小楼,确认四下无人后,林舟反锁了门,迅速来到二楼最里间的房屋。


    这是一个设备齐全的电子实验室,四周都是仪器和工作台,角落里还有一张简易行军床,显然林舟经常在这里通宵工作。


    "终于可以开始了。"林舟放下保密箱,轻轻吐出一口气。


    他环顾四周,确认没有任何监控设备,然后闭上眼睛,意念集中。


    瞬间,他的意识进入了熟悉的小世界空间。


    这是一个面积不大但五脏俱全的高科技实验室,比外界那个简陋的电子实验室先进了至少四十年。


    最新型的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高精度万用表、先进的电烙铁和焊接工作站,甚至还有一台小型的电路板自动测试仪。


    林舟将保密箱里的芯片小心翼翼地取出,摆在工作台上。


    这些芯片看上去很粗糙,封装也很简陋,但已经是国内当前能生产的最先进半导体产品了。


    "不错,至少逻辑门和基本存储单元都有了。"林舟满意地点点头,


    "虽然集成度很低,但足够我搭建一个原型系统了。"


    他拿起一块与现代CPU有些相似但简陋很多的芯片,细细打量。


    这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逻辑单元,虽然功能有限,但已经可以执行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


    "实验室的光刻工艺已经达到10微米级别,基本够用了。"林舟自语道,"接下来就是系统集成的问题。"


    他从小世界的架子上拿下几块空白的印刷电路板,开始根据脑海中的设计图纸,勾勒出电路走线。


    这些设计远超当时任何电子工程师的水平,融合了未来的计算机架构理念。


    "主板、存储器控制、I/O接口...还有最关键的处理器核心..."林舟一边绘制,一边喃喃自语。


    在小世界里,时间似乎过得特别快。


    林舟全神贯注地工作着,利用先进的工具和设备,将那些看似普通的芯片,按照超前的设计理念组合起来。


    他的目标很明确——打造一台小型化、集成电路化的第三代计算机原型机。


    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


    六十年代初期,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仍然是基于晶体管的第二代机型,体积庞大,功耗惊人,可靠性也不高。


    而林舟要做的,是直接跨越发展阶段,构建一台基于集成电路的第三代计算机。


    "如果成功了,不仅''猎-歼''火控系统可以小型化、高可靠性化,整个军工电子领域都将迎来革命性突破。"林舟想到这里,手上的动作更加迅速而精准。


    在小世界的帮助下,一块块电路板在他手中成型。


    虽然看起来仍然比现代计算机原始很多,但已经是当时无法想象的技术水平了。


    不知过了多久,林舟终于从小世界空间退出,回到现实中的实验室。


    外面的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实验室里只剩下几盏工作灯的微弱光芒。


    林舟看了看表,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


    他在小世界里工作了将近六个小时,但对外界来说,可能只过了一两个小时。


    这种时间差异是小世界的特性之一,让他能够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完成大量超前工作。


    "继续吧。"林舟深吸一口气,从箱子里取出一些特殊工具,开始在现实世界的实验室里进行"表面工作"。


    这些工作看似在组装测试那些半导体实验室的芯片,实际上是在为他在小世界里已经完成的电路板搭建外壳和接口,让这个超前产品能够"合理地"出现在这个年代。


    ……


    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户,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林舟已经在这间密闭的房间里连续工作了三天。


    桌上的示波器发出幽幽的绿光,指针式万用表的指针随着电路的变化轻微颤动,精密电烙铁的尖端偶尔升起一缕细小的青烟。


    空气中弥漫着松香和电子元件加热的特殊气味,这是电子工程师们最熟悉的"香气"。


    "再调整一下时钟频率..."林舟嘴里叼着一支铅笔,一只手拿着电烙铁,另一只手轻轻旋转一个微调电阻,眼睛紧盯着示波器上的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