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谁说,船一定要带油箱?

作品:《重生破烂王,干到世界500强

    “我们征服了这里,这里,还有这里。”


    “我们干得很漂亮,我承认。”


    他话锋一转,手指猛地敲在占了地图71%面积的,那片深蓝色的太平洋上。


    砰!


    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心头一颤。


    “但是,真正的战场,在这里!”


    “全球90%的贸易量,由这些在海洋上航行的铁疙瘩承载!你们刚才自己也说了,我们的电池,我们的换电模式,在海洋面前,就是个笑话!”


    “在对手眼里,我们的‘内河革命’,可能就跟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可笑!他们甚至懒得看我们一眼,直接在另一个维度,向我们宣战了!”


    “星辰大海?”


    孟远轻笑一声,笑声里充满了冰冷的嘲讽。


    “人家已经扬帆起航,我们连船票都还没拿到!”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那些刚才还意气风发的高管,此刻全都低着头,冷汗浸湿了昂贵的衬衫。


    庆功宴,已经变成了审判席。


    “现在,告诉我,这场庆功宴,是不是可以结束了?”


    无人应答。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场令人窒息的会议即将结束时,孟远却端起那杯早已凉透的茶,轻轻抿了一口。


    他看向面如死灰的众人,忽然又问了一个问题,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问每一个人。


    “不过话说回来……”


    “谁说,船过大洋,一定要自己从头到尾带着‘油箱’走呢?”


    这句话像一道微弱的电火花,在死寂的空气中亮了一下,然后消失。


    会议室里,众人先是茫然,随即陷入了更深的困惑。


    不带着“油箱”走?


    什么意思?


    难道像飞机一样,搞个“海上空中加油”?还是说……在太平洋中心建无数个漂浮的换电站?


    这个念头只在众人脑海里闪现了一秒,就被他们自己掐灭了。


    太荒谬了!那比造一艘电池船本身还要天方夜谭!


    看吧,又来了。这位伟大的创始人,又开始说一些凡人听不懂的“神谕”了。


    众高管面面相觑,眼神里的情绪从刚才的羞愧,变成了面对一个“伟大疯子”的无奈与敬畏。


    他们跟不上孟远的思维,只能沉默。


    而新任Ceo林浩宇,在经历了最初的震动后,他的大脑却在高速运转。


    他瞬间就明白了孟远的意思——颠覆能源的补给模式!


    就像汽车加油站颠覆了马车驿站,远新的换电站颠覆了充电桩一样。


    这是一个无比宏大,无比正确的方向。


    但是……


    林浩宇的拳头在桌下悄然握紧,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再宏大的构想,也要遵循最基本的物理定律!


    没有足够能量密度的“油”,谈何“加油”的方式?连船都开不动,讨论怎么在半路补给,这根本就是空中楼阁!


    作为Ceo,他不能任由这种脱离现实的幻想,将集团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必须把所有人,包括孟远,拉回到地面上来!


    “孟董,我反对。”


    新任Ceo林浩宇站了起来,手撑着桌面,身体微微前倾,毫不退让地直视着首座上的孟远。


    “我反对将‘远洋巨轮电动化’,列为集团的下一阶段核心战略。”


    在场的高管们,大气都不敢出。


    孟远,创世纪的缔造者,科技教父。林浩宇,华尔街回来的天之骄子,以锐利和理性着称的新帅。


    这是新旧权力,第一次公开碰撞。


    孟远靠在椅背上,脸上看不出喜怒。他只是静静地看着林浩宇,像在看一个急于证明自己的年轻人。


    来了。上任三个月,终于忍不住要烧第一把火。


    也好,不敲打敲打,这群老人还真以为我提不动刀了。


    林浩宇深吸一口气,开始陈述。


    “各位,我不是在质疑孟董的远见,也不是在否定您刚才关于‘补给模式’的伟大构想。但商业不是情怀,战略更要脚踏实地。”


    “以我们现有的‘凤凰一号’固态电池技术,要驱动一艘十万吨级货轮,电池重量将超过三万吨,会直接挤占掉三分之一的有效载重。”


    “这在商业上,是自杀。”


    他的话很刺耳,但数据详实,逻辑清晰。


    会议室里,开始响起窃窃私语,不少高管下意识地点头,显然,林浩宇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这计划,太疯狂,太不切实际。


    林浩宇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又落回孟远身上。


    “所以,孟董。除非我们能变出魔法,解决最核心的能量密度问题,否则,无论是‘电动化’本身,还是您构想的‘无油箱航行’,都是无法落地的空中楼阁。”


    说完,他坐了下去,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孟远身上。


    这位传奇董事长,将如何回应这场几乎无法辩驳的诘难?是承认冒进,还是强行推进?


    孟远没有说话。


    他只是拿起桌上的全息投影控制器,轻轻按了一下。


    啪。


    一声轻响。


    会议室主屏幕上,之前那张世界地图瞬间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Logo。


    一只浴火的凤凰,翅膀燃烧着金色的电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璀璨。


    下方,一行字。


    “创世纪计划二期——凤凰二号固态电池。”


    林浩宇的瞳孔猛地一缩。


    “诸位,”


    孟远的声音终于响起,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戏谑,


    “你们的Ceo,说得都对。”


    “以‘凤凰一号’固态电池的技术,这确实是天方夜谭。”


    他的目光转向林浩宇。


    “但是,浩宇。”


    “如果,我们电池的能量密度,再翻一倍呢?”


    话音未落,屏幕画面再变。


    一张简单的技术参数对比图。


    “凤凰一号固态电池”vs“凤凰二号固态电池”。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住“凤凰二号固态电池”下面,那一行代表“单体能量密度”的数字。


    —— 600wh/kg。


    会议室里,没有惊呼,只有倒抽冷气的声音。


    此起彼伏。


    林浩宇的嘴唇微微张开,他想说什么,却一个字也发不出来。


    他懂技术。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从400到600,这不是一步,这是神与人的距离。


    “不……不可能……”


    首席科学家张博士,猛地站了起来,椅子被带地向后滑出刺耳的声响。


    他指着屏幕,手指因为激动而剧烈颤抖。


    “孟董!这个数据……金属锂负极?亚微米级电解质膜?”


    “我们……我们实验室的数据……难道真的已经可以产品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