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套路与拆招

作品:《明末:杀敌爆装备,富养童养媳

    “什么!竟然是四石?我不是在做梦吧?”


    “难以置信,当真是难以置信!”


    “这一亩产量是湖广两地的四倍!这哪是稻子,分明是传说中后稷撒下的仙种!”


    “稻王!我刚刚数的分明,这根穗子结了四百粒!”


    “恭喜王大人,贺喜王大人!咱们这地界有成为粮仓的征兆啊!”


    ……


    “四石?这他娘是种稻子还是种金豆子呢?”许真副千户的算盘珠子打得火星四溅,愣是没算明白这笔账。


    要按这产量,武长风种三年地能买下半个宣府镇,户部尚书见了都得喊声财神爷。


    此时的王光誉死死咬着嘴唇,猛然倒吸一口凉气,这才震惊中清醒过来。


    他抓起把谷子塞进嘴里狠嚼,粳米的清甜混着血丝从嘴角溢出来。


    ‘不敢想象!武长风这一亩水稻,产量如此之高,放眼全国也独一无二!’


    王光誉活像吞了只活蹦乱跳的蚂蚱。这位千户大人攥着稻穗的手直哆嗦,谷粒簌簌往下掉都没察觉——要搁平时,早该心疼得跟掉了金瓜子似的。


    现在的他有些后悔了。


    当初也不知道自己是喝多了,还是被武长风屯田建堡的气魄说折服。


    怎么就说出五年不起科之话!


    这就好比严嵩拍着胸脯说绝不收礼,转头看见满屋子金砖,肠子都能悔青了。


    其实,王光誉当初也是为了照顾武长风,免了征服粮食,以免拖累建堡的进度。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这粮食收获大大超出他的预期!


    如此种下去,武长风每年都能富余不少粮食,根本不缺粮啊!


    王光誉无视其他拍马屁,眼球转了转。


    直起腰,先是面色从容的夸赞一番武长风种田有方。


    接着转头对着许真道:“看来许大人暗中没少助力,否则单单是种子和耕牛劲勇堡就搞不定啊。”


    王光誉在做铺垫。


    虽然武长风很会照顾农田,但也得有种子不是?


    没有许真拨下来的物资,劲勇堡也不会如此成就。


    铺垫完成后,王光誉想尝试收回五年不起科的决定,毕竟,武长风这种植手段推广开来,完全不缺粮嘛。


    但此话一出。


    武长风脸黑了,周全宗脸更黑。


    实际上,许真确实下拨了一些物资,但相对武长风的投入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


    甚至,不提这事,武长风都忘了。


    而王光誉浑然没有察觉气氛不对劲,接着问道:“许大人,你来说说,当初都拨了什么物资?”


    王光誉要对武长风开始套路了。


    但不曾想,许真支支吾吾半天,才低声吐出几个字:“有耕牛四头,犁具三副,锄头二十把……”


    旁边的周全宗嗤的一声笑:“好大的手笔。”


    想想当日自己拨给了武长风十户军户,五头牛,一石米,十五把锄头,一个千户所还没有自己手笔大,周全宗就忍不住洋洋得意。


    许真阴沉的目光看了周全宗一眼,而见王光誉神情不善,他硬着头皮上前解释道:“眼下我们其他堡内也是缺乏耕牛农具,诸多屯堡也常常前来讨要,所以……”


    王光誉的脸当场垮成永乐大钟,眯着眼睛,目光喷火,差点没气爆炸!


    他自然听得出来,许真是拨物资了,但没有种子!


    也就是说,这亩产四石的水稻,与许真无关,一根毛都沾不上!


    而他的接下来的说辞全部落空。


    更是没脸提起科之事。


    王光誉恨的牙痒痒,没支援多少物资就算了,最重要的种子都没有!


    “再拨下二十头耕牛与犁具与王总旗堡内。”王光誉相当惆怅的命令着。


    许真擦擦额头汗水,连声道:“是是,卑职省得,卑职省得,回去后马上拨下。”


    王光誉环视各人,意味深长地道:“人才难得,尽心人少,大伙都应当多多帮助才是。”


    一片的应和声,很多双嫉妒的眼睛都是看向武长风,上官如此赏识,看来这武长风飞黄腾达只在当日。


    不单单是上官的肯定,那水稻都是天大的功绩啊!


    王光誉又唤来武长风跟前,看着他道:“武长风,只要你尽心为所内屯田,本官定会全力支持你。”


    武长风深深拜谢:“多谢大人厚爱,卑职一定尽心竭力,将堡内屯田搞好。”


    王光誉满意地点了点头。


    ……


    视察完毕后,王光誉一行人回到堡内,武长风当然是杀猪宰羊,在官厅内宴请这一行人。


    在席中,趁着王光誉高兴,武长风想要几个铁匠和一批铁,用于打造盔甲和兵器。


    王光誉点头答应了,这些事情,自然还是交给许真来对接拨放物资。


    武长风心中不爽,许真太抠,做事还慢。


    上次的耕牛都是种完田地才送来。


    黄瓜菜都凉了。


    武长风敬酒时笑得像只狐狸,心里门清:就那铁公鸡的德行,等他的铁器送来,怕是建奴都打进京城了!这年头要指望衙门效率,不如指望母猪上树。


    这次的工匠和铁怕是遥遥无期了。


    此外王光誉又谈起了前几个月关山剿匪之事,这剿匪只是当地守官安靖职责,军功并不算厚,加上武长风等人刚升不久,这功劳上报后,想必各人到时只是记功一次,作为未来的军政考核罢了。


    另外,酒过三巡,王光誉趁着酒意,终于憋不住开始打太极,提起五年不起科的事情。


    武长风自然知道王光誉的小九九。


    王光誉既想要面子,还想要里子。


    五年不起科豪言说出去了,毕竟不能当个屁,又不好强行收回,有损官威。


    但还眼馋增收的粮食。


    要知道,今年一亩产四石。


    也就是1200斤。


    明年种植面积能扩大120亩!


    不出意外,收获480石!


    后年呢?


    大后年呢?


    这可是一笔无法想象的数字啊。


    不眼馋可就见鬼了!


    但对于武长风而言,吃进去的肥肉,哪里有吐出去的道理。


    武长风一嗓子“谢大人体恤”给堵了回去。


    废话聊了一大堆,武长风死咬着五年不起科不松口。


    没点利益交换可不行。


    两人也知道当前不是扯皮的时候,打几句哈哈,继续喝酒。


    ……


    王光誉一行人喝到下午,才离去。


    武长风吐了一口酒气,转身吩咐着张猛:“通知军户,抓紧时间收割粮食!打秋风的也要来了。”


    “是!”


    其实也不用张猛通知,自从水稻收割之后,有不少军户在打谷场围观。


    自从知道武总旗的水稻能拥有巨大产量后,他们当即开始收割自己的庄稼,甚至开始规划改成水田,准备明年种植杂交水稻。


    几天后。


    整个墩堡的粮食抢收完毕。


    最后的统计,开垦的田地,每亩谷子与高粱的产量都达到七、八斗左右,其中靠近水渠的军户田地每亩收获有八、九斗。


    离水渠远的,依赖灌井灌溉的田地,每亩收获也有五斗,六斗的。


    算算近了秋,还可以播下冬麦,这样一年下来,连麦子,连谷子、高粱等杂粮算在内,众人一亩地收获可达到一石多,近两石的粮食产量。


    而且堡内第一年还不征收他们的税粮,田地所得都是归他们自己所有。


    看着这些粮食,那些分下田地的军户欢天喜地,个个是喜笑颜开,好是闹腾了一阵。


    那些后来的,还没分到田地的军户也是个个羡慕万分,只希望赶快开垦荒地,好让自己也分下田地。


    也就是从今天开始,非练兵和公务,劲勇堡不在包吃喝。


    当然,尚未分到田地的军户,劲勇堡依旧包吃包住。


    ……


    这一天,武长风带着张衡出发宣府镇。


    熊冶留在堡内带着军士巡逻。


    当武长风见到周全宗时,不由吃了一惊,短短几日不见,那个沉稳儒雅的周全宗己经不见了,眼前的他脸颊干瘦,身消骨立,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还不时剧烈地咳嗽着,一边强自支撑看着手中的文册。


    他旁边的亲兵何贵正神色担忧地看着他。


    见到武长风,周全宗很是高兴。武长风上前行礼参拜,他颤声道:“大人,您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啊。”


    周全宗微笑道:“放心吧,我还死不了。”


    看到武长风身后的张衡提上厚礼时,他点了点头,叹道:“你有心便好,何必买这些礼物呢?”


    他问了武长风的来意,武长风直说了。


    需要好铁。


    周全宗道:“我是支持你的。”


    他对何贵道:“你立时去库房内提五百斤好铁与王总旗。”


    何贵一犹豫,道:“大人,铁器划拨要经过许真大人……”


    周全宗哼了一声,傲然道:“老子都快见太祖爷了,还怕他给我穿小鞋?”


    武长风突然觉得大明朝的官场真有意思——有人拼命往兜里揣银子,有人临了了偏要往火坑里扔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