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彻底抱上了大腿
作品:《悍【夫】:穿越之彪悍男妻发家记》 可邵云安拿出来的是十几、二十几、三十几本!涵盖了诸多的方面不说,那些状元文章、大家佳作,历史长河中压根就没见过的【宋】词,【元】曲……!!
那一个个标注的人名,一个个在燕国闻所未闻,便是翁老帝师、岑老这样的博学大家都未曾听说过的人物,当真会是什么隐世大家吗?
能隐世如此多人不为世人所知?
岑老特别记得邵云安在县学所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句话的真正出处岑老也找到了,来自一位【唐】的韩愈。韩愈是人名,这【唐】呢?某个朝代?还是某个隐世家族?
翁老帝师和岑老都更倾向是某个“朝代”,某个并不存在于他们所知世事的朝代。这样的猜测如何不令人心神巨震。
三千大世界,三千小世界。那突然出现的僧人,那给了邵云安如此多书籍却又令他一夜间忘记所有的僧人……当真是存在于他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吗?
那位僧人或许仅仅是一把钥匙,通过邵云安,把另一个世界的瑰宝送来这里。是时间洪流的错乱所致?还是因奇人本身自带的福运所起?
永明帝看过翁老帝师和岑老带来的这诸多书,又听岑老说了这些书的来历,他站在那里好半天缓不过来。翁老帝师和岑老猜测到的某种可能,作为帝王的永明帝又如何猜测不到。
“皇上……”翁老帝师双膝跪下,行叩头大礼,“奇人降世,佑我大燕;盛世将至,天命皇上!”
岑老也跟着跪下:“奇人降世,佑我大燕;盛世将至,天命皇上!”
翁老帝师直起上身,眼中满含激动:“上苍把奇人送至皇上身边辅佐皇上,为皇上分忧解困。皇上洪福,老臣即便是就此死去,也心可安呐……”
永明帝似乎这才回过神,急忙去扶老帝师。
翁老帝师却挣脱开,再次叩首:“皇上真龙之身,天命归之,我大燕必兴!”
永明帝用力扶起翁老帝师,又让岑老起身,他郑重地说:“朕,必重兴大燕!”
两位老人心绪澎湃:“皇上必能重兴大燕!”
永明帝回到景幽宫已是两个时辰之后了。君后代齐攸已经歇下。永明帝在床边看了一阵君后睡得并不安稳的容颜,心中的豪情再次变成了深深的担忧。
给君后掖了掖被角,永明帝把一件东西放在他的枕边,悄声离去。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君后就醒了。腹部疼痛,他很难入眠,每晚即便点上助眠的熏香他也是睡睡醒醒。
他这边刚有了动静,卓公公就在床帐外轻喊了一声。确定君后醒了,卓公公拉开床帐,先扶君后坐起来,然后命人拿水给君后喝。
君后的脸色发白,身边空的,明显这一夜并未有人在旁睡过。
君后问:“皇上呢?今日开朝?”
卓公公给君后摆好软枕,让君后靠着舒服些,回道:“皇上昨夜回来见千岁已睡下了,就回寝宫歇息去了。皇上说免得吵醒千岁。皇上临走时还送了一件礼给千岁。”
顺着卓公公的视线君后看向枕旁,卓公公双手拿起来递过去。君后接过,手指摩挲了几下冰凉凉的环佩,抬眼问:“可是翡翠石?”
卓公公努力哄着君后说:“还是千岁的眼厉。皇上走的时候奴婢看到皇上的腰上也挂了一个,跟千岁您的一看就是一对儿。”
君后笑了,交给卓公公:“以后本君就戴这枚环佩。”
“是。”
通常,每月的初一、十五和最后一天是大朝会,每10天有一天的休沐。
若是有重大的事情需要商议,内官会提前一天通知大臣们隔日上朝,其余的时候皇上在东临殿处理政务、接见进宫面圣的大臣。
批改奏折或者宣大臣进宫,皇上会在御书房,天冷了会在暖阁。大臣们不上朝的日子通常都是在各自的衙门坐堂,除非必要也不会进宫面圣。
君后腹痛,永明帝没什么心思处理朝政。随便批了几份折子,他就又去了景幽宫。君后刚起来准备吃些东西,他刚才醒是醒了,因为身体实在是不舒服就一直躺着歇息。
还是卓公公一直劝他,都跪下求了,君后才勉强让人送早膳过来,他其实一点胃口都没有。想吐,头疼头晕又腹痛。
永明帝过来见君后的面色比昨日还要差,一颗心跌入了谷底。
见到永明帝,君后就要下床,被对方急忙拦着。按住君后不让他起身,永明帝在榻边坐下。
君后微微笑着说:“臣这里有南瓜小米粥,皇上用一碗吧?”
“好。朕陪你一道。”
代齐攸看了眼永明帝挂在腰上和他明显是一对的环佩,伸手执起。环佩清透中带着艳绿,极为雅致。
如果邵云安在扬,会解释这是高冰种飘花绿玉佩。不过他说了这是王石井“捡来”的石头,不能表现的自己对这种石头这么有研究。
所以对外,邵云安一律说的都是翡翠玉,那别人要如何鉴定就不是他操心的事了。
永明帝执起君后的环佩说:“这是岑月白带来的,你我的是一对。”
说着,他从君后的手中拿起自己的那枚环佩,和君后的拼接起来,两枚环佩的一侧正好可以完整地契合在一起。
永明帝:“整个大燕,恐怕就只有这一对如此别致的环佩,朕以后都戴着。”
君后:“臣也戴着。”
君后抬眼,映入双眸的就是永明帝充满了爱恋的注视。永明帝的鼻子一酸,轻轻抱住了代齐攸,怕自己的力量过大弄疼了对方。
君后也抱住永明帝,说:“皇上,臣会一直陪着皇上的,皇上不要担心。”
永明帝的喉结浮动了数次,这才沙哑地开口:“齐攸,你答应我的,不能食言。”
君后:“嗯,我答应你的。”
卓公公侧过身去抹眼泪。在永明帝和卓公公没有看到的地方,君后猛地咬紧了下颚,似乎非常的痛苦。
抱着君后,同样也不让对方看到自己眼里的痛苦。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永明帝故作轻松地说:“齐攸,朕跟你说一件大好的事。”
君后从永明帝的怀里退出来,好奇:“什么大好的事?”
永明帝示意,卓公公带着其他宫人退了出去。
人都退下来,永明帝把老帝师与岑月白带来的一箱书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那些书中传递出的某些不得了的猜测毫无隐瞒地告诉了君后。
君后苍白的脸上都有了几分血色,他握着永明帝的手说:“皇上您是真龙天子,自得龙气庇佑。”
永明帝吐了一口气,说:“朕原想请他进京辅佐朕,老帝师和岑月白阻止了朕。
他们说那人的心不在朝堂,只想做做他的‘小’买卖。若召他进京反倒是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再者,那人的所作所为到目前为止也是在帮朕,朕不必强求他是否在京城。朕想想也有道理。”
君后道:“老帝师和岑月白说的在理。在外人来看他就是个会酿酒、会制茶,会做些新奇玩意的农家子。但若皇上您让他步入朝堂那就不同了。
那人一心一意帮着皇上挣钱,又如此忠心地为皇上献上书册,已是在尽心辅佐皇上。皇上鸿福,如此奇人愿意为皇上效力,愿意助皇上重振燕国大业。”
说到这里,君后强忍身体的不适站起来,跪下,叩首。
“皇上天命所归,得奇人相助,我大燕必兴!”
永明帝急忙扶起君后,抱住他,声音沙哑:“朕从来不求什么天命所归,朕只求朕的君后能康健起来,不再腹痛。朕更希望那奇人能治好朕的君后。”
君后努力咽下悲伤,露出一抹笑容:“臣,会一直陪着皇上的。”
不想气氛过于难受,更不想君后因此更影响了身体,永明帝扶君后坐下后就与他说起了这翡翠石。
邵云安让岑老献上这翡翠石环佩,却也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希望皇上与君后能经常戴出去给外人瞧见。
永明帝还打趣,这邵云安也是个胆大的,居然还敢把主意打到他和君后的身上。换一个帝王,怕不是会砍了他的脑袋。
君后却是为皇上高兴,说:“这恰恰证实了皇上乃明君,乃仁君。翡翠石稀少,那人却敢对皇上提如此要求,显然是不担心皇上会要他交出自己手中所有的翡翠石。
他在茶叶和酒上也没有避着皇上什么,甚至把送异僧那里得到的宝贵书册都送予了皇上。若不是认定了皇上是明君,是仁君,他又哪里敢如此‘放肆’。他只会藏着掖着不露头。”
被君后如此夸赞,比君后年长的永明帝反倒不好意思了。他搂住君后笑道:“他是不是认定朕是明君、仁君不重要,朕的君后认定,那朕就是明君、仁君。”
邵云安如此忠心耿耿,作为上位者自然不能寒了忠“臣”的心,君后就想着赏赐些什么给邵云安。
邵云安在永修县开了什么铺子君后是知道的。那布料、皮子这些的肯定要多赏赐一些,还有熬胶的鹿皮、驴皮,做点心需要用到的蜂蜜、麦芽糖。
邵云安喜欢茶树,为此还花钱买了一座山头,那就私下里再多赏赐他两个山头,此事就交给蒋康宁去办。
永明帝自然不反对,他甚至还在考虑要不要给王石井一个伯爷身份,以此来压制本家的那几位刁民。
君后却不赞成。
君后的理由是:“他二人如今已是岑月白的义子,又是蒋康宁的义弟,在永修县无人敢欺。家人作恶,血脉亲人,他二人陡然有了显贵的身份怕是更会徒惹麻烦。
皇上您给那王石井伯爷位,对外要如何说?别人不知邵云安的奇处,更不清楚您是为了以此抬邵云安的身份,势必会有人去追求这其中的缘由,于他一家不见得是好事。
臣记得王石井的本家有一个弟弟是读书人。皇上不如还是让岑月白给他‘保举信’,但却是永不上榜。”
永明帝:“这倒是可以。”
君后道:“岑月白是那两人的义父,那家人又惯会闹。于刁民而言,契书永比不上血脉关联。先稳住他们,让邵云安安心酿酒、制茶。
待他一家日后进了京,找个名目把那家人落罪,也算是免了他二人的后顾之忧。”
永明帝点点头:“就按君后说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