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要像林公一样,抵住“钱权美色”的诱惑!

作品:《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进入偏殿,


    朱元璋一眼望去,只有三个穿年轻的龙袍身影,


    老四果然又迟到!


    朱载垕立刻迎上来,激动地行礼道,“臣孙拜见太祖爷!”


    “太祖爷天纵英明,在洪武朝短暂推行了‘重农重商’的解海方案,给臣孙的‘隆庆开关’立了好榜样,”


    “沿海地方势力对我隆庆朝廷的掣肘骤减。。。”


    “等等!”朱元璋一下子就抓住关键点,面色变得冷冽,沉声打断道,“你说‘短暂’,是什么意思?”


    朱载垕莫名一愣,


    太祖爷果然如《太祖实录》中所记载的那般,


    不仅心思深沉,不爱道出心中所想,


    还总是关注常人不注意的细节,


    他旋即收敛亢奋的情绪说道,“太祖爷容禀,臣孙朝廷的‘隆庆开关’是按照‘重农重商’,全民皆可参与海贸的方案去实施的,”


    “根据臣孙的新记忆,”


    “这是臣孙登基时,底下的大臣从广东地方史志《被遗忘的洪武解海纪实》里,发掘出了林豪的解海方案细则,我隆庆朝当时便依此为准,实施了解海。”


    “而臣孙说‘洪武短暂推行解海’是因为那《纪实》里还记载了,海贸大发展的缘故,洪武朝海贸商税收入大增,海关司的建制不断扩大,甚至有了独立的人才录用渠道,财政支度权、水军调度权。”


    “您在解海一年多之后,就下令改革海关司,同时暂时恢复海禁,”


    “可后来大明历朝就没有再开海,海禁一直持续了近两百年,直到臣孙的隆庆朝,”


    “至于没有再开海的原因,这《纪实》里也没写明。”


    听完朱载垕的奏禀,


    朱元璋坐在主位上,满脸的疑惑和不解,


    海关司拥有独立的人事、财政大权,的确是咱不可接受的,


    对这么一个短时间内极速膨胀的衙门进行改革,符合咱的作风,


    但是在海贸商税收入大增的情况下,


    咱不至于“一刀切”,直接恢复海禁啊?


    这不是矫枉过正么!


    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朱元璋看向朱由检、朱慈烺二人问道,“咱仅仅一年多,就恢复海禁,属实反常,”


    “隆庆朝没找到原因,尔等的崇祯、义兴朝,可有找到相关的记录?”


    朱由检父子俱是摇摇头答道,“禀太祖爷,没有!”


    朱元璋面色一沉,


    习惯性地要批评几句。


    朱慈烺抢先一步说道,“老祖宗,臣孙找到了林豪的新纪录。”


    说着,


    他从袖中掏出一份稿纸奉上说道,


    “这是臣孙朝锦衣卫,从泉州一个陶姓大户人家的族志里找到的,他们祖上出过几名翰林编修。”


    “而林豪的记录,是出自他们的始祖陶赫之手,”


    “那陶赫是洪武朝的国子监太学生,有海关任职经历。”


    朱元璋微微颔首,


    出自有翰林背景之人的私家文献记录,内容也是有很高可信度的,


    他接过稿纸,开始翻读起来,


    “《告后人书》,”


    “...凡我后人要有为报效陛下和大明社稷的志向,”


    “当以优秀先辈为楷模,”


    “礼科都给事中、国子监教授兼海关总办林公讳名豪,乃最佳楷模人选...”


    “林公倡导教育改革,提请并亲自执行解除海禁大政,乃当之无愧的革新能臣...”


    “其为人铁骨铮铮、刚直不阿,从不忘践行自己许下的承诺,”


    “也由此,他执意赴死,令人扼腕叹息。”


    “但他一心为公的品格,值得我陶氏后人永远学习。”


    “要像林公一样,”


    “抵住结党营私的权力诱惑,”


    “抵住钱银田产的诱惑,”


    “抵住美色的诱惑,”


    “无论那些政敌如何污蔑泼脏水,也坚持做一个不负君王、不负社稷的纯粹之人。”


    “。。。”


    读完所有文字内容,朱元璋脸上透着惋惜,眉眼间的困惑更甚,


    这样看来,这混球竟然真的能抵住“钱权美色”的诱惑,


    不愧是咱看中的大才,


    抛开他嘴没把门,处处气咱和大部分朝臣这个缺点,可以说他浑身都是优点,


    只是这混球“不忘践行承诺、执意赴死”,是什么情况?


    朱元璋看着朱慈烺继续问道,


    “这文书里,林豪赴死的前因后果,也没写清楚,”


    “可还有其他的记录?”


    朱慈烺拱手说道,“暂时还没有,臣孙已经命人详查了。”


    “臣孙已经知道林豪的重要性,所以也让锦衣卫好好地查,下次臣孙也记在纸上带进偏殿。”朱载垕也立刻附和道,


    经过上一次与太祖爷的短暂接触,还有太宗爷的“教育”,


    他对林豪的信息也很是上心,


    只要提供两位祖宗所需要的大贤臣信息,就能获得祖宗的青睐和帮助,何乐而不为?


    朱由检开口说道,“太祖爷,臣孙有一个推论,”


    “林豪应当深受您的宠信,”


    “能让执意赴死的事,必然和您有关系,”


    “在没查到具体原因之前,您只要保护好他,他就一定不会有事。”


    言外之意就是,老祖宗你别弄死林豪,林豪就不会死。


    朱元璋赞许地点了点头,


    这朱由检难得聪明了一回,


    他说的很有道理,


    林豪行事激进,又得罪很多人,


    现在又掌握海关大权,要同时面对仇家攻讦和各种诱惑,


    咱必须再给他更多的宽容和关照,


    “你说的有理,这文书里所说林豪的好,咱都记下了。”


    林豪的事说完,朱元璋话锋一转,


    “这么久了,老四怎么还没来?”


    “简直混账!”


    更“熟悉”太祖爷脾气的朱由检父子,俱是低头不语,


    而“新来的”朱载垕却是“不知死活”地解释道,“许是太宗爷政务繁忙,耽搁了。。。”


    “你是说咱不忙?”朱元璋的眼眸深邃如深不见底的寒水潭,


    朱载垕脖子一缩,“臣孙不是这个意思。。。”


    “简直放肆!咱看你身子虚浮,一定是整日放纵,没有认真治政,咱今日要好好教一教你。。。”朱元璋训斥后世子孙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偏殿。


    ······


    朱元璋最终也没有耐心等到老年朱棣来偏殿,


    便离开了太庙,


    坐步撵回宫的路上,


    一名内侍过来禀报,


    “皇爷,海关林大人在御书房等着见您。”


    朱元璋微微颔首,


    海关升阶归他直管之后,


    他告诉身边,林豪来拜见,要尽快禀报,


    这是对海关事务的重视,也是对林豪的特别关照。


    “知道了!快加脚程。”


    内侍继续说道,“还有,燕王殿下也来了,他和林大人一起候着呢。”


    朱元璋面色一冷,


    好你个老四,


    既然偏殿里,见不着你“永乐爷”,


    那咱在御书房这儿见你“燕王”,也是一样的。


    “速回御书房!”