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作品:《带着空间穿七零,救个兵王伴一生

    变成大杂院的二进院子,比祁家现在住的还要大三分之一,住了二十三户人。


    里面私搭乱建严重,完全没了四合院的古朴端庄。


    影壁墙倒了,垂花门拆了,雕花门窗破了,连廊隔成了房间,东一个小厨房西一个杂物间,还污水横流。


    幸好如今气温低味道不算严重,如果夏天来了,肯定蚊虫满天飞。


    转悠完一圈出来,祁哲成率先摇头,“媳妇儿,这房子已看不出原样了,咱得慎重选择。”


    王厉应和,“二妹,这样的房子不仅修缮起来耗资巨大,光让这些租户搬走,都是个艰巨的工程,完全就是个烫手山芋,还是别沾手的好,我帮你物色更好的院子。”


    说实话,看到这样的房子状况,她也嫌弃得很。


    心中决定,实在无房可买了再考虑。


    她带着一丝歉意开口:“屈先生这院子我们不怎么喜欢,抱歉让您白跑了一趟。”


    他摇头叹气,“不仅你们不喜欢,我看了也觉得辣眼睛,若是我能说服租户搬走,一万五你们有兴趣吗?”


    郭攸宁内心斟酌了一下,这种规模的大院子她还是很喜欢的,买一座算一座,若是真能将租户弄走,她愿意接手。


    不论房子怎样,就这地理位置,拆迁起来都能值大价钱。


    抱着得见是缘,撞手里不容错过的原则,她微微颔首。


    屈先生立马有了动力,嘴角上翘着说:“你们等我好消息。”


    说完, 跟他们告别,自顾自走进了大杂院。


    大家对视一眼,默默摇头,都认为他完不成这项任务。


    这时,乐乐捂着肚子喊饿,时间也转到了十二点。


    王厉要带他们看的另一所房子,下午再继续。


    几人寻了个国营饭店,被祁哲成抱着的乐乐,望着看不懂的黑板,小嘴巴拉开来:


    “宝宝爱吃的红烧肉来一份, 妈妈喜欢的宫保鸡不能少,爸爸跟我一样爱吃红烧肉,那就再来一份,姨父你喜欢什么?宝宝帮你点。”


    王厉捏了一把他的小肉脸,逗趣道:“我也爱吃红烧肉,乐乐那份能分我一半吗?”


    小人儿开启护食模式,头摇得像拨浪鼓,“多点,一人一份。”


    哪能真听小朋友的,郭攸宁点了四个硬菜一个汤。


    红烧肉拌米饭,三岁多的乐乐干了两大碗。


    吓得郭攸宁赶紧摸他肚子,担心地问:“二宝,有没有肚子痛痛?吃不了不能硬撑。唉,摊上一个馋猫宝宝,我得备些消食片了。”


    祁哲成一点都不担心,还引以为荣,“媳妇儿你放心,我见他在家吃过三碗。”


    王厉在一边看得直乐,“也就你们家底厚,不然得让乐乐吃垮!”


    小人儿拍着肚子摇头,“不痛,我还能吃,爸爸帮我盛鱼汤。”


    郭攸宁心想,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她生的五个崽崽也性格迥异,乐乐是名副其实的大胃王。


    吃完饭,郭攸宁牵着二宝慢慢走着消食,两位男士推着自行车跟随左右。


    王厉扫过他们一家三口,问起话来,“橙子、宁宁,你们打算买多少房子呀?真不怕后续出问题?”


    祁哲成望向自家媳妇儿,“宁宁说了算。”


    郭攸宁笑意盈盈,说出的话却掷地有声,“将手中积蓄花完为止!拜托大姐夫帮忙多找些房源,信得过我的话,你们也多买几套。”


    她的一句“花光所有积蓄”震撼到了王厉。


    看来购房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那自己必须入手几套。


    反正跟着宁宁的脚步走,就没错过。


    去年开启的养猪大业,就很成功。


    他没费什么力气,就跟着赚了一千五百多。


    不算多,但这是安稳钱。


    他含笑点头,“谢谢宁宁提醒,那我也来几套。宁宁呀,三月份来了,龙须沟那边养猪场的猪仔,联系好了吗?”


    郭攸宁“嗯”了一声,“等天气暖和点,月底再运过去。”


    眼看散步时间超过十分钟,乐乐开始犯困,走着路脑袋点呀点,开启了钓鱼模式。


    还好郭攸宁一直牵着他的手,才没摔倒。


    笑着抱起孩子,温柔地说,“妈妈抱着你,安心睡吧。”


    小人儿在她怀里几乎秒睡。


    抱上自行车后座,往下一个目的地出发。


    这次在城北比较远,四十分钟后才抵达目的地。


    又是一座普通四合院,屋况也不怎样。


    这里暂时不属中心城区,房价适当低一些,七千元拿下。


    事情干完,郭攸宁心情舒畅,这一天收获满满。


    两座房子、两个铺面,她在成为地主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对王厉感激地开口:“大姐夫,今天辛苦你啦,后续两座四合院的修缮工作也得拜托你。”


    王厉摆手,“一家人有啥客气的,你记得明天下午,准时去房管所过户。”


    郭攸宁点头,“这么重要的事,我自然不会忘记,刚好明天下午三点才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