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章短暂僵持

作品:《汉武帝穿越曹操

    由于刘彻的及时出现,诸葛亮、刘备速攻汉中的想法也宣告失败。


    天寒地冻的汉中平原,一时间陷入了僵持。


    法正等人的袭营部队,也在刘彻的强势加入下,不得不撤回北山和阳平关。


    张飞和甘宁大战一百回合,愣是没分出胜负。


    要不是法正收兵的信号传来,张飞弄不好还要和甘宁继续打下去,直到分出胜负。


    “正好赶上寒冬腊月,前一段时间还一直下雪。


    看来这仗今年是打不完了。”


    已经坐在东大营帅仗里的刘彻,搓着手轻声道。


    郭嘉站在炭火旁边,边烤手边哈气。


    脸上的神情就没放松过。


    “唔……


    主公,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奉孝,这可不像你的做事风格啊!


    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谨慎客气了?


    有事尽管说,我又不是听不进忠言的人。”


    郭嘉离开炭火盆,来到了刘彻身边。


    指着帅案上放着的简易地图道:


    “虽然咱们嘴上说拿下汉中就能直取益州。


    但实际上难度很大。”


    “你这个说法倒是新鲜。


    咱们在西凉、汉中大半年,还是第一次听你这么说。”


    郭嘉指向葭萌关之后的剑阁,担忧道:


    “现在刘备虽说被咱们堵在了阳平关。


    但毕竟他有十几万大军。


    一时半会咱们也吃不掉他。


    最终他还是会突围跑回益州。


    一旦他回到葭萌关,葭萌关、剑阁、梓潼一线的防御必定大大加强。


    到那时,咱们走不通葭萌关那条路,只能还走米仓山。


    但早有防备的刘备,恐怕不会让咱们如愿。


    汉中也有可能再度遇到危险。”


    “嘶!这个我之前倒是没仔细想过。


    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假如真的这么发展,那速通益州的事岂不是变成了在汉中跟葭萌关打持久战?”


    刘彻瞬间就听出了问题的关键。


    他的本意是要先平定西凉,然后截断汉中通路。


    趁刘备攻汉中失利,败退的时候一鼓作气拿下益州。


    但是一直忽略了刘备败退之后,益州的几个关隘防御也会加强的事情。


    不但如此,蜀道难行,一旦进入僵持阶段,对自己是很不利的。


    孙策可还在荆州蠢蠢欲动,准备找机会夺回江东呢。


    念及此,刘彻略带焦急地问道:


    “奉孝,既然你能提出这个隐患。


    那想必你已经有了破解之策吧?”


    “这就是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的那句话。”


    郭嘉一脸凝重的说道:


    “假如想要避免我担心的那种情况,只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在汉中故意败给刘备一场。


    让他觉得拿下汉中指日可待。


    只要他为了拿下汉中,不断从益州调集兵马钱粮。


    咱们就有机会出其不意先断了他的后路。”


    “先败一场?”


    “不但要败,还要败得惨烈、败得真实。


    危险是危险了点,因为这个度很难把握。


    但只要成功,我敢保证,刘备极有可能被咱们在葭萌关一线活捉!”


    “活捉刘备?”


    这个诱惑对刘彻来说太大了。


    大到他可以为了这个真的去导演一场汉中惨败。


    随后,郭嘉详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大概意思,就是惨败但不伤筋动骨,还不能丢失汉中平原。


    只要骗过刘备。诸葛亮等人。


    剩下的就是一边在汉中僵持,一边悄悄派人向南进军。


    趁刘备大军主力全在汉中的机会,出其不意攻下防御力量薄弱的葭萌关甚至剑阁。


    这样,刘备就算完全被堵在汉中和梓潼之间。


    军心定然大乱。


    只要他一乱,就可以一改颓势,立刻主动出击追杀刘备。


    两边生路都被阻断的情况下。


    刘备大概率会被活捉。


    听过之后,刘彻不由地咂咂嘴。


    “还得是我郭大祭酒啊!


    这招釜底抽薪玩得漂亮。


    虽然成本大了点,但咱家底厚,扛得住。


    这计策我同意了!”


    “那接下来就是先挨过这个冬天,明年天气一转暖。


    咱们就开始实施计划。”


    两人刚拿定主意,夏侯渊一行人就灰头土脸地前来求见。


    刘彻收起嘴角泛起的笑意,一脸严肃地看着垂头丧气的夏侯渊。


    “秒才啊秒才,你可真是名副其实啊!


    我一再强调,死守汉中。


    可你呢?


    竟然三番五次中敌人的激将法和调虎离山之计。


    大好局势,让你搞得竟然陷入了僵局!”


    夏侯渊自知理亏,也不敢反驳,只能低着头挨骂。


    刘彻压了压情绪,叹口气道:


    “我之前确实说过,为将者得知道临机应变。


    霍去病也是我让你们学习的榜样。


    但这也不代表你们就能不顾得失地随意临场发挥啊!”


    夏侯渊只是低头不语,完全没有要解释的意思。


    俨然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好像再说“反正事已至此,汉中没丢,我这身份,你也就骂几句了事”


    刘彻也看出了夏侯渊的意思,苦笑一声后,继续道:


    “算了,谁让你小子运气好,犯了这么多致命失误,还能守住汉中呢?


    这次就当涨个教训。


    以后可不能在这么冲动了。”


    夏侯渊见主公松口了,这才敢抬头看向刘彻。


    见刘彻表情还算正常,夏侯渊才开口道:


    “孟德兄,其实也不能全怪我。


    冲动是不假,但我也不是无缘无故这么暴躁的,


    司马懿那小子,就是害我多次冲动误事的罪魁祸首!”


    一听这话,刘彻和郭嘉对视一眼,会心一笑。


    “这事就不要过多追究了。


    司马懿的一些建议,我也都有所耳闻。


    确实都不错。


    你还是多找找自身原因吧。”


    说到这,刘彻话锋突然一转,严肃道:


    “你身为我身边的肱骨老将,很多事肯定要多让着点那些后起之秀。


    不过为了锻炼新人,适当给他们些挫折也是不错的。


    我对司马懿倒是有些期待,但是又不太了解他的人品。


    不如这样吧,今后就让司马懿在你身边当随军军师。


    你多和他磨合磨合。


    也多留意他的表现,该听的听,不该听的就多提点他。


    你看如何?”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但夏侯渊以夏侯渊对主公的了解。


    他一下就听出了里边的深意。


    说这么好听,完全是给郭淮等新晋将领宽心。


    实际上主公是想找个可靠的人“看着”司马懿。


    随时调教、提点他。


    “看来主公对司马懿这小子有所顾虑啊。”


    念及此,夏侯渊十分愿意地接下了这项任务。


    还保证一定好好带带这个新人,争取让他成为阵营中合格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