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难民,也是朕的子民

作品:《大明亡国还剩三天:我,朱慈烺,反了

    随着戚元武一声“开始”,这大汉,以极快的速度冲向营房,他试图抱着大圆柱,跳到房梁上。


    但是他刚刚抱着柱子,起跳时,一下没抓稳,反而滑了下来。


    再想上去,时间已来不及了。


    接下来,第二,第三个士兵相继上场,不是因为弹跳不足,就是臂力不足。


    七八个人全部失败后,剩下的人连爬上去的勇气的都没有了。


    忽然间,一道身影,翩若惊鸿,朝着柱子飞身而去,就那么在柱子上踩一脚,靠着反弹力落在砖墙上,借力返回,仅仅两个起落,几来到了房梁下边。


    朱慈烺抓住上面的梁柱,一个翻身,就站在了屋顶。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皇上,威武!!”


    戚元武、范文忠以及旁边的士兵们,热血沸腾。


    没想到,真的有人能上去,并且,这个人还是他们的皇上。


    汪永洪看着立于屋顶的朱慈烺,无比的崇拜:


    “轻功,这就是轻功了,咱整个皇城,除了皇上,就只有方正化一人能做到。”


    传闻方正化武艺高强,来去如风,是为大内第一高手。


    可惜,他们还在从保定回来的路上。


    朱慈烺从屋顶上轻轻一跃,稳稳的落地,范文忠几个赶紧迎接上来。


    “皇上身手矫健,卑职等自愧不如。”


    范文忠略显尴尬,皇帝久居深宫,还能做到这般,他们这些行伍之人却无一人能做到。


    深感惭愧。


    朱慈烺虚抬右手,示意平身:“文忠,这不怪你们,没有经过特训之人,很难做到。”


    “不过,你们只要按照朕的方式,挑选出一些好苗子,加以强训,不出三月,就能练出一支飞檐走壁的特战小队。”


    “到时候,再以刀术,箭术予以强化,便能练精兵。”


    “辽东鞑子,从军中挑选杀敌过百者,授红甲,再从红甲兵中挑选骑射战术优异者,授白甲,一名白甲兵,堪称百战精锐。”


    “朕听说,松锦大战时,六名鞑子白甲袭击辽军兵战,我大明206名士兵,无一生还。”


    “戚家军,曾为我大明精锐,平定闯贼之后,你们迟早会奔赴辽东,跟鞑子交手。”


    “朕要未雨绸缪,练出一支能和白甲兵抗衡的勇士。”


    朱慈烺施展的并非是什么轻功,而是酷跑,古代没有类似酷跑这种专业运动,


    如果能利用酷跑运动训练方式,结合现代士兵科目,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兵马。


    以后在丛林战,攻城战中必然可以大显身手。


    古代的城墙,高的四五丈,譬如西安城墙,大约十二米左右,不到四丈高,南京城墙14-18米左右,大约四五丈高。


    普通城墙大约一两丈高。


    打仗,打的就是出其不意。


    稍微有点助力,爬上四五米高的城墙,易如反掌。


    哪怕十多米高的墙,找到合适的接力点依然可以轻松拿下。


    “是,卑职明白,从今日起,卑职带头训练,绝不让皇上失望。”戚元武激动万分。


    对于辽东之战,反而有些期待。


    但他明白,想要跟强大的白甲兵抗衡,只有按照皇上的办法,练出精兵。


    “皇上,卑职也一样,从现在开始,卑职就挑选勇士,按照您的纲目训练,不练出精兵,提头来见。”


    范文忠重重的点头,立下军令状。


    刚才朱慈烺的露的这一手,让他大开眼界。


    作为戚家军的后人,他有信心,也必须拿出态度来。


    “好,朕相信你们,现在战事紧迫,朝廷调不出多余的人手,修建训练场地只能靠你们自己了。”


    “从明日开始,朕每天都会抽时间,来陪你们一起训练。”


    “场地建成之后,神机营,忠勇营也将挑选人手过来轮训,到时候你们精锐对精锐,实战化对抗。”


    “是!!”


    ……


    从戚家军兵营出来,方岳贡带着两名官员从城北匆匆赶来。


    好像有急事。


    “皇上,安置在南城的百姓,闹起来了,昨天抓的一百多人,被送到了陷阵营。”


    “今天反而闹事的更多了,有些人也不符合陷阵营的标准。”


    方岳贡身为户部尚书,掌管兵马招募和维护城中秩序,城里已经戒严,前几天涌入了大量难民,随着时间推移,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了。


    总不能将全部人都抓到陷阵营去。


    大量人口聚集在一起,不仅治安有很大问题,还有可能滋生瘟疫。


    明末北方,鼠疫横行


    一旦控制不好,整个北京城都会遭殃。


    “一共涌入了多少难民?”


    朱慈烺皱着眉头。


    之前没精力过问难民的事情。


    “粗略估计,不下十万,全都是拖家带口,前几日外面的粮草还能进来,难民手中还有些银两可以买粮。”


    “现在贼军围城,粮食涨价,许多人家已经没钱购粮了。”


    “今天还发生了十多起粮食劫掠事件和五起欺辱妇人的案件。”方岳贡最担心的难民问题,终于爆发了。


    治理难民,唯一的办法,就是派兵镇守,然后给予一定的粮食救助,只要不饿死人,大问题不会有。


    但;


    难就难在,现在朝廷手里也缺粮。


    扩充兵马后,京城官员,国子监,皇宫的人加起来得有十多万,全靠那点粮食活着。


    如果再加上难民,所需的粮食,将会是天文数字。


    “走,带朕一起去看看。”朱慈烺也没其他好办法,先看看情况再说。


    “皇上,您,您还是不用去吧,难民安顿在南城的广场附近,那地方实在太脏了,臣担心……”方岳贡不仅担心治安问题,还怕鼠疫。


    万一皇上染了疾病,他可担当不起。


    “走吧,别说那么多了,解决问题要紧。”朱慈烺道。


    王永洪多带了一些兵,跟着方岳贡等人一同来到南城广场。


    南城这边本属于平民区在南城,也就距离广渠门不远。


    大明京城原本只有内城,后来因为涌入的人太多,在嘉庆年间又扩建了外城。


    一来解决部分人口安置问题,二来还能加强整体防御功能。


    外城住的基本是平民。


    刚刚抵达广渠门附近,就有一股恶臭飘来。


    为了安置这些人,方岳贡将原先住在这里的居民全部搬到了内城。


    在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地方,设置了十几个粥棚。


    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席地而坐的老弱,苍蝇密布,臭气熏天。


    大小便随处可见。


    住在这种地方,好人也得被这么出大病。


    方岳贡告诉朱慈烺,他们看到的还只是其中一半难民,在广宁门附近还有一个安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