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虎行关之行(一)

作品:《悍【夫】:穿越之彪悍男妻发家记

    去往虎行关的路上,因为带着许多的辎重,蒋康辰足足走了快两个月。


    回京可谓是轻装简行,蒋康辰是归心似箭。


    一想到一件大事,想到自己怀里贴身放着的一封信,蒋康辰依旧难以控制的头皮发麻。


    若事情当真如他们猜测的那样,那云安他!


    车轮滚滚,骡车也十分的颠簸,蒋康辰摸了摸胸口放着那封信的位置,思绪不由飘远。


    ※


    代家满门统领着大燕国二十万的军队,分别驻守“虎行关”和“哭夜关”。


    燕国没有一个将领,没有一个武将家族手中掌握着如此庞大的军队。


    而“虎行关”和“哭夜关”是燕国最重要的两道关隘,直接关系着燕国腹地的安危。


    可以说永明帝把自己的背后安全都交给了代家,或者说他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了代家。


    若换成别人早就拥兵自重、功高震主威胁到帝王的统治了,更何况君后也出自代家。


    所以也不怪文臣对君后 一直以来的反对与忌惮。


    上书永明帝削弱代家兵权的折子从未断过,永明帝却是不为所动。


    他们哪里知道不是代家把控兵权,而是永明帝根本不放心把兵权交到别人的手上。


    三公五侯一王将,唯一的亲王罗荣王不管事。另外几家只有这一“将”最令永明帝放心。


    永明帝是绝对不会把最重要的兵权交给三公五侯之中任何一方势力控制的将领的。


    而另一方面,代家始终的低调、内敛、谨慎与谦逊也是永明帝如此放心的最重要的原因。


    代齐攸入宫后从不为代家谋事而是尽心尽力辅佐永明帝,也同样令永明帝放心代家的忠诚。


    燕国的死敌胡哈尔国如果攻克了“虎行关”和“哭夜关”这两个关卡,便可长驱直入燕国的腹地、挥师京城。


    所以这两个关卡也是燕国重兵把守的重地。


    “哭夜关”由代老将军的长子代明军携其子代战厉把守;


    “虎行关”由代老将军的次子代明荣携其子代战骁把守。


    王石井被征发服役的地方就在虎行关,他也是代战骁统领的先锋军的一位百夫长。


    代明军所统领的大军被称为“飞鹰军”,代明荣统帅的大军被称为“翼虎军”。


    作为燕国的第一将军,袭承了“大将军”封号的代明军镇守在最危险、也是条件最艰苦的“哭夜关”。


    骠骑将军代明荣与他的兄长一样,常年镇守边关,以边关为家。


    两兄弟与他们的父亲一样,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燕国的边关。


    他们的儿子也是子承父业,自小就展现出非凡的领兵作战天赋,小小年纪便随父亲镇守边关。


    代战骁就如他的名字,骁勇善战。


    他十二岁带兵上阵,十四岁便被封为左都尉,如今刚不过弱冠之年就已是正四品的武威将军。


    以代战骁的能力和家世,他该是京城不少勋贵家愿意结亲的对象,但现实却恰恰相反。


    嫁给代家的这些常年驻守边关的男人不仅时刻要提心吊胆,还很可能做寡妇(夫)。


    虽说代家现在的男人都健在,但谁也不能保证下一扬战事后他们还能活下来。


    再者代家是顽固的保皇派,一家子的硬脾气,与世家大族的三观不合,也不是他们属意的结亲对象。


    得君后之命前来“虎行关”的蒋康辰走了快两个月才抵达虎行关,这是他这辈子走得最远的路了。


    要不是靠着邵云安给他做的阿胶糕和蜂蜜红枣膏,还有给他的两根山参,他可能早就倒在路上了。


    越往“虎行关”前行温度越低。明明已入春却仍如在深冬,风吹在脸上刮得脸都生疼。


    但不管多么艰难蒋康辰都不曾退缩过。


    对他来说再苦一些他都无所畏惧,只为了心中那永不会熄灭的希望之火。


    蒋康辰带着辎重和最重要的一批“货”在禁军的护送下终于安全抵达翼虎军的军营。


    在营地外禁区拦下他们的守卫看了蒋康辰拿出的君后手谕后立刻派人速速去通禀大帅。


    骠骑将军代明荣正在营帐中处理军务,得知君后千岁派人前来送辎重,他惊讶极了。


    他最近没收到户部或兵部的辎重补给信函啊?


    而且就算是户部或兵部没来得及发出信函,也不该是君后派人来送辎重!


    代明荣马上派人去寻代战骁,让他带人去迎并问明情况。


    一路风尘仆仆的蒋康辰被虎行关的将士们热情地迎进了大营。


    不仅是因为他是君后千岁派来的,最主要的是他带来的将近2000车的辎重!


    2000车辎重对驻守虎行关的兵马所需那是杯水车薪,但蚊子再小它也是肉啊!


    这对在边关吃饱肚子都是奢侈的将士们来说,这2000车辎重的慰问是他们收到的最好的土仪!


    蒋康辰被引入帅帐后先行行礼:“卑职内廷书记蒋康辰拜见骠骑将军。”


    随后进来的军中士卒抬着大大小小的藤箱还有大小不等的陶罐欢天喜地地进来。


    很快,帅帐内就显得拥挤起来。


    代明荣没见过蒋康辰,不过听说过蒋家兄弟的事。


    让蒋康辰坐下,代明荣问:“蒋内官此行前来虎行关,可是千岁有何要事吩咐?”


    主要是代明荣怎么也想不通为何这批辎重会是君后送来的,这不合规矩!


    蒋康辰取出怀中的信双手递上,道:“此为千岁命卑职送与将军的信。


    而卑职此次前来不仅是为君后效力,也是受人所托。”


    代明荣身边的近卫从蒋康辰手里拿过信,交给大帅。


    代明荣满心狐疑地拆开信认真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他的脸上就有了明显的吃惊。


    待到代明荣看完信,他很是激动地看向蒋康辰:“千岁在信中所言此次辎重乃出自‘救助基金’。


    不知蒋内官可否细说一番这‘救助基金’。”


    很显然,君后没有在信上详细说明。


    蒋康辰就“救助基金”的设立初衷与实际救助的范围说给骠骑将军听。


    代明荣听得面上赞叹,心里则纳罕君后哪来的银钱做这“基金”?


    户部整日哭穷,君后这救助的银子难不成是把户部尚书吊死换来的?


    蒋康辰正说着呢,外面传来守卫的大喊:“少帅!”


    帐帘掀开,一张年轻却也饱受了风霜的脸映入蒋康辰的双眼。


    来人长得十分高大,如此寒冷的天他却仅着一件单薄的武将短打。


    他的皮肤黝黑,体格健壮,手背上的青筋一条条凸起,一看就十分的武孔有力。


    他的头发以一副青色玉冠束于头顶,有几缕发丝落下,显然刚才此人并不是在帐中休息。


    来人就是代明荣的“独子”代战骁,他刚刚在演武扬,得到大帅的命令后带人去迎蒋康辰。


    说实话,看到蒋康辰带来的那些辎重,代战骁也是大吃一惊。


    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君后吊死了户部尚书,而是户部尚书这是突然良心发现想起来边关的将士了?


    代战骁与蒋康辰刚刚见过了,不过蒋康辰还是起身行礼,代战骁回礼。


    两人都是四品,但蒋康辰是“内官”书记,在代战骁面前蒋康辰要先行礼。


    代战骁心情很好地说:“蒋内官路上辛苦了,快请坐。”


    蒋康辰没有坐而是道:“武威将军,下官此次前来一为押送粮草至虎行关,二却是受人所托为您而来。”


    “为我?”


    代战骁纳闷地指指自己。


    蒋康辰反问:“下官刚刚说不要卸车的那些东西,将军您可看了?”


    代战骁摇头,人家说不要卸车那就不卸呗,或许是什么重要东西呢。


    蒋康辰笑道:“将军可去看看那些车上装着的是什么,那就是下官此来的受人所托。”


    代战骁看看亲爹,再看看蒋康辰。


    代明荣:“我与你一同。”


    代明荣与儿子一起出去了,蒋康辰坐下,嘴角是一抹恶作剧得逞的笑。他承认他被某人“带坏”了。


    留在帅帐内的亲卫看着蒋康辰的那抹笑,手放在了刀柄上,此人可疑!


    等了约有半个多时辰,代明荣和代战骁回来了,后者喘着粗气,前者眉头紧锁。


    如果代战骁知道“卧槽”这个词,一定会一口气吐出百八十个。


    再次见到蒋康辰,代明荣直接问:“蒋内官,那车上的钱是怎么回事?”


    蒋康辰:“三万两银,共兑三万三千贯钱,乃武威将军曾经的麾下捐给将军。


    千岁命下官送这三万多贯钱至虎行关,当面交给武威将军。”


    代战骁当即脸色骤变,代明荣严厉地说:“这笔钱战骁不能收!还请蒋内官给那人带回去!”


    蒋康辰微微一笑,说:“两位将军误会了。此事皇上、千岁、老将军皆知。


    这三万三千贯钱不是那人送给武威将军一人的,而是送给先锋军的。


    不知武威将军可知您麾下曾有一位名唤王石井的百夫长?”


    代战骁神色一怔,马上回道:“王石井?我当然记得!


    那人骁勇又重情义,他杀敌将,毁了一只眼半张脸。


    但他没要奖赏,而是把功劳给了曾提携过他的上峰,只为了上峰的家眷能多得一些抚恤银子。”


    代明荣看向儿子:“他的上峰是谁?”


    代战骁说出一个人名,代明荣有些印象。


    每一扬大战后,代明荣作为主帅都会看一遍阵亡将士的名单。


    先锋军的伤亡总是最大的,代明荣也记得最清楚。


    蒋康辰松了口气,说:“您记得那就最好不过了。石井心里一直记得边关的故友袍泽与武威将军您。


    他如今赚了钱,更是惦记在边关吃不饱穿不暖的兄弟们。


    其实这笔银钱是他的男妻做主为他捐出的。也是因此千岁才有了创办‘救助基金’的念头。”


    蒋康辰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详细却不啰嗦地告诉两位将军。


    代明荣与代战骁的眉头渐渐舒展,脸上多了几分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