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又要干成件大事
作品:《重生1990:开局拒绝去香江》 “哥,冯书记话里话外有点意见。
这次正好借暖棚的事,让他看看咱弟兄们在峡口村的能耐。
等四五十座大棚立起来,形成气候了,不用咱们用架子车拉住菜找地方卖,外地的菜贩子闻着味儿准得主动找上门来。”
还有句话梁金涛没有明说。
因为暂时还八字没一撇呢。
那就是这个时候的乡干部,不一定都是逢进必考,有部分是从村干部里面选拔上去的。
至于村干部里面,谁能摇身一变成为国家的正式干部,其实就是乡书记一句话的事儿。
梁金涛想在日光温室大棚这件事上做文章。
等到峡口村的规模起来了,目前身为村文书的二哥梁金水肯定会在冯书记心里种下深刻印象,到时候稍稍运作一下,这件事说不定就成了。
冯智海人是个正直的人,也是个一门心思要帮助乡亲们都富裕起来的好官。
相信梁家兄弟带动峡口村村民致富的所有努力,他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亲弟弟梁金涛的一番话像团炭火投进梁河涛心里。
他激动地说道:“真能这样?我还担心种多了卖不出去,烂在棚里。”
“放心!” 梁金涛突然笑了,想起前世在南方见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车水马龙的场景还在眼前晃,“我跟你说个门道——等规模起来了,你别自己种棚,雇人种!你当‘代办’,专门对接外地菜贩子。”
“代办?”
梁河涛皱起眉,这词儿他还是头回听说。
连蹲在一旁抽旱烟的梁福海、梁福圭,还有正擦酱油瓶的梁福朝,都停下手里的活,齐刷刷往这边看。
梁金涛拿起个西红柿,在手里转着圈,阳光把果皮照得透亮:“代办就是代理人。
外地菜贩子来咱村,不熟路、不熟人,你帮他们协调。
谁家的菜好、谁家的秤准,你帮着挑;他们住哪儿、吃啥,你帮着安排。最关键的是,你帮他们把全村的好菜收上来,统一装车,省得他们挨家挨户跑。”
他往大哥跟前凑了凑,声音压得更低:“每斤菜,你跟菜贩子要三五分钱的代办费,不多要,就这个数。
你算算,一座棚产两万斤黄瓜,你能挣多少?”
梁河涛的喉结猛地滚动了一下,粗糙的手指在石桌上划着:“两万斤…… 三五分…… 那一座棚就能挣一千块?”
他突然抬头,眼里的光像点亮的马灯,“四十座棚就是四万?
这比我自己种棚卖菜挣得还多!”
“可不是嘛!” 梁金涛把西红柿放回竹筐,“你是咱村第一个种暖棚的,以后的都是跟你学,相当于都是你带出来的徒弟,谁家的菜长得好、产量多少,谁人品怎么样,你一清二楚。
菜贩子相信你,村民们也相信你,这代办的活儿,非你莫属。”
梁福圭这时终于忍不住,把烟袋锅往石桌上磕得 “当当” 响:“金涛这主意好!老大不用风吹日晒种棚,还能挣不少钱,划算!”
梁河涛却没立刻应下来。
他低头琢磨了一会儿,手指在竹筐沿上轻轻敲着。
去年冬天去县上参加培训班的场景突然冒出来,技术员在黑板上写的产量数据还清晰得很。
他抬起头,眼神里多了几分笃定:“一座 100 米长的日光棚,冬季种黄瓜,产量差别大着呢。”
他掰着手指头数,声音渐渐洪亮:“从十一月到第二年二月,管理差的,也就一万五到两万斤;管理好的,能到三万斤,甚至三万五!
县上技术员说,正常水平下,一万八到两万八斤是多数。
要是品种好、保温做得好、水肥跟得上,三万斤往上没问题;要是懒省事,品种选错了,或者棚膜漏风,一万五都悬。”
说到最后,他索性站起来,双手背在身后,像极了培训班上的技术员:“要想产量高,就得抓三样:选耐寒的品种,比如‘津春四号’;棚里得保温,晚上盖草帘,白天补光;水肥得精细,啥时候浇、浇多少,都得按规矩来。
这三样做好了,收益才能上去。”
梁福海看着大儿子这模样,烟袋锅悬在半空,眼里的欣慰像溢出来的茶水:“老大这阵子没白学,懂得比我这老庄稼汉还多。”
梁福朝也笑了,粗糙的手指擦过酱油瓶,声音闷闷的:“我年轻时在生产队种过菜,啥时候浇水、啥时候打药,我还记着。
要是需要,我帮着盯棚,给村民们讲讲经验。
至于金涛的收购站,我看韦小强可以独当一面了。”
“八爸您来帮忙,那再好不过了!” 梁河涛的眼睛更亮了,他往八爸跟前走了两步,“您操心大棚,我当代办,咱们爷俩配合,准能把这事干成!”
院外突然传来跑动的声音。
几个半大孩子举着糖葫芦从巷口跑过,糖衣在阳光下闪着光,笑声顺着风飘进来,惊飞了院墙上的麻雀。
梁金涛望着大哥兴奋的模样,又看了看父亲眼里的认可、六爸手里不停转的烟袋锅、八爸嘴角悄悄翘起来的弧度,突然觉得这峡口村的春天,比往年暖得更早。
“哥,”梁金涛突然说,“到时候等你召集好村民,我跟你一起去找冯书记。
见面了你就跟他说,要建‘峡口村蔬菜基地’,让他给咱批点平价铁丝、塑料膜,再请县上的技术员来指导指导。
有乡上支持,这事儿更顺当。”
梁河涛重重点头,攥着拳头的手都在抖:“好!九月初我就挨家挨户去说,看看有多少人愿意加入。”
梁福海这时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点感慨:“咱老梁家,又要干成件大事了。”
他往院外的麦地望了望,嫩绿的麦苗在风里晃,像一片涌动的绿浪,“等大棚建起来,菜贩子来了,咱峡口村的日子,就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
梁金涛拿起个油糊卷,咬了一口,芝麻的香混着面香漫开来,心里却比这油糊卷还甜。
他知道,大哥的代办路、村里的大棚梦,还有八爸的寻亲盼头,都像暖棚里的菜秧子,只要好好照料,总有一天会结出沉甸甸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