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人靠衣装马靠鞍
作品:《带着空间穿七零,救个兵王伴一生》 得益于春交会的胜利召开,借助于郭攸宁的新锐设计,红多服装厂外贸订单暴增。
厂里扩招了一百多位工人,加班加点三个多月,才完成第一批订单。
以为可以轻松一把了,结果海外订单如雪片般继续飞来。
寄出去的新款也得到了国外客户的认可。
红多服装厂为国家大把创汇的同时,日益壮大起来,郭攸宁的精美设计功不可没。
随着她设计出的十多款衣服大爆,百分之五的利润分成,她的收入也非常可观。
第一季度就拿到了三万多的分红,相对于月薪三四十元工资的普通职工来说,这收入说得上是恐怖。
郭攸宁知道树大招风的道理,百分之八十的钱,当着服装厂领导的面,打电话捐给了民政局和红十字会。
灾区、孤儿院、养老院,都有人因为她的慷慨解囊而得到救助。
捐赠证书都有了一叠,这些既是荣誉也是护身符。
办公室里,况总监给陶陶备了不少零食和玩具后,跟郭攸宁讨论起她的三款冬装设计图。
嘴角上翘着夸赞,“宁宁,真不知你这脑瓜子怎么长的,总有奇思妙想,这款连帽收腰半长棉袄,太有创意了,还有这款呢子大衣……”
这几个月,郭攸宁时不时会画些设计图,她发现自己很享受设计的过程。
结合前世的见识,搭配现在的流行元素,总能迸发出不一样的创意。
出口海外的爆款,七成是她的作品。
想想数以万计的人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心中特有成就感。
开始考虑大学报考服装设计专业,语言类的她掌握得差不多了,没必要重修,当医生不是她的理想。
倒是服装设计,能为她的赚钱大计添砖加瓦。
接下来,她跟况总监阐明了自己的设计理念,敲定了出样品的时间。
笑着说明来意,“总监,我上次设计的那款绣竹棉麻唐装,还有库存吗?白色、灰色给我各来一套,还有……”
况总监知道她的意图后,爽快地带她去了展示厅。
郭攸宁挑挑拣拣,除了给来市里的三人各制办了四套外,爷奶大宝二宝等也没忘,各挑了两套。
这些出口货,好看是好看,贵也是真贵,一套棉麻长袖衣衫就得五十多元人民币,这还是出厂价。
置办衣服花去了八百多,还耗了不少布票。
不过人靠衣装马靠鞍,好衣服一穿,气质立马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陶陶穿上浅绿色的儿童款斜襟绣花唐装,漂亮得如同画中走出来的福娃。
郭攸宁抱着狂亲了两口,自豪地开口:“我家宝宝真俊,妈妈太幸福啦!”
陶陶被她亲得咯咯笑,“妈妈也漂亮,像仙女儿。”
围观的人纷纷夸好看。
甚至说,若是有他们母子俩当模特,这衣服在国内也能卖爆。
郭攸宁带着宝宝,提着大包,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淘淘坐在自行车前面的儿童椅上,一路哈哈大笑。
时不时来一句,“妈妈快点,再快点!”、“妈妈我飞起来啦!”……
伴随着小不点欢乐的声音,两人去了百货商店。
千层底布鞋、皮鞋,还有毛巾、牙刷、脸盆等各种生活用品,全给赵国手备齐了。
师公医术厉害归厉害,但生活过的是真节俭。
回到家,郭攸宁将老银匠打造的银针消好毒,又准备了一些补元丹装进定制好的小瓷瓶。
这是她烧制酒坛时,让人特制的,小到只能装进两粒药丸的那种。
万事俱备,只等明天。
第二天一早,赵国手在郭攸宁的要求下,剪头发、修胡须、穿上白色棉麻唐装和新布鞋。
别说,这样一折腾,立马有了几分仙风道骨的气质,国手风采显露出来。
乐得淘淘在一旁拍手,“曾爷爷帅气!”
赵国手看到镜中的自己,捋着胡须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抱起金童般的可爱曾孙,夸赞道:“淘淘更好看,曾爷爷教你的那些药材可全记牢啦,今日咱们去亮瞎那些自大狂的眼睛。”
陶陶拍着胸口,昂着头回话:“曾爷爷放心,不会给您丢脸。”
郭攸宁揉着他的小脑袋,直夸他懂事。
时间不早了,穿戴一新的三代人,骑着自行车出发了。
当三人推开军区总院三楼大会议室的门时,提前到的八人,目光全聚在他们身上。
前几天讥讽过他的彭子秋和前得意门生也在列。
见到气场十足,闪亮登场的三人,揉眼再揉眼,低头打量自己及身边人,发现完全给比下去了。
郭攸宁无暇顾及别人,眼神定在两位熟人身上,戴副院长和另一个观摩过她针灸的文医生。
两人见到她,立马起身相迎。
戴副院长热情地招呼,“小郭同志,你也是来参加会诊的?代表哪家医院呀?我和文医生刚才还在商量,要邀请你出马,代表我们医院参加十月份的交流会,唉,可惜让别人捷足先登了。 ”
见他眼神在抱着陶陶的师公身上流连,寒暄过后,认真介绍:“这位就是传授我针灸和医术的师公赵生白先生,曾经的中医国手之一,代表中医院来参加会诊。
这位小朋友是我儿子赵不绝,也是赵氏医术的第十八代传人。”
戴副院长学中医出身,对几位中医国手就算不认识,也都有所耳闻。
面对能教出郭攸宁这等高手的医者,打从心里敬佩。
两人立马弯腰行礼,尊敬问好,并自我介绍。
赵国手点头致意,福娃般的陶陶在妈妈的指导下,乖巧地喊人。
在一片和谐声中,传来一道破锣嗓子般难听的声音。
“赵生白,你个孤家寡人,惨到要拉女子和奶娃子来凑数啦?没助手找我呀,致远可以暂时借给你。”
郭攸宁循声望去,脱顶、大肚、厚嘴唇,六十多岁的老人。
右手侧是位三十左右,嘴角缀着一丝嘲笑的斯文男子
左边一个十岁左右,鼻孔朝天的男孩。
第一印象差,看来他们就是今日的打脸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