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老将就不该杀吗?

作品:《打进大明,比考进大明容易

    局势混乱并未影响到南阳府。


    现在,南阳府城西,新辟的巨大校场上,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和汗水的气息。


    震耳欲聋的火铳射击声、军官嘹亮的口令声、以及沉重的火炮轰鸣声交织在一起。


    高台之上,阎赴负手而立,目光如炬,俯瞰着下方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


    张炼肃立一旁,随时准备记录或传达指令。


    “装药!”


    “压实!”


    “举铳!”


    “瞄准!”


    “放!”


    校场东侧,隶属于阎地团长麾下的一个鸟铳营正在操练新配备的燧发鸟铳。


    士兵们以三排横队站立,动作虽仍显生涩,却异常认真。


    第一排士兵听到号令,齐齐扣动扳机,砰砰砰一阵爆响,硝烟弥漫。


    射击完毕,士兵立刻后退,同时第二排士兵迅速上前一步,举铳瞄准。


    第三排士兵则趁此间隙,快速清理铳膛,装入用油纸包好的定装弹药,用通条压实,准备下一轮射击。


    整个流程力求连贯,循环不绝。


    副旅帅赵渀亲自在场边督练,他眉头紧锁,不时大声纠正。


    “快!再快一点!装药的手不要抖!瞄准时心要静!”


    “这速度,遇上骑兵冲锋,你们只能打一轮!”


    他转向身边的教官。


    “加练!尤其是装填速度和三十步内精准射击!练不好,今晚别吃饭!”


    校场另一侧,赵将团长负责的火炮训练区更是动静惊人。


    数门新铸的野战炮旁,炮手们喊着号子,用力推动炮架,调整着俯仰角度的木质螺旋杆。


    一名识字的炮长拿着标尺,对着远处山坡上预设的靶区比划,计算着射角和药量。


    “装药五斤!实心弹!”


    命令下达,炮手们熟练地将定量火药包填入炮膛,合力抬起沉重的铁弹放入。


    “点火!”


    引信嗤嗤燃烧,随即是地动山摇般的巨响,炮弹呼啸而出,砸在远处山坡上,溅起一片尘土。


    “偏右十步!调整角度!”


    赵将大声吼道,炮手们立刻再次忙碌起来。


    训练不仅包括射击,还有快速的炮位转移、弹药补给以及面对骑兵冲击时炮兵的自我防护演练。


    张炼低声向阎赴汇报。


    “大人,目前延按、平阳两府主力团鸟铳配发已达六成,河南、南阳两府因新附,配发约四成,火炮则优先配备各旅直属炮队,训练强度已增至每日四个时辰,但弹药消耗巨大......”


    阎赴微微颔首,目光依旧紧盯着训练场。


    “火器,乃未来战场主宰,射程、精度、射速,每进一步,皆是质变,大明火器虽多,然武备废弛,器械朽坏,徒有其表,我黑袍军人寡地蹙,唯凭此利器,辅以严训,方可与大明抗衡,稳固根基,弹药消耗不必吝啬,练,往死里练,要练出一支闻铳炮而进,见硝烟不惊的铁军!”


    回到帅府,阎赴脸上的些许欣慰瞬间被寒霜覆盖。


    张居正从河南府发来的紧急公文赫然放在案头,上面详细记录着一桩贪墨案。


    首批追随阎赴起于微末的老兵、现任平阳府某县屯田副使的李有泉,竟利用职权,贪污军饷、屯田款共计七百两白银。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竟强夺民田,将一农户家中的十亩上等水田强行划为军屯劣田,逼迫对方接受五亩贫瘠旱地作为交换,而将肥田暗中划归自己名下!


    阎赴握着公文的手背青筋暴起,眼中怒火与冰冷交织。


    李有泉,他记得这个名字,那个在从县最早拿起刀跟随他杀缙绅的黑瘦汉子,那个在攻打平阳府时第一个冲向府城、身中数箭犹自死战的勇士......如今,却成了欺压百姓的蠹虫!


    “传令!”


    阎赴的声音冰冷刺骨,不带一丝感情。


    “将李有泉革职锁拿,押赴平阳府城菜市口,明日午时,明正典刑,斩首示众!”


    张炼闻言一惊,欲言又止。


    “阎大人......李有泉毕竟是老人,立过......”


    “立过功就能无法无天吗?”


    阎赴猛地打断他,目光锐利如刀。


    “黑袍军为何而战?为的是天下百姓不再受欺压!若我们自己成了欺压百姓的人,与那腐朽大明有何区别?功是功,过是过,法纪面前,没有新旧,执行!”


    次日午时,平阳府菜市口人山人海。


    李有泉被五花大绑,押上刑场。


    他面色灰败,却犹自梗着脖子,对着周围昔日同袍嘶喊。


    “我不服,我李有泉为黑袍军流过血,平阳府谁不知道我第一个登城,河南府......”


    就在这时,他看到了人群分开,阎赴在亲卫簇拥下,面无表情地走来,登上了监斩台。


    脚步声像是砸在李有泉心底的鼓点,震的他心底发颤。


    李有泉的喊声戛然而止,如同被掐住脖子的公鸡,他低下头,不敢再看阎赴那双冰冷的眼睛。


    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昔日从县,破败的村庄,贪婪的缙绅,是阎大人带着他们分田地......那时候他只是一个小小的佃农,若不是阎大人,他家里被缙绅换走的田也回不到老娘手中。


    这一刻,他忽然有些发抖。


    终于意识到,自己早已变成了自己曾经最痛恨的模样。


    他惨然一笑,不再言语。


    阎赴扫视全场,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黑袍军,起于百姓,为的是百姓,军纪如山,触者必究,无论何人,立过何等功劳,敢欺压良善,贪赃枉法,这便是下场,斩!”


    刽子手刀光一闪,血溅刑场。


    围观百姓先是寂静,随即爆发出阵阵低语和赞叹。


    “阎大人真是青天!”


    “连这样的老将都说杀就杀......”


    “以后咱老百姓的日子有盼头了!”


    此事有百姓的自发宣传,更有黑袍军暗中的推波助澜,宛若插上翅膀,迅速传遍五府,一时间,黑袍军法纪严明、公正不阿的形象深入人心,民心更为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