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市报社找刘记者

作品:《重生1990:开局拒绝去香江

    从早忙到深夜快十一点,只有吃中午饭和晚饭的时候,才休息了一会儿。


    因为霍队长工钱开的高,又从不随意拖欠工资,即便很累,所有工人都没有怨言。


    现在听到梁金涛老板要请客吃饭,顿时欢呼起来,累了一天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


    梁金涛笑着说:“大家辛苦了!今晚我做东,羊杂管饱!”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走出针织厂,老杨还在门口守着。


    梁金涛特意跟霍队长说:“霍哥,一会儿去夜市,记得给老杨带一份羊杂回来,多加辣,他爱吃这口。”


    “没问题!保证忘不了!”


    霍队长应笑着点头。


    省城的夜市在夜里十一点才真正热闹起来。


    街道两旁的摊位亮着红灯笼,卖羊杂的、烤羊肉串的、煮面片的,香味顺着风飘过来,勾得人直流口水。


    梁金涛找了个最大的羊杂摊,让老板拼了四张桌子,招呼工人们坐下:“老板,先来二十碗羊杂,粉条和香菜都要,再来十串烤饼!”


    “好嘞!马上就好!”


    老板应着,手脚麻利地往锅里下羊杂。


    工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等着羊杂,一边聊着天。


    有个年轻的工人笑着说:“梁总,您这厂子要是开起来,买卖就做大了,以后还有什么工程的话,就交给我们霍队长,我们就还能吃到您请的羊杂。”


    坐在他旁边的年纪稍长的工人笑骂道:“看你那点出息,梁总做大做强了,别说羊杂,就是山珍海味也舍得请大家伙吃。


    您说我说的对不对啊,梁总?”


    霍队长故作生气地说道:“吃饭都堵不住你们的嘴,我看一个个都挺精神的嘛,一会儿回去了接着干。”


    工人们轰然一笑,不说话了,开始闷头大吃。


    梁金涛笑说道:“霍队长人不错,只要你们跟着他好好干,以后别说吃山珍海味了,就是出国旅游他都能给你们安排上。”


    “那太好了!我们肯定好好干!”


    工人们只当梁金涛是在给他们画大饼,但因为霍队长人确实不错,也就纷纷应道。


    在场的除了梁金涛,没人会认为现如今小打小闹的霍队长有朝一日会成为铜都市非常有名的大老板,每到年终岁末工地停工的时候,就会安排年度优秀工人、优秀管理人员去国内外度假。


    即便霍队长,虽然经过这些年的历练,也有了点底气有信心可以把自己的工程队发展成县建筑公司下属的几支正规施工队那样。


    可像梁金涛刚才笑说的那样安排工人公费出国旅游,他是绝对不敢想的。


    没一会儿,热气腾腾的羊杂就一碗接一碗端了上来,碗里飘着红油,撒着翠绿的香菜和嫩白的粉条,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霍队长端起碗,喝了口汤,满足地叹了口气:“还是这夜市的羊杂地道!比有些饭馆煮的香多了!”


    梁金涛也端起碗,尝了一口,羊杂炖得软烂,汤鲜而不膻,确实地道。


    他看着工人们吃得热火朝天,心里非常高兴。


    抛家弃子出门干活,只为到了年底能多往家里拿几个钱。


    这些工人大多都是从农村出来的,都是踏实干活的人,吃饱睡足,就绝对不会偷奸耍滑,工期肯定会提前。


    吃到一半,霍队长想起给老杨带羊杂的事,叮嘱老板说一会儿结账的时候再装一碗,多加辣。


    梁金涛点点头,笑说道:“还是你细心。”


    有饭量大的工人,也就吃了两碗,大多数都是一碗半。


    算上烤饼,也才吃了一百多块钱。


    一行人吃到十二点多,才心满意足地散去。


    霍队长提着带给老杨的羊杂,跟梁金涛道别:“梁老板,您回去早点休息,忙的话就不往这边跑了,有事我会及时向您汇报。”


    “好,路你们也早点休息。”


    梁金涛看着霍队长他们的背影消失在夜色里,才拦停一辆出租车,返回公司。


    清晨七点半的省城,朝阳刚爬上机关单位的红砖墙,梁金涛已经坐在 10 路公交车的靠窗位置。


    手里的肉夹馍还冒着热气,他咬了一口,腊汁肉的油香混着白面饼的麦香在嘴里散开,可心里却没多少胃口。


    今天要找刘记者打听高婷梅弟弟的事,能不能顺利问到消息,能不能有转圜余地,都还是未知数。


    公交车缓缓驶入市区,第七站就是市报社。


    五层红砖楼的门楣上,“金城日报社”五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门口的门卫室里,一个穿藏青色制服的老师傅正趴在桌上看报纸。


    梁金涛紧了紧手里的提包,走上前掏出过滤嘴,递了一根过去:“师傅您好,我找你们报社的刘记者,刘建国,您看方便让我进去不?”


    刘建国在单位可是鼎鼎有名,就连部门主任都对这位报社的一支笔推崇有加。


    门卫抬起头,接过烟夹在耳朵上,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找刘记者?你跟他认识?”


    “认识,老相识了,刘记者给我们酒厂写过两篇报道。”


    梁金涛赶紧说道,生怕门卫不让进。


    门卫哦了一声,再没多问,指了指旁边的登记本:“那你登个记,写上名字、哪里人、事由,我跟刘记者打个电话确认下。”


    梁金涛赶紧拿起笔,一笔一划地写着 “梁金涛,祖厉县峡口村人,找刘记者咨询事情”。


    刚写完,把登记本双手递了还回去。


    门卫微眯着眼睛看了一遍,抓起电话就拨通了采编室的电话:“你好,我是门卫,麻烦帮我叫一下刘建国记者......”


    等了一小会儿,应该是刘记者过来接电话了。


    门卫这才非常客气地说道:“刘记者,楼下有个从祖厉县峡口村来老乡,说他叫梁金涛,说你俩认识,找你有事…… 哦,好,知道了。”


    挂了电话,门卫指了指办公楼:“进去吧,刘记者的小办公室就在三楼最里面的大办公室,敲门直接进去就行。”


    “谢谢师傅!”


    梁金涛道谢后,快步走进办公楼。


    楼道里静悄悄的。


    只有偶尔传来的打字声和翻报纸的声响,墙上贴着“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红色标语,透着股九十年代新闻单位特有的严肃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