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投资

作品:《打进大明,比考进大明容易

    阎赴亲自带领的这场实力巡展,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在各方势力代表心中激起了滔天巨浪。


    他们默不作声地跟在阎赴身后,目光却贪婪而惊疑地扫视着沿途的一切,内心早已翻江倒海,彻底颠覆了之前对黑袍军西北流寇的肤浅认知。


    晋商代表乔致广表面维持着商人的从容,指尖却在袖中无意识地捻动,仿佛在拨弄无形的算盘珠子。


    他走南闯北半生,见过九边精锐的肃杀,也见过江南卫所的糜烂,更见过自家商队护卫的彪悍,但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军队。


    那些黑袍军士兵,装备或许并非顶尖,但眼神中的光芒却令人心悸。


    那不是麻木的服从,也不是悍匪的凶戾,而是一种近乎虔诚的坚定和昂扬的斗志。


    他们训练时吼声震天,动作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程度远超他所见过的任何明军。


    尤其是火器操演,那密集而有序的射击,那震耳欲聋的炮火,让他这个见惯风浪的人也暗自咋舌。


    更让他心惊的是那股气。


    整个军营,乃至他们走过的工坊、田地,都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蓬勃生气,一种埋头做事、坚信未来的笃定感。


    这绝不是一个即将败亡的势力该有的气象。


    他稍稍落后几步,与身边最信任的老掌柜并肩,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急促道。


    “看到了吗?这兵,这民,这气象!”


    老掌柜同样面色凝重,缓缓点头,眼中闪烁着精光。


    “二爷,老朽活了六十多年,从未见过这样的兵,这样的地界儿,他们,好像知道自己为啥扛枪,为啥种地,这......这太吓人了。”


    他们以前不是没见过大明的将士,甚至东南沿海的卫所里,也有不少官兵和他们勾连,那些官兵里面,绝大部分都是混日子的,每日被喝了兵血之后没了心气,过一天算一天。


    就算其中有些将领认真操练,可也从没告诉过那些底层的士卒他们到底为什么而厮杀,为什么而战。


    故而那些军户打心底里就觉得,太祖爷定下的,他们生来就是军户,代代相传,所以这辈子注定是军户,得提着脑袋上前线厮杀。


    但像黑袍军这样的,他们从未见过。


    里面随便一个底层的士卒,眼里都亮晶晶的,那是这个世道绝大多数底层士卒,甚至百姓眼里都看不到的希望。


    如果一定要比,如今的黑袍军和明军,更像是一株生机勃勃的野草,和一株逐渐凋零的老树。


    乔致广深吸一口气,压住心中的激荡,声音更低。


    “朝廷怕是真遇到硬茬子了,这阎赴,所图非小!若......若他们真能成事......”


    他的目光扫过远处正在与海商代表交谈的阎赴,又扫过更远处那些操练的士兵和忙碌的百姓,一个疯狂的念头不受控制地冒出来。


    “......那我晋商通衢天下的梦想......或许......真能在他手中实现!这其中的利益......”


    老掌柜呼吸也急促起来。


    “二爷,风险巨大,但......收益......也可能前所未有啊!”


    乔致广眼中贪婪与决断交织,狠狠点了点头。


    风险投资,本就是晋商发家的秘诀之一。


    这一次,他看到了足以押下重注的潜力!


    但他没有第一时间说话,只是眯着眼睛,看着走在众人最前方的魁梧身影。


    现在说这些,为时尚早,他还得等,等一个机会。


    相较于乔致广对军事和民生的直观震撼,东南海商周世安的观察角度更为刁钻和长远。


    他同样为黑袍军的军容和治理能力感到震惊,但他更关注的,是需求与回报。


    他敏锐地注意到,黑袍军控制区内的工坊虽然秩序井然,但原料上,诸如优质铁料、硫磺、硝石、船用木料等似乎并不充裕。


    百姓虽安定,但衣着大多简朴,可见高级丝绸、瓷器等奢侈消费品市场远未打开。


    更别提那支正在扩张的军队对粮食、布匹、金属的巨大消耗......“这是一个巨大的、亟待填充的市场!也是一个巨大的吞金兽!”


    周世安心中飞速盘算。


    “他们极度缺乏资源,仅靠四府之地,绝无可能支撑其逐鹿天下的野心。


    他们需要外部的输入......而我们,恰好能提供!”


    但同时,他也看到了巨大的机遇。


    若黑袍军真能成事,建立一个新朝,那么作为早期投资者和雪中送炭者,海商集团所能获得的,将不仅仅是畅通无阻的贸易特权,甚至可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地位!


    士农工商,商人始终被压在最底层。


    若能凭借从龙之功,打破这千年枷锁,获得官身爵位,参与朝政......那将是何等光景?


    这远比单纯的金钱利润更让周世安,以及他背后的父亲周伯庸心动。


    风险固然存在,但回报足以让人疯狂。


    周世安暗自握紧了拳头,决心必须抓住这次机会,不仅要提供物资,更要......深度介入!


    来自大同镇的边军代表王大人,则完全是另一种感受。


    作为真正的大明边军,他更关注的是黑袍军的组织、纪律和与民众的关系。


    他看到那些士兵吃得饱,穿得暖,训练有素,士气高昂,这与朝廷边军常年欠饷、装备破旧、士气低落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更让他触动的是百姓的态度。


    那些田间的农夫、工坊的工匠、街边的摊贩,看到黑袍军士兵经过时,脸上没有常见的恐惧和躲避,反而会点头示意,甚至有人会给士兵递上一碗水。


    这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军民融洽。


    他忽然有些明白,为何黑袍军能屡次以少胜多,为何能迅速消化新占之地。


    甚至才拿下河南府,便能让军民一心,面对朝廷数万剿匪军仍是毫不动摇,因为那些泥腿子相信他们!


    得民心者,未必能立刻得天下,但失民心者,必不能长久!


    朝廷......在这一点上,已经输了一大截。


    他心中原本那点待价而沽、左右逢源的小算盘动摇了。


    或许......这支新兴的力量,真的更有活力,更有前途?


    这一刻,王大人跟在阎赴等人身后,听着脚步声,一点点思索着。


    与他们的合作,不应只是暂时的利益交换,或许......可以更深入一些?为自己,也为手下的弟兄们,谋一条更长远的路?


    巡城结束,重回府衙正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