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挨一榔头长个记性
作品:《带着空间穿七零,救个兵王伴一生》 窦会计盯着投资概算和预期收益那页,心中默算后,嘴角高高上翘,“是该好好捋捋。”
村长还在回想饲料来源那页,小声嘀咕:“三军在榨油厂,豆饼、花生粕弄些来应该没啥问题。”
随声应和:“赶紧捋清楚,大家好分工开干。”
出发前看过计划书,早惊艳过的王林和李婉柔,在一旁跟着点头。
郭攸宁拿起计划书,端坐开口:“行,咱们先从人员配置开始,定岗定责,才好开展工作。”
大家一番商讨后决定:大队长兼任养猪扬扬长,郭攸宁任副扬长兼技术员,窦会计管账、村长管后勤采购,王林、李婉柔和以前养猪的瘸爷爷为饲养员。
现在猪仔小,吃得少,喂养任务不重,暂时三个饲养员就够了,等长大些,再另外增派人手。
接着就其他事项继续商讨了两个小时,柳湾村大队“四化”养猪扬算是初步成型,正式起航啦!
目前他们重点要做的两件事:第一是洒石灰水、熏艾给新建猪圈消毒,第二就是准备饲料。
当郭攸宁拿出30斤以下幼猪喂养食谱,说到需要添加百分之二十的玉米粉,或高粱粉等粮食时,窦会计心疼得脸都抽抽了,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队里存粮还有些,去年也还算丰收,可用粮食喂猪,哪里经得起折腾?
他悻悻开口:“就不能像往年那样,用麦麸和着秸秆煮熟了喂?”
郭攸宁耐心解释,“这是猪仔断奶后在京市那边的喂养食谱,刚换地方本就不适应,如果饮食也大变,对它们脆弱的肠道会造成巨大损伤,不利于存活和成长。
咱们可以慢慢调整,逐步用菜饼、花生粕、豆渣、酒糟等替换,粮食用量应该不会太大,争取在半个月内完成转变。
这些精料搭配着发酵饲料一起喂养,能加快增肥速度,麻烦村长大伯多费些心思。”
村长也肉疼粮食,巴不得能早日用上替代品。
连忙出声,“附近大队的豆腐坊、小酒坊、还有镇上的榨油厂我都熟,你三军哥就在榨油厂上班,这事包我身上!”
事情谈到这也差不多了,郭攸宁最后提了句,“队长叔,牛圈什么时候盖呀?五头牛占的位置可不小,现在猪仔小还能凑合,长期肯定不行。”
大队长给了她一个放心的眼神,“已派人上山伐木、打土坯了,春耕过后重建牛圈和牛棚。”
说到重建牛棚,那可是五位长辈未来的家,绝对不能马虎。
郭攸宁心中希望他们能一直住在小院,但这不现实。
只好认真提醒:“咱们这次必须用心盖,速度慢些没关系,牛和人的生命安全要放在首位。”
王林添了一句,“不能再用杨木!”
李婉柔插嘴:“制作泥砖时秸秆要加够。”
她哪知道什么泥砖制作工艺,是几位长辈们聊天时,总结出来的牛棚坍塌原因。
村长摸着烟袋锅子点头,“挨一榔头长个记性,这回指定好好整。”
大家放下心来,说好下午村长备好石灰和艾叶,明天上午给猪圈消毒后,就散会了。
日子在有条不紊中度过,慢慢地杨柳长出了嫩芽,向阳坡地、防风林边蒲公英和荠菜探出了地面,人们也脱去了臃肿的棉裤;
自留地已平整好、山坡的荒地也开出来了、农机站的拖拉机开进了大队……
转眼就到了四月五号,这是郭攸宁预定好,让小猪仔出现在长宁县的日子。
一大早,她站在猪圈里,望着最小都有44天,且断奶超过半月的小猪仔们。
这些天她尽量给它们喂得次一些,以老菜叶子、红薯藤子为主,加少量玉米渣子和麦麸煮熟喂养。
尽量与外界饲料接轨,可就算这样,它们也长的飞快,重量到了18-28斤之间。
个个白里透红,油光水亮,这空间真是种植和养殖的风水宝地!
她还在感慨中,屋外就传来了“咚咚咚”的敲门声。
可能是心急的大队长带人来了。
她收拾停当打开房门,果然是他们,院门外还停着五辆牛车,上面放着不少藤笼和箩筐,用来装小猪仔的。
眉眼舒展的大队长,一见面就开始催促,“丫头你快点,别让京市来的客人和猪仔等我们!”
双手搭在挎包上,神情有些激动的窦会计也跟着附和。
郭攸宁哪看不出来,他们这是着急见小猪仔。
可能跟寒潮大雪有关,本地猪仔产量、存活率双低,导致今年的猪仔格外紧俏。
如今新猪圈建了、荒地开了、发展养猪扬的报告也交了,周边大队全关注着呢。
小猪仔一天没入栏,大队领导和村民们就一天不踏实!
虽然对郭攸宁有百分百的信任,但千里之外的京市,真要出个啥事,他们也鞭长莫及呀!
郭攸宁边推自行车,边从容地说:“两位叔甭急,我给了朋友一个地址,他们如果早到,又着急去周边县市送货的话,可将猪仔先锁进去,货款回头再结。”
听到这话,大队长眉头紧锁,急眼啦!
声音提高了不少,话语中带着一丝责怪,“你这孩子,80头猪仔啊!多少人眼红的宝贝,哪能单独锁着?快走!可别出啥岔子。”
窦会计更是火烧屁股般带头出发,“啥都别说了,抓紧去县城!”
郭攸宁望着他们责备地目光,心里那个苦呀!
唉,不这样说她怎么作弊?
“哐当”一声,急速关门,利索落锁。
推着自行车假装后知后觉,带着一丝担忧道:“两位叔,以防万一,那我就先行一步啦,你们赶牛车去西郊岔路口,我会在那里等你们。”
大队长心中叹气,暗道,这丫头还是太年轻了,某些方面难免考虑不周,才刚满十八岁呢,如果样样做到滴水不漏,那不成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