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暗流涌动,分化之策

作品:《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千家万户的灯火一盏接一盏地亮起,如同散落的寒星,又像深埋在冻土之下,只需一颗火星便能燎原的野草。


    “种子撒下去了.......”赵牧的声音低若自语,却清晰地送入夜枭耳中:“能长成撑天的巨木,还是被荒草吞没,便看东宫那位的手腕够不够硬,更要看这泱泱天下……是否还有甘心俯身触碰泥土又愿意一步一印踏实攀登的真正读书人。”


    他不再言语,修长的手指拈起一枚温润沁凉的白玉棋子,稳稳地落在面前的棋盘上。


    “嗒。”


    一声脆响,在重归寂静的暖阁中,清晰得如同心跳。


    棋盘之上,经纬纵横,仿佛一个全新的、布满刀光剑影的棋局,正悄然落下了它的第一子。


    窗外,长安城的万家灯火,在愈加深沉的暮色中无声地晕染开一片朦胧的光海。


    腊月过后的长安城,积雪未消,朱雀大街两侧的积雪被往来车马碾成了污浊的冰泥,又被扫街的杂役费力铲到道旁,堆成灰黑的矮丘。化雪的寒气砭人肌骨,可市井间的议论却比炉火还旺。


    “听说了吗?范阳卢家,彻底趴窝了!”茶肆里,一个裹着旧袄的汉子捧着粗陶碗暖手,声音压得低,却掩不住那股子兴奋,“盐引子、铺面、粮道,割肉似的往朝廷手里送!”


    “卢承庆那老狐狸,如今在府里养病,连门都出不来喽!”


    旁边一个文士模样的中年人慢条斯理地呷了口热茶,眼中却是在闪着精光:“割肉求生罢了,五姓七望,崔杜已倒,郑家元气大伤,如今卢家又自断一臂…这长安的天,是真要变了。”


    旁边的一位年轻人却是大声道:“变天好哇,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那些个把持了几百年的位置,总该腾出些空儿,让我等寒窗苦读之人,也见见光亮不是?”


    “光亮?”另一桌坐着个衣着还算体面的闻言便嗤笑一声,言带讥讽道:“老兄,你想得太美,这狼走了,可虎还在呢。”


    “旧的门阀就算全死光了,新的权贵就不会起来?”


    “这世道,向来都是换汤不换药!”


    “本就没权没势也没根没基的,凭你读烂几本书,就能一步登天?”他摇摇头,语气带着看透世事的嘲讽,“难!难如登天!”


    文士的脸涨红了些,想要反驳,嘴唇翕动几下,终究没说出什么有力的言辞,只化作一声不甘的长叹,混在茶肆喧嚣的市声中。


    刚才那人的嗤笑,像根细针,扎破了刚刚因卢家倒台而鼓胀起的、那点属于寒门的虚幻希望。


    是的,近来的风向,他们其实也已经感受到了。


    如今朝廷打压世家,而世家虽看似低头了,却在隐隐向朝廷示威,只是因为太子的杀伐果断,不敢做的太过分罢了。


    但是......太子殿下这边,怎么却是既不反击,也不挽留呢?


    只要辞官撂挑子,一律批准,但却又不找后账,只是很平静的找个合适的人选补上去就完事儿了。


    而继续留下好好干的,也不曾奖赏,也不曾升官。


    就好像风平浪静似的,没半点动静。


    这完全就是一副要留的留下,要走的赶紧走,老子不稀罕的架势啊!


    可朝政不能因此耽搁啊,毕竟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


    一时间,长安城中也是暗流涌动......


    其实这也是东宫故意挑动的,为的就是事先热热场子。


    毕竟权力盛宴散场后的残羹冷炙,从来不会自动落到泥地里的人手上。


    空出来的位置,自有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盯着。


    也有那些盘踞已久的影子,正悄然伸展触须,准备填补卢家留下的巨大空白......


    毕竟就像那个中年文士所说,狼走了,虎还在呢。


    世家大族如今被打压的不敢抬头,只敢无声的反抗了。


    可陪着当今陛下打下这画画江山的开国老臣们,却还等着接替这些豪门世家的位置呢!


    就这样,长安城中喧嚣了许久。


    终于到了久违的大朝会这日!


    朝阳已升,可太极殿内,炭火依旧烧得极旺。


    朝会已经进行了许久,朝臣们也已经争论了许久......


    也不为别的,只是些关键岗位的归属罢了。


    虽说五姓七望蛰伏且不配合,但剩下那些新兴家族和其他势力,见东宫其实也对这些位置似乎并无想法,于是便也按捺不住,开始了新一轮的争权夺利......


    太子李承乾一身储君常服,立于丹墀之下,身姿挺拔如松!


    只是看着那都快吵成一团的朝臣们,却是嘴角带着一丝轻蔑的笑意.......


    “看来,火候已经差不多了。”回头看了一眼御座上也明显带着些不耐烦的父皇,李承乾心里盘算着。


    这些时日,他与东宫心腹还有一些朝中大臣,还有父皇都已经已经为赵兄给自己那个新科举之道,暗中商议过许多次了。


    父皇那边不过对此法做了些许修改后也已经首肯。


    现在就差在这大朝会上,通过了!


    “咳咳....”李世民见太子还在东张西望,轻轻咳了两声,显然是在催促李承乾......


    “.......”李承乾有些无语的冲显然有些急不可待的父皇随意拱了拱手,声音朗朗开口了!


    “父皇……定北初定,个中大案也已彻底了结。”


    “然朝中却因诸多不法事牵连,致使许多要职孔雀。”


    “然国之大,不可一日无贤才。”


    “朝中重臣大员,也为此事争论不休。”


    “依儿臣看来,是该为此事有个定论了!”


    李承乾话音刚落。


    御座之上的李世民明明心下已经急不可耐,但面上却是依旧四平八稳的开口说道:“嗯......太子言之有理。”


    “既如此,太子对这众爱卿争论之事,有何看法?”


    “父皇!”李承乾微微一笑,“儿臣看诸位臣工对这些空缺官位的人选久久不能评定,这家举荐一位良才,那家驳斥。”


    “那家举荐上来一位干将,这家又反对。”


    “如此下去,恐怕这些位置得争论到天荒地老了。”


    “既如此,儿臣这里倒是有一个法子......”


    “哦?”李世民装作有些诧异的模样,问道:“太子又有何良策,可解决这满朝文武都争论了数日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