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没有免费的午餐

作品:《重生1990:开局拒绝去香江

    邹师傅家的酒坊飘出第一缕蒸汽时,梁金涛刚把收购站的药材过秤完毕。


    裤兜里的 BP 机突然 “嘀嘀” 响了两声,是邹师傅发来的信息:“药成,速来。”


    他揣着 BP 机往家走,黄河边的晨雾刚散,滩涂上的红黏土冻得发硬,踩上去 “咯吱” 响。


    赵秀芬正在院子里翻晒药材,黄芪的根须在阳光下泛着浅黄:“早饭在灶上温着,刚烙的洋芋饼。”


    “我得去邹师傅家一趟。” 梁金涛抓起两个饼塞进兜里,“他说药酒酿好了。”


    话音刚落,二哥梁金水脚步匆匆跑来叫他去村部接电话。


    是李建国的声音,隔着电流有点发飘:“梁老板,这两天抽空来柳河乡一趟,承包合同的细节得敲定。”


    “正好今天有空。”梁金涛应着,挂了电话一边往村部外面走,一边对一脸关切的二哥梁金水说道,“我联系邱股长,让他开着车,我俩看完药酒就去柳河乡。”


    邹师傅家的酒坊里,蒸汽正顺着蒸酒锅的缝隙往外冒,在晨光里凝成一片白茫茫的雾。


    老匠人蹲在灶台前添柴,铁钳夹着煤块 “哐当” 一声落进炉膛,火星子溅在青砖地上,瞬间又灭了。


    梁金涛刚迈进门槛,就被一股醇厚的酒香裹住——是肉苁蓉和枸杞发酵后的甜,混着高粱的烈,比上次在酒厂喝的清冽多了。


    “来得正好,刚出第二锅。”邹师傅直起身,蓝布褂子的后背洇着汗,他往粗瓷碗里舀了勺新酿的酒,酒液在碗里晃出细密的圈,“你尝尝,这才是正经味儿。”


    他接过碗,先凑到鼻尖闻了闻——前味是枸杞的鲜,中味是肉苁蓉的绵,后味带着点焦香,是老法子 “闷缸” 三天才有的醇厚。


    梁金涛抿了一口,喉间像被温水润过,余味在舌尖绕了半天。


    肯定地说道:“比上次在酒厂喝的强十倍。”


    “不是我的手艺好,是药材配比对了。” 邹师傅往灶里添了块干柴,火苗 “腾” 地窜起来,映得他鬓角的白胡子发亮,“你带的那批药材,我按老账本上的量配的一点没差。”


    他指了指墙角的空麻袋,“孙乡长给的货是正经货,但他没告诉你,真正的配方里,肉苁蓉得用三年生的,枸杞要晾到八成干,这些门道,账本上可没写。”


    梁金涛心里一动:“您是说,他手里还有更细的配方?”


    “肯定有。” 邹师傅用铁勺搅了搅蒸酒锅,“当年他在酒厂时,总把个小本子锁在抽屉里,我撞见过两回,上面记着‘肉苁蓉泡三天’‘枸杞去蒂’这些话。


    他敢高价卖药材,就是吃准了你没这本子。”


    老匠人转过身,眼神沉了沉,“梁老板,这配方你必须拿到。不然他今天能卡你药材,明天就能压你的价,咱们酿得再好,也得看他脸色。”


    梁金涛攥紧了手里的碗,碗沿的温度烫得手心发麻。


    他想起孙乡长收钱时那副精明的笑,突然明白——那八十块差价不是赚头,是 “买路钱”。


    他往邹师傅手里塞了包烟,语气坚定地说道:“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从邹师傅家出来时,邱富海正用抹布擦玻璃。


    见他过来,直起腰笑说道:“刚才忘记告诉你了,昨晚上张振铭发消息说,县百货大楼的专柜批下来了,就等你签了合同上货。”


    “先去柳河乡。” 梁金涛拉开车门,把邹师傅给的陶瓶塞进包里,“李乡长说有扶持款的事,得当面聊聊。”


    夏利车驶过黄河滩时,路面的冻泥被碾成碎块,车窗外的红黏土在阳光下泛着暖光。


    邱富海握着方向盘,突然说:“昨天孙乡长托人问我,说你那批药材用着顺不顺,我没接话。”


    “他心虚了。” 梁金涛望着远处的白杨树,“邹师傅说,真正的配方里藏着不少门道,孙乡长没交底。”


    柳河乡乡政府的院子里,李建国正蹲在煤炉边烤馍。


    馍片的焦香混着煤烟味飘过来,他见车进来,赶紧拍了拍手上的灰出门迎接。


    隔着十多步就伸出双手笑说道:“梁老板、邱股长,你们可算来了,合同我改了三回,就等你拍板。”


    进了办公室,泡好茶水。


    他把一摞文件往俩人对面一推,正色说道:“县上批了五千块扶持款,专款专用,我托人打听了,能买两个新发酵罐。”


    梁金涛没急着看文件,而是笑眯眯地看着李建国。


    世上从来都没有免费的午餐。


    药酒厂承包的事还没有最终敲定,柳河乡就主动帮忙扶持款,这里面绝对大有深意。


    李建国见梁金涛笑看自己等着下文,尴尬一笑,欲言又止了一会儿,这才很是为难地说道:“不过有个条件——这钱是给乡办企业的,所以酒厂还得算乡办,你是‘承包人’,不是‘所有人’。”


    他搓了搓手,轻声叹气,往下继续说道,“两位领导说,这样上面问起来好交代。”


    邱富海眉头一皱,刚要开口,被梁金涛按住了。


    梁金涛身体微微前倾,把印着“亚运会吉祥物熊猫盼盼”的搪瓷杯往暖气片上靠了靠。


    透过结霜的玻璃窗,能看见乡政府的宣传栏上挂着的冰溜子。


    “李乡长,”他翻开带着油墨味的《经济日报》,指着某篇报道:“你看,鲁省的这个地方去年就把150家国营企业改成股份制了......”


    李建国猛地合上文件夹,牛皮纸封面上“1990年度亏损企业名单”几个字格外刺眼。


    “梁老板!”他扯了扯毛呢中山装领口,“最顶层还在搞治理整顿,这时候提改制?”


    办公桌上的“奔马”牌台历停在12月15日,页脚写着“距物价闯关结束还有16天”。


    “正是整顿才要找出路啊。”


    梁金涛从人造革公文包里抽出一叠材料,最上面是县财政局的红头文件《关于处置不良资产的指导意见》,右下角还沾着食堂的酱油渍。


    “药酒厂从去年开始亏损,不但没有给乡上带来一分钱的利润,反而成为了阻碍柳河乡经济发展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