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宋金枝是真的有本事

作品:《被啃老后,老太靠锦鲤崽崽暴富

    “小哥说的哪里话。我看你刚才挑选的全是颜色鲜亮的料子,是已经娶了个漂亮媳妇儿?”


    小哥被宋金枝说的一阵脸红。


    “还,还没过门。”


    宋金枝直接把那面蚕丝扇塞进他手里。


    “还没进门就愿意给她挑布料,成亲以后更是个会疼媳妇儿的。这蚕丝扇我就两面,你要是喜欢,大娘便宜点卖你,一两银子。”


    一两?


    他手上一抖,差点丢了这面蚕丝扇。


    隔着距离,宋金枝看了眼站在最后面的陈守仓。


    陈守仓领会到她的意思,站在最后退,喊了一声:“只有两面?他不要给我,我要!”


    顿时,宋金枝面前那些人竟争抢起来。


    小哥紧紧护着这面扇子,看着上面绣着的鸳鸯,问宋金枝。


    “掌柜的,这扇子要等多久才能有新的?”


    宋金枝说:“少说也得两个月才能弄得出来,而且每次也才能弄两三个而已。”


    现在已经是迈进七月了,要等两个月,那就到秋冬了,谁还用扇子啊?


    还只能做得出来两三个,那这扇子不就更稀奇了?


    小哥看着手里这面鸳鸯绣扇,一咬牙,拿出一两银子。


    “我买了!”


    宋金枝收了钱,又随手拿了一张帕子。


    “小哥是个有福之人,谁家姑娘嫁给你,是她的福气。这面帕子,大娘送你了。”


    如此慷慨又会说好话的掌柜,谁听了不高兴?


    小哥只恨自己身上只有一两银子,要不肯定还要多扯几尺布料的。


    “另外那面扇子,我要了!”


    “给我给我,是我先看见的。”


    “是我先喊价的,你争什么争?”


    ……


    乔氏跟周月娥早就看呆了。


    知道蚕丝扇卖的贵,但也没想到,这随随便便就卖了一两银子?


    宋金枝说,分到他们手上没有多少,可这一两银子分出来,也有不少钱了。


    陈守仓乐呵呵的在后头看着,瞧见宋金枝实在忙不过来了,他这个账房才赶紧过去帮忙。


    镇上有新布庄开业,还直接把镇上的人都吸引了过去,赵掌柜自然是要过去看看的。


    可谁知,刚到门口,赵掌柜就认出了乔氏。


    “你不是宋大娘家的儿媳妇儿吗?你怎么在这?”


    昨晚上宋金枝就把乔氏喊到跟前交代过,开业这天,赵掌柜肯定会来的。


    她让乔氏大大方方的,赵掌柜问什么就答什么。


    要是想谈生意,就让他改日再来。


    “赵掌柜好呀,这是我娘开的布庄。”


    赵掌柜一惊:“这是,这是宋大娘开的布庄?”


    他垫着脚望进去,果真看见宋金枝跟陈守仓正在里头忙活着。


    他心里咯噔一下。


    宋金枝竟然有这个能力,光卖几匹染布,就把生意做得这么大了?


    “赵掌柜要是不忙,就请里面喝杯茶水?”


    乔氏这样客气,赵掌柜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刚跟宋金枝合作的时候,赵家的布庄生意确实不错,可大家的染布买够了,慢慢的就没了生意,他也就没有再跟宋金枝买染布。


    再后来,他知道别处也有这样的染布,价钱还便宜一文,就去了别的地方买。


    谁知布庄生意一落千丈,差点跟徐掌柜一样歇业关门。


    直到今天亲眼看见宋金枝的铺子,赵掌柜才真的知道,宋金枝的本事,确实很大。


    最后一面蚕丝扇被人以一两二十文钱的价格买走,经过赵掌柜身边时,被赵掌柜拦下,说想要借看他的蚕丝扇。


    “你想要自己进去买,这是我买的,我不给你看!”


    说罢,他捂着东西就走了。


    张掌柜瞠目结舌。


    “你婆婆,还会做蚕丝扇?”


    不等乔氏回答,赵掌柜又追问:“你们家养了蚕?养了多少?能产多少蚕丝?”


    这些乔氏可回答不上来。


    “要不等改日你亲自问问我娘?”


    赵掌柜点头。


    “要问的要问的。”


    他呢喃的从里头退出来,隔着远远的距离,看见宋金枝干脆把小孙女抱到了柜面上,让她坐在那玩儿。


    而此时,还有人总往他身边挤,争着要往前。


    赵掌柜突然意识到,他当初就不该选择去低价买那些仿染的料子。


    他就该一直跟宋金枝合作,说不定这些蚕丝扇,就该出现在他的铺子里了。


    离开时,他跟乔氏说:“你跟宋大娘说一声,我明天早早的,去家里找她。”


    说罢,赵掌柜又匆匆的走了。


    短短一日,十匹料子肯定是卖不完的,但零零散散的也卖出去不少。


    关上门,宋金枝抱着已经累得睡着的长安,又看了眼一样睡在乔氏怀里的小孙子,这才抬起头来问陈守仓。


    “算出来了吗?”


    陈守仓点头,“算出来了。今日卖得的钱,和两人要做成衣,每人付了五十文的定金,一共是三两零四百五十文钱。”


    周月娥一下子攥紧了袖子。


    这么多钱?


    乔氏也跟着心跳了好几下。


    只有宋金枝,微微周围。


    “比我预想的要少得多。”


    三个人齐刷刷的看过来。


    都已经赚了三两银子,还少?


    宋金枝让陈守仓把算盘拿过来,当着他们三个人的面,她算了一笔账。


    从这回买棉布的二两银子,染布的成本,再到养蚕的花销,还有老王头跟陈守仓做的扇面,外加两个儿媳妇儿的工钱。


    这一笔笔的算下来,其实真正的盈利,还不到一两银子。


    “那也很多了。”


    周月娥脱口而出,可再看陈守仓跟周月娥的神情。


    好像又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宋金枝拨弄算珠,扣除韩家人帮忙打扫的工钱,又分了两个儿媳妇儿的工钱,最后再算陈守仓的辛苦费。


    折算下来,盈利竟然才有六百多文钱。


    这比宋金枝预想的数目,差别可太多了。


    “娘,那现在怎么办?铺子才刚开张,不能说不干就不干了吧?”


    宋金枝扫了眼乔氏,“怎么可能不干?”


    她问:“今天卖的这些,你们看出门道没有?”


    两个儿媳妇儿都看不出什么,只有陈守仓想了想,说:“蚕丝扇最赚钱。”


    宋金枝点头,“对,蚕丝扇最赚钱。所以,你们现在还嫌弃我养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