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形势所迫
作品:《重生1990:开局拒绝去香江》 六月的省城,已然被暑气紧紧包裹。
炽热的阳光如同无数根细密的金针,肆意地刺向大地。
街道上,柏油马路被晒得发软,偶尔有车辆驶过,便会扬起一阵淡淡的尘土。
梁金涛静静地伫立在“甘省梁氏柳河实业公司”那宽敞明亮的办公室窗前,目光透过透明的玻璃,凝视着楼下那川流不息的自行车流。
一辆辆自行车如同灵动的音符,在城市的脉络中穿梭跳跃,可此刻的他,却无心欣赏这充满生活气息的景象。
他的手中紧紧攥着一份李建国让送货车带来的药酒厂报表。
报表上的数字红得格外刺眼,仿佛是一把把锋利的匕首,直直地刺痛着他的心。
上个月,“柳河劲酒”的销量再度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喜人的成绩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柳河乡的经济发展之路。
给柳河乡财政缴纳的税收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那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乡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希望。
工人们的工资也涨了第三回,连最普通的灌装工,月收入都能赶上县城的小学老师,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然而,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却让梁金涛的眉头紧紧皱起,形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
他缓缓翻开报表的最后一页,上面用铅笔标注着几行小字,字迹虽略显潦草,但却如同重锤一般,重重地敲击在他的心头:“某某领导的侄子想进灌装车间;某所的亲戚要求给自己安排仓库管理岗”。
这样的“打招呼”,近两个月以来已经如同潮水一般,一波接着一波地向他涌来,每一次都让他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
李建国作为名义上的厂长,人家的编制其实在柳河乡政府,对于这些涉及到人事安排方面的事情,他一概让梁金涛裁决。
经年老吏,也学会做事要圆滑了。
收下这些人吧,酒厂的规矩就会被彻底打破。
那些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在酒厂里辛勤工作的老员工们,他们的心该有多凉?
他们为了酒厂的发展付出了那么多,却要被这些靠关系进来的人抢走机会,这公平吗?
可要是不收,他又得罪不起这些有权有势的人。
在这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他就像一只被困在蛛网中的飞虫,无论怎么挣扎,都难以挣脱。
“咚咚咚”,一阵清脆的敲门声打破了办公室里的寂静。
梁金涛回过神来,轻声说道:“请进。”
门被缓缓推开,高婷梅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了进来。
她看着梁金涛紧锁的眉头,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温暖的笑容,轻声说道:“又在愁药酒厂的事?”
梁金涛招呼高婷梅坐下,倒了一杯水放下,坐在她对面后抓起茶杯喝了一口。
凉意顺着喉咙缓缓往下淌,如同一条清凉的溪流,但却没能驱散他心里的烦躁。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梅姐,你说这事儿咋整?
上面总有人打招呼塞人,我要是不收,得罪人;收了,又怕坏了酒厂的规矩,老员工该有意见了。”
高婷梅手指轻轻敲着桌面,那有节奏的敲击声,仿佛是在为梁金涛的烦恼敲打着节拍。
她沉思了片刻,缓缓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药酒厂效益好,谁都想来分杯羹。
不知道你听说了没有,柳河乡原来的书记汪江河,上个月前临退休提了半级,去县政协当副主席了,原来的乡长陆满仓变成了陆书记。”
“知道,”梁金涛点了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陆书记上任第一天就给我打电话,说要继续支持药酒厂,可话里话外也提了,想安排人进药酒厂当司机。”
他苦笑着摇了摇头,那笑容中充满了苦涩和无奈,“要不是当初侨商陈景明签的协议,规定‘生产厂长由投资方推荐,乡政府不得随意干涉’,我这副厂长的位置,怕是早就坐不稳了。”
高婷梅沉默了片刻,她能感受到梁金涛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突然,她抬头看着他,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你是不是有想法了?”
梁金涛深吸一口气,仿佛是在给自己注入一股勇气。
他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说道:“我想主动让贤,从柳河药酒厂撤出来。”
“撤出来?”高婷梅愣了一下,随即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了然,明白了梁金涛的心思,“你是想在省城建自己的酒厂?”
公司成立以后,梁金涛这个老板当得不可谓不舒服,没有要紧事的话,一周都不来一次。
这个月才二十号,他已经来三次了。
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城里转悠,要么就是在看各种各样的报纸的转让、出租信息。
高婷梅岂能看不透他的心思?
“对!”
梁金涛站起身,大步走到窗前,手指着远处的黄河铁桥,那座历经风雨的铁桥,见证了省城的沧桑变迁,也仿佛在见证着他此刻的决心。
“柳河药酒厂是好,但终究不是我能完全说了算的。
我想在省城复制一个保健酒厂,专门生产‘柳河劲酒’的升级版,这次从选址到管理,都得我说了算。”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资金有限,不能一下子跟国内最先进的工艺比,但至少要淘汰人工灌装,引进半自动生产线。
这样既能提高效率,也能减少人工成本,还能避免有人再想塞关系户进来。
我要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纯粹的酒厂,一个靠实力说话的地方。”
高婷梅看着他眼里的光,那是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渴望,是一种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
她笑着点头,说道:“我支持你!省城的市场比柳河乡大得多,只要酒的品质好,肯定能打开销路。
不过,摊子一下子铺这么大,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得慢慢来。”
之前李耀光也是雄心勃勃要扩张生意版图,因为前期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导致走了不少弯路,如果不是高婷梅从中出谋划策,不会那么快缓过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