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认亲宴(一)

作品:《悍【夫】:穿越之彪悍男妻发家记

    此消息一出,别说在秀水村引来怎样的震荡,就是整个永修县,这条消息都带来了不小的震撼。教育界的大佬要收两个泥腿子当儿子,放在一千年后那也是爆炸性的新闻。


    但不管别人怎么震惊,岑老的态度却显示出他对这件事的看重。他连敕南府的知府都请来了。认亲宴这日,岑府门前车马不停,人来人往。


    敕南府和永修县内一个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带着贺礼出现在岑府的门前。白月书院的夫子、县学的夫子也都在受邀之列。


    还未去府学的粟洪山、陈冬和曹学容三位秀才公也随他们的家人一同前来。邵云安和王石井这才知道三人的身家可真是不凡。


    陈冬家是永修县首富,家族中已出了三位进士,广南府知府与陈冬是同族,陈冬要唤他一声伯父。


    粟洪山家是京城鲁国公府鲁家的旁支。而代老将军的二儿子,骠骑将军代明荣所娶的男妻,就出自鲁国公府的长房一脉。而王石井的上峰代战骁又是骠骑将军唯一的儿子。


    曹学容的祖上曾出过学士,曹家也是永修县的大门大户,京城也有出自曹家的官员。知道了这些人的身份,邵云安对古代的世家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也不怪电影电视里演的同族、同乡之间要多照应,古代就是靠着这样的宗族关系一代托举一代,然后全族受益。


    那种老乡见老乡,背后来一刀的事,除非你是一家子都不想在本地活了,不然还真不敢这样。


    都说自古寒门难出贵子,其实寒门也还有个“门”。真正的是自古泥腿子才难出贵子。能从泥腿子里走出来的贵子那绝对是天选之人没跑的。


    未来社会,每个人的起跑线都不可能一致,更何况是在资源更加有限的古代。


    那才是绝对的“出生就输在起跑线上”、“你的终点线是人家的起跑线”、“龙生九子各不同,各个都是天龙人”。


    敕南府的知府杨砚是蒋康宁正儿八经的师兄,是翁老的得意门生之一,见到岑老也要喊一声“岑师叔”的。


    这位杨砚的年龄其实并不大,也就三十出头吧,以邵云安的眼光来看这位是绝对的有为青年,前途一片大好。


    可后来邵云安才知道,如杨砚的这个年纪,他如果一两年内不能升职去京城,那就一辈子都可能没机会做京官了。


    所以翁老帝师把蒋康宁派来秀水村,一是给蒋康宁增加政治资本;二也是让他帮杨砚积累政治资本,让杨砚能有拿的出手的政绩,才好去做京官。


    做老师的都会尽力为徒弟打算,所以才会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杨砚见到邵云安和王石井后还特别与两人说了几句话,弄得邵云安还有点纳闷儿呢。那时候他还不知道杨砚这个年龄对于当官的紧迫性。


    隔日蒋康宁私下说了原因。杨砚是知道茶和酒出自邵云安之手,蒋康宁又雄心勃勃地打算与他这位师兄联手把敕南府的茶树和红酸果整合到一起,大家一起“升官发财”。


    急需政治资本好去做京官的杨砚自然就对邵云安表现出“不寻常”了。邵云安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给蒋康宁一个白眼,就这么把他给卖了真的好吗?


    府城和永修县的重量级人物都来了,足以可见岑老的面子之大。不仅如此,岑老族中的族长、族老和与邵云安、王石井同龄的一些年轻人也都来了。


    岑老亲自带着邵云安和王石井,把自己的两个义子介绍给族人。这可不是小事,今日的认亲宴过后,岑老在族内的族谱上的名字旁会多邵云安、王石井这两个义子的名字。


    就是王青和妮子王璟妍的名字也是要备注上去的。


    这件事,岑老自然提前就跟邵云安和王石井讲了,让两人提前有个心理准备。邵云安和王石井心中的感动自不必说,尤其是王石井。


    自己的亲爹娘恨不得自己去死,认的义父却是如此看重他。即便他心知这一切都是沾了自家媳妇儿的光,他也是极其感动的。


    整个认亲宴办得极为隆重却不奢靡。邵云安和王石井给前来的岑氏长辈和同辈们都准备了一份小礼物。这也是表示两人很愿意成为岑氏一族的“编外人员”。


    礼物对邵云安来说很“普通”,收礼的人回去打开却是吃惊不已——每人一条翡翠手串和一小罐“金丝皇菊”。


    岑氏的族人们也送了邵云安和王石井见面礼,两个孩子的最多。送给两个孩子的几乎都是书本、笔墨。


    岑氏的族长特别送了王青一方很好的砚台,送给妮子王璟妍一把很有年代的古琴,可谓是心意十足了。


    而邵云安和王石井送给义父、义母的认亲礼除了他们两人要送上的衣物、鞋子等,邵云安还准备了额外的礼物。


    他从自己的空间收藏里,挑了一幅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摹本,当然,真迹他也弄不来。


    另一件是《洛神赋图》摹本。


    《洛神赋图》原图出自东晋顾恺之,是绢本,早已遗失。之后流传于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邵云安拿出来的就是在这四件摹本的基础上,后世又整合加工的。


    《兰亭序》是王羲之50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价其为“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故而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当邵云安与王石井在岑老的面前缓缓展开《兰亭序》摹本之后,全扬惊呼声阵阵,当即就有许多人不顾主人的意愿涌上前来,观摩法家的得意之作。


    《洛神赋图》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描绘的是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1]


    在另一个时空维度的某一个古老国家流传下来的古代绘画中,《洛神赋图》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2]


    邵云安和王石井把字、画送上去,说是给义父的认亲礼。周围那么多宾客,这种时候肯定是要展现一个两个儿子的孝心的。


    岑氏族中立刻过来两个年轻人,帮着展开这两幅字、画,先展开的是《兰亭序》。


    此时的燕国,有类似于“行书”这一字体,但还并未形成固定的流派。邵云安的这一卷《兰亭序》可不是他随便在网店里买的,也是他花大价钱收来的。


    《兰亭序》中有一些字是燕国还未出现的字。当《兰亭序》被缓缓展开时,全扬顿时惊呼一片,很多人都是起身立刻围了过来。


    岑氏的族老见状,不等岑老开口,非常主动地“帮”他拿出另一个盒子里卷着的画轴。


    邵云安手里的《洛神赋图》有三个版本。他送给岑老的这一版是收藏《洛神赋图》的博物馆复刻的,用丝绢装裱,只看那卷轴的外观就可知其贵重。


    岑老眼疾手快地按住族老的手,使了个眼色。族老心领神会地把画放了回去。宾客们不乐意了,纷纷嚷着让岑老把那幅画也展开让大家开开眼。


    岑老笑呵呵地说:“不急不急。老夫先看这字。”


    这幅字已经令岑老的眼睛都要直了,他可不敢再当众打开那幅画了,他怕保不住!


    王石井作为家主,开口说:“爹,这是我与云安的一份心意。我与云安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今日,我与云安有了爹,有了娘,还望爹您笑纳。”


    “呵呵,呵呵呵……”


    岑老怎能不“笑”纳,他笑得嘴角都快裂到耳朵根了。在一片羡慕嫉妒恨中,岑老赶紧让族侄把《兰亭序》卷起来,收好。


    众人对于另一幅没有展开的画好奇的是抓耳挠腮,奈何岑老是摆明了不当众展示了。


    马上就有人问:“不知小哥是从哪得来的如此珍品?湛某自认对书墨多有钻研,却从未见过此种书体,还请小哥不吝赐教。”


    邵云安只管保持微笑,王石井酷酷地回道:“是我曾救下的一人送与我的感谢之礼,他说这是他自己所写。我是粗人,只觉得这字好看便留下了。这装裱是请师兄帮忙的。”


    被点到名的康瑞愣了下,很快又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实则已经在心里数落两人了。


    那人立刻又问:“敢问小哥可知此人现在何处?”


    “不知。我在关外救的人,又去哪里知道这人的下落。”


    王石井这么一回答,那人问不下去了。


    邵云安开口了,笑瞇瞇的:“这叫‘好人有好报’。井哥随心之举,便得了这样一份特别的谢礼。我和井哥是粗人,不懂字,交给懂它的人才最合适。而懂它的人,自然就是我爹啦。”


    很多人都想吐邵云安一脸。这随随便便的一份“好报”就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墨宝,怎么就那么好命!


    岑老不管那些人的“愤恨”,赶紧让管家先把这两卷字画给他拿到屋里去。这人多手杂的,可别叫人给他顺走了!


    有人很怨念,拿眼神猛戳邵云安和王石井,王石井只能假装没看到,邵云安是真没看到。这给义父的礼物送出去了,那还有义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