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兵临城下

作品:《科举,农家子的权臣之路

    “刘先生果真是神机妙算,此次可谓大败陈砚!”


    宁王大喜。


    刘先生恭敬道:“王爷气运加身,方才有此大胜。”


    此话甚得宁王的心,又是对刘先生好一番夸赞。


    从今日起,海寇岛便成了孤岛,不足为虑。


    “可惜,并未将那陈砚捉拿。”


    刘先生道:“陈砚此人极善蛊惑人心,想要活捉陈砚,必要将将海寇岛上的人尽数剿灭才可,眼下朝廷军已进入宁淮,王爷需严阵以待,等平定朝廷军,再绞杀陈砚不迟。”


    宁王深感刘先生所言在理。


    “且容那陈砚多活数日!”


    刘先生垂下头,嘴角勾起,露出一抹欣慰的笑,眼中却是战意渐浓。


    陈三元果然如他所想般化解了危机,接下来,陈三元又能否破他设下的战局?


    两人商讨间,有人来报,大批朝廷军朝松奉而来,距离此地只百里。


    宁王立刻打起精神,下令:“传令下去,关闭松奉三座城门,舰船尽数出海,护送物资从南门运送至松奉城内。”


    一声令下,三座城门在沉重的叹息声中缓缓关上,宁王私兵迈动整齐的步伐攀上城墙,无数巨石、热油、火炮弹药等,均往城墙上搬。


    潜龙岛与松奉南门之间的海面上,被炮船连接出一条通道,粮食、药材、炮弹等沿着这条通道,从潜龙岛上源源不断地往松奉城运。


    火炮、火铳等均已准备妥当,从松奉到潜龙岛,均是一片肃杀之气。


    两日后,南山上燃起狼烟,朝廷大军越过南山,兵临松奉城五里处扎寨。


    裴筠立于沙盘前,左手边站着的,乃是锦衣卫副千户薛正,右边站着的乃是总兵兰剑荣,再过去便是副将、参将等人。


    总兵兰剑荣食指与中指并拢,在沙盘上的松奉城位置画了一圈:“宁王在松奉城内驻扎了大量军队,光是北门城墙之上就有十二门大炮,我等一旦攻城,必会遭受猛烈炮击。”


    “若强攻,你有几成把握破城?”


    裴筠双眼盯着沙盘,话却是问兰剑荣。


    “宁王的火炮均在城墙之上,占据地利优势,而我等的炮位于下方,火力上必定比不过宁王,想要顶着炮火强攻,会损失惨重。”


    此时说有十足把握,若未打下,就是大败,兰剑荣深谙此道,绝不会轻易给自己挖坑。


    裴筠便明白,强攻之下,破城的把握极低。


    “围而不攻,可减少伤亡。”


    副将提议。


    总督裴筠道:“我军粮草不足以支撑长久围城。”


    他们离京时,兵部尚书还在宫里关着,等他们被放出来,再筹集银两调动粮草过来。他从附近三省征调来的粮草早该消耗空了。


    此次不可久战。


    众人商议之际,派出大量斥候。


    待斥候归来,带回来的消息更是让众人心中一沉。


    松奉城各个城楼上皆有火炮,南门附近的海域更是有百艘以上炮船。


    众人不解,宁王究竟是从何处弄来如此多火炮与大船。


    这块硬骨头只能靠堆人命硬啃下来。


    是夜,朝廷军开始进攻。


    号炮声响,参将毛承杰领两千人立于北门之下,士兵们并不朝城墙冲去,反倒隔得远远的,而他们身后逐渐显露的,是一门门大炮。


    城墙之上,宁王军的副将李开宸虽立于城墙,却并不在意。


    他们手中也是弗朗机炮,又占据高位,比之朝廷军的大炮更占优,何况他们手中的还是从弗朗机人手里买的大炮,比之朝廷仿制的定然更强。


    明朝时,在一次海战中,明军打败弗朗机人后,缴获了弗朗机炮。


    带回国内后,明朝就进行了研究仿制,又加以改装,成了后来的弗朗机炮。


    此炮比之原本的弗朗机炮已小了不少,且更易瞄准,杀伤力更大。


    到了大梁,此炮更是进行了多次改造,此时大梁的改装版弗朗机炮在原始的弗朗机炮面前显得颇为袖珍,在未了解的人看来,此炮更像是阉割后的版本。


    正因此,宁王军副将李开宸在看到如此小炮时,只觉朝廷军实在穷酸。


    伴随一阵响彻天际的响声,朝廷军的大炮齐齐发射,一颗颗炮弹无视高度,飞射上城墙,无数碎石哗啦啦往下掉落。


    城墙上的不少士兵或被直接打死,或流石所伤,竟是哀嚎声不绝于耳。


    副将李开宸反应过来,便大喊:“放炮!”


    士兵们纷纷爬起来,点燃引线,体型硕大的弗朗机炮便往底下轰炸。


    朝廷军顿时被打得趴下躲避,待到城楼上装弹之际,立刻起身发射炮弹。


    如此一来,双方便陷入大炮对轰。


    朝廷军的大炮虽更先进,却在地利上处于劣势,双方打得极为胶着。


    而在此战场之后,几百人的队伍从远处绕过城墙,想要从松奉南门攻入,却被海上炮船发现,密集的火力下被打得节节败退,只能放弃。


    震耳欲聋的炮声一直持续到拂晓时分方才停歇,朝廷军的第一次攻城以失败告终。


    至此,众人明了,那炮船的火力比城墙上更猛,想攻入南门,简直是天方夜谭。


    可若切不断海上这条通道,宁王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补给,就算耗也能耗死朝廷军。


    至此总督裴筠与总兵兰剑荣等人在大帐中商量了两日,得出的结论,是必须切断海上通道。


    唯有如此,方可将宁王围困住,否则即便他们付出惨重代价破城,宁王也大可从海上逃离。


    他们领如此多兵来攻打宁王,若让宁王跑了,他们这群人就等着担责。


    接下来三日,朝廷军原地驻扎,并未再攻城,双方将士得以停歇。


    城内百姓却是提心吊胆,不知何时会再攻打,也不知会不会波及他们。


    就连松奉知府胡德运都焦躁不安。


    一边担心自己被宁王发现,一边又担心朝廷军兵败。


    如此焦躁之下,他便忍不住在心里骂朝廷军无能。


    宁王才五万将士,听闻朝廷军足有十万,如此人数悬殊,他本以为朝廷军轻易就能将宁王击败,谁知双方打的有来有回,宁王完全没有显露颓势。


    这朝廷军不打仗,守在城外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