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仇鸾心思

作品:《打进大明,比考进大明容易

    几乎在西安府收到噩耗的同时,一封同样染血的加急塘报,被快马送入吴堡明军大营中军帐!


    “什么?平阳陷落?吴振彪战死?”


    仇鸾捏着塘报,猛地从帅椅上站起,脸色瞬间由红转青再转紫。


    一股腥甜涌上喉头,被他强行咽下。


    他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骇和滔天的怒火。


    “废物,吴振彪这个废物,大军坚城固守,竟然被一群泥腿子反贼破了城?这蠢才!”


    帐内几名心腹将领和幕僚也惊得面无人色。


    平阳府陷落,意味着他们之前所有的养寇自重、步步为营的计划彻底偏离。


    阎赴不仅没被他们耗死,反而坐大了。


    更可怕的是,平阳府的地理位置太要命了。


    “督宪息怒。”


    首席幕僚赵奎强压心中惊涛骇浪,连忙上前。


    “事已至此,怒也无用,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朝廷诘问,以及如何遏制阎贼之势!”


    “应对?遏制?”


    仇鸾声音尖利,眼眸深沉,强行压抑着怒火。


    “怎么应对?怎么遏制?朝廷数万精锐,粮饷如山,器械精良,结果呢,延按府丢了,平阳府也丢了,被一个七品知县出身的小贼连下两府,朝廷的脸面,本督的脸面,往哪搁?陛下震怒,严阁老震怒,你我......项上人头还要不要了?”


    他胸膛剧烈起伏,眼中血丝密布,恐惧和愤怒交织。


    他知道,这次败得太惨了。


    惨到无法用任何借口搪塞,必须有人为此付出代价,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他这个剿匪总督。


    “督宪。”


    另一位幕僚眼珠急转,凑近一步,压低声音。


    “事已至此,唯有祸水东引,将罪责推出去!”


    “推?推给谁?吴振彪?他都战死了!死无对证!”


    仇鸾烦躁地挥手。


    “不。”


    幕僚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推给阎贼,推给外寇。”


    仇鸾一愣。


    “外寇?”


    “对。”


    幕僚声音更低,却带着毒蛇般的阴冷。


    “督宪请想,阎赴一介小吏,何以能在短短数月内,聚众成千上万,连挫官军,更兼火器犀利,战术诡诈,这岂是寻常流寇可为?定有蹊跷!”


    他顿了顿,观察着仇鸾的脸色,继续道。


    “据前线一些溃兵风传,平阳府陷落之夜,有疑似蒙古游骑在城外接应,更有人看到,贼寇军中,有操着蒙语口音的悍卒,还有......还有缴获的贼寇文书,似乎......似乎与塞外某部有银钱往来!”


    仇鸾眼睛猛地一亮,如同溺水者抓住了救命稻草。


    “蒙古?”


    他咸宁侯打了半辈子,哪里不知道其中关节,但凡是沾了里通外敌,闹得再大也不为过,于是他瞬间明白了幕僚的意思。


    “你是说......阎贼勾结蒙古,引狼入室?”


    “正是。”


    幕僚斩钉截铁。


    “督宪,唯有如此,方能解释阎贼为何如此势大难制,他并非一己之力,而是勾结了塞外强敌,引蒙古铁骑为援,甚至......甚至得了蒙古的资助,火器、战马、乃至精兵,否则,他如何能连破坚城,如何能与我天兵抗衡?”


    他越说越顺,仿佛亲眼所见。


    “平阳府之败,非战之罪,实乃阎贼勾结蒙古,里应外合,更有甚者,山西、陕西地方,恐有奸细通敌,为其传递消息,提供便利,否则,吴总兵一代宿将,岂会如此轻易败亡?”


    “妙,妙啊。”


    仇鸾脸上的惊怒瞬间被狂喜取代。


    他猛地一拍桌子。


    “此计大妙,赵奎,立刻拟本,不,本督要亲自上奏!”


    他眼中闪烁着阴狠而兴奋的光芒,语速极快。


    “奏本要写明。”


    彼时仇鸾亲自提笔,一字一句念着。


    “臣仇鸾,督师延绥,深知阎逆凶顽,更兼其勾结蒙古鞑靼,引狼入室。”


    “逆贼得蒙古精兵悍马、犀利火器之助,故凶焰滔天。”


    “臣虽殚精竭虑,率将士浴血奋战,然贼寇得蒙古强援,势大难制,更兼山西地方官吏或有懈怠通敌者,致使平阳府守将吴振彪虽奋勇杀敌,终因寡不敌众,力战殉国。”


    “然臣临危不惧,坐镇吴堡,亲冒矢石,指挥若定,拖阎逆主力于延绥,使其无法全力东顾,更遣精兵,于西安府外大破贼寇偏师阎天部,斩首数百,焚其辎重,挫其锋芒。”


    “若非臣在此牵制贼寇主力,西安府恐早已不保,山西、河南更将糜烂,此皆臣与麾下将士,以血肉之躯,力挽狂澜之功也,然贼势已成,勾结外寇,已成心腹巨患,恳请陛下速发天兵,调集九边精锐,并严查山西、陕西通敌奸细,断贼外援!”


    “臣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贼寇血战到底。”


    一番颠倒黑白、推卸责任、夸大己功、栽赃嫁祸的说辞,被仇鸾说得义正辞严,慷慨激昂。


    此刻仿佛他才是力挽狂澜的国之柱石,而平阳府之失,全是阎赴勾结蒙古和地方奸细的过失!


    “督宪英明!”


    赵奎、幕僚等人齐声附和,脸上都露出如释重负的狞笑。


    这一招祸水东引,不仅将战败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更将阎赴塑造成勾结外敌、十恶不赦的国贼。


    而仇鸾自己,则成了在内外交困下独撑危局的忠臣良将。


    至于西安府外的大捷......反正阎天确实撤围了,斩首多少,还不是随他们编?


    “立刻去办。”


    仇鸾眼中闪烁着狠厉的光芒。


    “还有,传令各营严密封锁消息,凡有敢议论平阳失陷、动摇军心者,斩立决,同时,多派细作,潜入贼占区,散播阎赴勾结蒙古,引狼入室,欲裂我疆的流言,要闹得沸沸扬扬,让天下人都知道,他阎赴,是个卖国求荣的奸人!”


    “是!”


    众人领命而去。


    仇鸾独自留在帐中,看着舆图上那连成一片的黑袍区域,眼神阴鸷。


    栽赃只是第一步。


    他知道,真正的风暴还在后面。


    阎赴已成气候,朝廷的雷霆之怒必将降临。


    而他仇鸾,必须在这风暴中,牢牢抓住这根忠臣的稻草,才能保住自己的项上人头和荣华富贵。


    至于平阳府那数万军民的死活......与他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