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三字经听得费解
作品:《带着空间穿七零,救个兵王伴一生》 邱主任在台下捏着下巴得意地笑,对身边的胡翻译小声道:“怎么样?服不服?”
胡翻译脸露敬佩,“强!太强了!郭同志说英语跟说母语一样。”
坐在观众席后排的爱华机械厂代表,宫老、顾卫国、段玉等人瞟到郭攸宁全笑眯了眼。
有她在,他们担心了一路,语言不通的问题迎刃而解。
领导讲话结束,三国代表也做了简短发言,郭攸宁只负责给漂亮国代表翻译。
那是个黑发碧眼,180以上,二十多岁,自称李的帅哥。
他的讲话除了感谢主办方,介绍公司,字里行间还流露出对华国文化的热爱。
比另两国眼高于顶,口出狂言的代表,给人的感观好多了。
最后还字正腔圆地用中文说了句:“谢谢大家!”
郭攸宁对漂亮国印象不好,但对这位男士感觉不错。
开幕式结束,大家有序退扬,进入展厅看机器设备。
郭攸宁接下来的工作相对灵活,主要服务点是漂亮国展厅。
一般来参展,打算预定进口机器的国内厂家,都会自带翻译,能力强不强不知道,但简单沟通肯定没问题。
下台后,她喝了口自带的柠檬蜂蜜水润喉,又听了几句邱主任和同事们的夸赞。
想着等人走得差不多再出去,突然听到“宁宁宁宁”的喊声。
循着声音望去,正是她猜想可能会来参会的顾卫国和宫老师徒。
见到熟人自是高兴。
郭攸宁迎了上去,笑意盈盈地问好。
寒暄过后,顾卫国皱眉说出了他们的困难:“宁宁,我们没翻译,接下来若是有看中的展品,得麻烦你帮忙沟通。”
郭攸宁笑意盈盈,“说啥帮忙,服务好你们是我的工作,但我也就英文好些,需要我的时候尽管吩咐,咱们一起去看展吧。”
宫老心情很是不错,拄着拐杖走得飞快,“那就谢谢宁宁啦,我们厂去年改进的万能铣床也有幸参与了这次展出,万一有国际友人感兴趣,还得请宁宁帮着解说。”
郭攸宁自是应好,第一站就是漂亮国的展厅。
里面展出的五台机器,瞧着很不错,看展的人特别多,价格也贵到离谱。
三位金发碧眼的工作人员,以及发言的李先生,正连说带比划回答着众人的问题。
宫老看着简介上的各种参数,点头赞叹,“咱们不得不承认,他们在精度、稳定性、耐用性等方面甩了我们好几条街。
那精度来说吧,他们发展到以丝(0.01毫米)为单位了,我们只能用道(0.1毫米)。”
在宫老细看一台精密万能磨床时,那位李代表来了。
热情耐心地展示,并认真回答每一个问题,郭攸宁的翻译也准确无误。
遇到特别难解说的专业词汇,他偶尔还能蹦出几句中文。
让郭攸宁有种他中文很好的错觉。
他们这边专业的讲解和翻译,将周边的人全吸引了过来。
讲完磨床,讲铣床,讲数控机床……
连着翻译了两个小时,到饭点时人才慢慢减少。
郭攸宁忙灌了两口茶润喉,寻了张椅子坐下休息。
那位黑发碧眼的李代表,挨着她坐下直竖大拇指,夸她英语水平高。
感谢她的无私帮助,让大家正确了解到了他们公司机器的品质。
郭攸宁摆摆手,“这是我分内之事,李先生不厌其烦地详细解说更值得感谢,你是彬彬有礼的绅士。”
李代表用中文回话,“谢谢。”
哎哟,她也就随便一试,没想到他真能听懂中文,对他兴趣又浓厚了一分。
本来累到不想说话的人,跟他攀谈起来,“李先生中文不错,特意学过?”
他摆摆手,“错,会听,讲不好。”
接着就是一大段英语,意思是他爸爸和爷爷是三十年代移民去漂亮国的华人。
爷爷有故土情怀,要求小辈们学中文,所以能听懂,但说不好。
三十年代鬼子侵华,国内动荡,不少精英选择移民,难道他爷爷是其中一员?
有一半华国血统,看着更顺眼了,好奇地问:“所以你是真姓李?不是图方便临时取的。”
他点头,“中文名,李鸿文,鸿字辈。”
他家爷爷还沿用辈字,看来不是忘本之人。
李鸿文身上有几分华国人的温和谦让,待人接物不高高在上,这应该也有他爷爷的功劳。
郭攸宁夸道:“你有个优秀的爷爷!”
他笑了,“小老头,想回来,没办法,我寻人。”
这三字经听得有些费解呀!
刚想问是否需要自己帮忙,他助理来请他去吃饭。
外事办的同事也来喊郭攸宁。
两人挥手告别。
展馆食堂有两个,外宾在小食堂,工作人员和各地机械厂人员吃大食堂。
她刚坐下,顾卫国就凑了上来,还自来熟的跟外事办的同志们打招呼。
郭攸宁见他饭盒里有大鸡腿,有红烧鱼块,打趣道:“大厂就是大厂,看来差旅费足呀,你吃这么好,奔着改善伙食来的吧!”
顾卫国呵呵笑,“还不是托了你的福,没有你给我介绍老师,我还在地里刨土呢,哦,是养殖扬喂猪,哪有机会参展长见识。”
说完,搁下饭盒,拿出身边的布包递给她,“李奶奶给你的,以为得送去军区,没想到能在这里碰到。”
郭攸宁放下筷子,将包袱打开一条小缝,里面除了小宝宝的衣服,还有两条系带孕妇裤。
奶奶这是把自己留下的布料,全做成衣服带来了吧。
她正愁在百货商店没寻到合适的孕妇裤,奶奶就贴心的给自己准备好了,能有这样的婆家人,是她的幸福。
唉,他们如果能早日平反回京就好了!
暂时只能想想,如果没有意外,他们还得在乡下辛苦两年多。
不过可以让顾卫国帮着捎些东西回去。
系好包袱,边吃饭,边打听长辈们、好友们的情况,一顿便饭吃了半个多小时。
经过小食堂门口时,遇到了李鸿友。
他礼貌地邀请,“喝咖啡,请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