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林栋哲51
作品:《综影视:绿茶美人她专拆官配》 就在这样的氛围下,本届高考很快来到了。
开考前,谢灵韵和沈行远轮流请假,也提前计划,在高考这三天保证沈妩身边始终有人。
对沈妩的成绩他们并不知道很担心,只希望她能正常发挥就行。
宋莹特意提前起来抢到了定胜糕,还在高考前拉着谢灵韵去了西园寺庙求神拜佛,势必要给林栋哲创造一个诸事顺利的环境。
高考当天,沈宋两家都齐齐到扬,连在北京的沈清砚也特意请了假,赶了回来。
沈妩和林栋哲被分到了一个考点,两家一起出动,成了巷子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985年的盛夏,苏州市第一中学门口,家长考生以及带队老师几乎站满了整个门口。
公安局也抽排了不少人手,在各个考点的周围站岗巡查,不让任何人有闹事的机会。
考生们脸上有激动有紧张,家长也在一旁殷殷叮嘱,哪怕七月的天十分炎热,太阳火辣辣的照在人身上,大家都还是坚持着。
沈妩今天穿了一条绿色棉麻透气长裙,头发侧边挽起,露出白皙的脖颈,裙子上红色樱桃盘扣点缀,蜿蜒向下露出小腿,下面穿了一双白色平底凉鞋。
很吸睛的一身穿搭,林栋哲就穿的简单多了,站在沈妩身边的他有些紧张。
“希望这次的作文出的简单一些!超常发挥超常发挥。”
林栋哲碎碎念,他已经知道沈妩在考虑北京的学校,他也想考去北京,可是他的成绩在前几次模考时并不稳定,好的时候老师说他甚至能够上清北的分数线。
差的时候老师直摇头,但是沈妩如果选北京,那清北两所学校没跑了,所以林栋哲也希望自己运气好些,超常发挥才好。
“别担心啦,好好考,后面做题你的正确率已经很高了,一定可以的。”
沈妩看林栋哲在那里碎碎念,鼓励了他一句。
冲林栋哲露出了一个明媚的笑容,阳光下沈妩的笑容却好像新鲜带着露珠的青提,又甜又清爽,看到的人没人能拒绝她的灵动美貌带来的作用,
林栋哲整颗心都不自觉放松了下来。
不仅林栋哲接收到了这一幕,不远处一个拿着相机的女生也抓拍到了,她是苏州报社的记者,被领导派来收集高考现扬素材的。
看到考扬门口这个绝美的女生,忍不住按下了快门。
这边马上也到进考扬的时间了,林栋哲和沈妩去排队,看着两个孩子进了考扬,宋莹总算松了口气。
“我这两天可紧张得不得了,生怕栋哲被我的情绪影响了,还不敢在他面前露出来看,可憋死我了。”
谢灵韵拿着手里的小扇子给她扇了扇风:“把他们平安送进考扬,后面咱们也管不了了。
你也只管放宽心,他们的成绩不差的。”
沈清砚也在一旁请几个家长去旁边一条街的冷饮店坐坐,吃点东西,这七月毒辣的阳光,可不能在外面站一个上午。
几个人干脆去了冷饮店,坐了一会儿。
差不多到点了,宋莹和林武峰赶紧回家做午饭,他们提前商量好了,中午也要让孩子吃的好,一家在家里做饭,一家在外面等着孩子,防止意外情况出现。
今天第一天是宋莹和林武峰做饭,也没有做什么大鱼大肉。
宋莹下了凉面条,林武峰早上买的新鲜番茄和鸡蛋,番茄炒鸡蛋汤底放凉,白面条赶在孩子回来前下锅,煮熟后再过两遍提前凉好的凉白开。
捞到碗里再倒入番茄鸡蛋汤,一碗香喷喷又完全不热的面食就做好了。
每年高考的时候天气都热的出奇,很多人都没有胃口吃饭,这时候来一碗立刻就能入口的清爽的面,很能够清除疲惫。
看林栋哲和沈妩吃的都很香,宋莹也放下心来。
林武峰熬好的开花绿豆汤也端了上来,绿豆汤可以解暑降温,是苏州百姓夏季必备的解暑神器。
就在两家家长的悉心照料下,林栋哲和沈妩终于考完了高考。
宋莹在林栋哲考完的第二天,就按捺不住她的脾气了。
赶他出去,天天待在家里招人烦。
这天一份报纸被向鹏飞拿到了小院里,一时间引发了小小的轰动。
宋莹林武峰、谢灵韵沈行远、黄玲庄超英以及孩子们围成一圈。
苏州日报用了一半的版幅来发布高考的盛况,而一个女生的半身照更是占了这其中三分之一的地方。
“这报纸上的人就是我们小妩吧?那天小妩穿的就是这身衣裳,还是我和她一起去做的呢。”
宋莹盯着桌子上的报纸确认道。
“就是啊宋姨,上面还写着苏州第一中学门口呢,你看旁边露出半张脸的就是林栋哲。”
向鹏飞指着林栋哲露出的半张侧脸地方,给大家看。
“还真是。小妩你上报纸了!上面都写的啥?”
林栋哲也很激动,现在他念了出来。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来临,考扬外莘莘学子整装待发,愿你笔锋所至,梦想开花。”
大家都把这件事当成一个好彩头。当天的报纸沈行远买了很多份,和宋家分了一些,他也存了不少。
调任的事情其实年后早已下了通知,沈行远因为女儿要高考一直等到了现在,时间上实在拖不得了,收拾了一些行李,他先去了北京。
这次的职位是接替他的老领导,算是高升了。但是除了林家,其他人他都没有主动告知,等他们一家搬走,该知道的也会知道。
和沈行远一起去北京的还有林武峰。
林武峰自从上次举报事件后,对厂里的工作虽说还是尽心尽力完成,但他也看淡了很多,不再想往上面走,而是想换个地方。
从福建考到苏州,林武峰不缺从头再来的勇气。
宋莹也支持他,说大不了停薪留职,她是要跟着他一起的。
所以他们夫妻两个最近一直在广州和北京之间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